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从生态环境、功能空间、人居环境3个方面发现问题,针对合肥市环城公园现有的问题进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人居环境改善的更新策略研究,提出修复自然生态格局、功能修补与空间修补并重、完善生活服务设施等具体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就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通过改善城市雨水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存储、自然净化以及自然渗透.在"城市双修"理念指导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等问题,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论文结合实例对"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改造地形、设置海绵设施、改善竖向设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探索,从"城市双修"的视角对亳州陵西湖需要解决的"底子""里子""面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城市双修"的理念,从"水""绿""城"三个方面,提出修复生态基底、塑造水岸森林、恢复历史文化、重塑场所记忆等措施。目前,亳州北部新城滨水空间改造已实施完成,陵西湖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大学城是城市的特殊功能单元,在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破坏、文脉的割裂以及城”村”二元结构问题。该文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体检的指标体系,评析了大学城生态系统、文化脉络、空间形态、人口及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水网织补、生态廊道打造以及生态节点的塑造提出生态修复的措施;从文脉的延续、创新空间体系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修补的方法与路径。旨在为大学城区域更新及空间品质提升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乡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双修"理念得以提出,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城乡规划的新方向。本文将"城市双修"理念与方法引入校园规划中,提出"校园双修"策略,对"校园双修"理念及应用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乡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双修"理念得以提出,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城乡规划的新方向。"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山体修复主要包括山体保护区划定、山体自然形态修复、山体自然生境重塑等内容,本文以武汉大学校园山体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城市山体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托衡水市打造“生态宜居滨湖园林城市”的总体战略,在如火如荼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背景下,根据城市形象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以人民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从旧区生态修复、功能修复、空间修复等要素出发,对“城市双修”理论指导下的景观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旧城改造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旧城改造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对各项功能需求、交通组织、生态环境改造进行综合考虑,并提出延续历史文脉、展示地域特色景观、打造特色完备的功能游园,提升市民对景观的认同感,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期为政府制定城市旧区公共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佛山顺德千禧纸厂再利用为例,探索在"城市双修"视角下的遗存工业区再利用策略。基于千禧纸厂背景现状,运用城市网络分析、GIS与空间句法理论,对千禧纸厂周边环境进行量化分析,以及再利用模式研究。提出了以下再利用策略:既有厂区环境肌理修补与尺度人性化修补并行;千禧纸厂生态网络与慢行网络一体化构建,以及以千禧纸厂为中心的区域步行化设计,边界开放;建筑空间功能应该高度复合化;基于空间句法的场所设计等策略,以期能为其他相似案例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10日,住建部陈政高部长在三亚召开的"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强调:城市"双修"工作,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国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充分借鉴。三亚市是2015年6月被住建部列为首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双修"工作是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是建设健康、美丽城市的基础,旨  相似文献   

10.
田时弥 《市政技术》2022,(12):173-177
“城市双修”旨在治理城市病,通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生态功能。由于城市建设开发与理水不同步,导致城市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城市景观、人居安全以及生态稳定性。目前山地城市水环境治理多侧重于水体本身,忽视了山、城、水的关系,缺乏系统性、流域性。基于“城市双修”理念,在三明市城区水环境修复策略研究实践中发现:山地城市水环境治理应以山-城-水为治理体系,同步推进山体修复、城市污染源治理与水系生态恢复;并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实施源头修复、过程控制、末端治理。  相似文献   

11.
饶孟树 《广东建材》2021,37(1):76-78
海绵城市是通过设置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收集调蓄池等方式,对初期雨水进行源头净化和总体雨水径流控制,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湘潭大学改造项目为例,通过从"城市双修"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校园改造规划,提出湘潭大学特色空间塑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并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人文环境特色塑造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以期为相关校园改造规划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7,(Z2)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的物质更新已初步完成,旧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性衰退和结构性衰退。基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人们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已从单纯的物质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发展到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失落的空间",其更新改造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咸阳市彩虹老厂区为例,探索了"城市双修"视角下老城工业区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下凹绿地形成浅凹湿地,种植耐水湿、可降解污染物的绿化植物。利用周边场地的竖向找坡或雨水管网将周边雨水导入至浅凹湿地中,进行沉淀过滤。通过雨水渗透,有效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本文中笔者结合云锦路公共绿地工程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由重绝对数量转向重精细质量。供需矛盾突出、评价方法落后、精确定量化程度低等问题均影响着城市公共绿地服务评价有效性和策略针对性。现有评价方法倾向从区域整体衡量服务水平,然而通常情况下,日常生活圈才是使用者享有公共服务的主要范围,已有评价体系未能准确评估公共绿地的实际能效。以广州天河区为例,展开需求导向的15分钟生活圈视角下城市公共绿地服务评价研究,复合应用多重数据和分析方法,对城市公共绿地服务进行了多指标、多层级评价,并针对不同类型空间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舰  李昕阳 《城乡建设》2016,(12):16-2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和“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李克强总理做出了“要通过实施城市修补,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恢复老城区的功能和活力”和“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的指示.由此确立了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核心就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Z2)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文章在阐释"城市双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城市双修"工作的重要抓手—城市风貌总体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了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主城区城市风貌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即将主城区风貌展示的重点区域提炼为"一核、两轴、两带、多点",针对性地加强风貌管理,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哈达湾老工业区承载着带动经济和传承后工业文化的重要职能,然而目前该区域发展结构、生态品质和功能配置与其中枢职能不相符。本文通过梳理哈达湾老工业区的发展背景,发现该区域存在生态环境污染、产业发展落后、工业文化断层问题。为满足该区域生态环境转型需求、功能置换转型需求、文化遗产传承需求,本文尝试提出以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法评估生态修复用地、城市修补用地的分配适宜性,构建支撑哈达湾老工业区棕地整治、水系统织补、绿地保护、优化结构、置换功能、延续文脉的更新策略,旨在提升双修视角下老工业区更新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文中对城市滨水区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海绵城市的设想进行了介绍,对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水区结构、城市文化的延续性、功能复合设计原则;对海绵城市的水域空间和陆域空间进行了设计,同时对海绵化的城市设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