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织物中纤维含量的定量分析通常采用甲酸-氯化锌法,但该方法耗时长,且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会出现溶解不完全的情况。文中参考GB/T 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使用纤维细度仪来定量分析棉与莱赛尔混纺织物,并对比了甲酸-氯化锌法、纤维细度仪法测试的莱赛尔纤维质量百分率及含量偏差。结果表明: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低时,两种方法结果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可满足检测需求;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采用纤维细度仪法所测得的莱赛尔纤维含量偏差较小,更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莫代尔纤维和莱赛尔纤维的特性,对其与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不同浓度甲酸-氯化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莫代尔或莱赛尔纤维与棉混纺织物溶解情况,确定了最佳溶解温度。结果表明,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时,宜采用88%甲酸-氯化锌溶液在70℃的条件下进行溶解,溶解时间为2.5 h。  相似文献   

3.
棉与粘纤、莱赛尔、莫代尔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方法主要采用甲酸/氯化锌法,但实际检测中发现该法测试结果不稳定,为此,从染料是否去除、粘纤含量高低、棉纤维损伤程度三方面进行多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尤其棉/莱赛尔混纺产品,剥色处理会降低染料对测试的影响,且剥色对样品没有损伤;粘纤含量的过高或过低对测试结果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尤其粘纤含量小于5%或大于95%时;对于已发生化学降解的棉纤维的混纺产品,甲酸/氯化锌对其损伤程度加剧,测试结果可信度低。因此,再生纤维素含量过高或过低时、不能完全溶解或者过分溶解的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建议采用FZ/T 01101—2008《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标准中的显微镜物理测定法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4.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由纤维素链组成的,与棉化学性质具有一定共性,使棉与再生纤维素混纺纤维的定量分析比较困难。文中分别使用碱性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棉、莱赛尔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法表征两种纤维的结晶结构变化,热重分析法分析纤维的热学性能变化,再使用GB/T 2910.6中甲酸-氯化锌法验证两种处理方式对棉与莱赛尔混纺纤维定量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处理的棉纤维结晶度、晶粒尺寸、热学性能均提高,而莱赛尔纤维晶粒尺寸与热学性能则有所下降;甲酸-氯化锌法验证氢氧化钠法处理棉纤维与设计值偏差最小,更有利于棉与莱赛尔混纺纤维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汉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参照GB/T2910.2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2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亚麻、苎麻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通过大量试验与分析,确定了在70℃甲酸/氯化锌法中,不同溶解时间下汉麻的质量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70℃甲酸/氯化锌法定量分析汉麻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棉/莱赛尔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甲酸/氯化锌法,该方法对溶解条件、试验操作的要求比较高,需将织物拆散开,否则容易造成定量结果的偏差。棉/莱赛尔混纺与聚酯纤维经编交织物手工拆分困难,将直接影响定量结果。因此,笔者提出对于棉/莱赛尔/聚酯纤维经编交织物,定量时应先将聚酯纤维溶解以增大织物密度,以此提高定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葛元宇  王洋 《中国纤检》2014,(21):66-69
本文采用甲酸/氯化锌法、硫酸法和混酸法三种方法对不同混合比例的棉/莱赛尔样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适合棉/莱赛尔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谭敏红 《印染》2012,38(16):43-45
定量分析深色棉/莱赛尔纤维混纺产品,先采用碱性保险粉法对棉/莱赛尔纤维混纺深色织物进行剥色处理,然后再于70℃保温20 min条件下,用甲酸氯化锌法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误差小、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能够满足棉/莱赛尔纤维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亚麻/莱赛尔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GB/T 2910.22—2009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织物中的莱赛尔不能完全溶解,针对此问题对该标准方法进行改进,确定采用70℃甲酸/氯化锌,溶解时间为40min,修正系数为1.25的新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新方法对亚麻/莱赛尔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结果重现性好且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对于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在国标测试方法的实验条件下,即70℃在20%的甲酸/氯化锌溶液中溶解20min,从已知干重的试样中,溶解除去莱赛尔纤维,剩余棉,使两种纤维分离。把不溶棉纤维洗涤、烘干、冷却、称重,计算出二组分的含量百分率。但很多莱赛尔纤维溶解不干净,本文考虑适当增加反应时间至30min、40min或提高溶解温度至80℃。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保险粉剥色法对经活性染料染色后棉与粘纤、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产品进行剥色处理.再用GB/T2910的甲酸/氯化锌法来探讨其纤维含量定量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印染》2017,(3)
根据莱赛尔A100纤维与竹纤维的特性,建立了一种二者混纺产品基于化学溶解法的纤维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比较筛选,选取甲酸/氯化锌为溶剂,并研究了氯化锌含量、水浴温度、时间、浴比等因素对两种纤维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优化的测定参数为:溶剂配比为20 g氯化锌+80 g(88%)甲酸,水浴温度45℃,时间45 min,浴比1∶100,振荡频率100次/min。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数据处理,甲酸/氯化锌溶解法定量分析测定莱赛尔A100纤维与竹纤维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能满足实际检测需要,具有高效、准确、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莱赛尔A100纤维与竹纤维的特性,建立了一种二者混纺产品基于化学溶解法的纤维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比较筛选,选取甲酸/氯化锌为溶剂,并研究了氯化锌含量、水浴温度、时间、浴比等因素对两种纤维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优化的测定参数为:溶剂配比为20 g氯化锌+80 g(88%)甲酸,水浴温度45℃,时间45 min,浴比1∶100,振荡频率100次/min。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数据处理,甲酸/氯化锌溶解法定量分析测定莱赛尔A100纤维与竹纤维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能满足实际检测需要,具有高效、准确、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GB/T2910.6—2009中给出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中规定,一般情况下采用40℃的甲酸/氯化锌对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进行2.5h溶解,对某些较难溶解的纤维采用70℃溶解时处理时间不够明确,给测试带来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依据该标准,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对各种纤维的结果影响进行试验探讨,并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最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GB/T 2910.6—2009标准中关于某些较难溶解的纤维采用70℃溶解时的测试步骤与方法不够明确,如前处理方法、溶解时间、振荡次数等,往往导致不同试验室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文章以机织物(平纹、斜纹、缎纹)为试样,研究了莱赛尔/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误差,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莱赛尔/棉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给出解决方法。研究结果对于莱赛尔纤维混纺产品准确的定量分析有一定的意义,以期为质检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AATCC-20A中的硫酸法对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时,莱赛尔纤维溶解不充分,对测定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棉/莱赛尔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对测试方法做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7.
郁葱  王锋  沈新宇  王桂平 《江苏纺织》2010,(8):46-48,55
莱赛尔纤维与棉纤维二组分混纺牛仔产品成份定量分析的一直是国内外成份分析上的一个难题,按标准方法用甲酸/氯化锌定量测试使莱赛尔纤维被溶解,溶解后得到的是糊状物,过滤困难,并且无法准确计算浆料残留量和染料上染率。而采用酶和沸水相结合的方式退浆,用二甲基甲酰胺进行褪色,然后再用36%的盐酸溶解莱赛尔纤维,经清洗、烘干、称重后准确得到棉、莱赛尔纤维的成份含量。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7,(2)
采用甲酸/氯化锌试剂,通过溶解法对染色莱赛尔(交联型)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超声波清洗法进行试验后处理,并应用标准曲线法对纤维含量进行分析。该方法能显著降低环境、试剂、仪器、人员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一种测试含有大豆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莱赛尔纤维和棉组成的混纺织物纤维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大豆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混纺织物的溶解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溶解方案的测试数据与不同检测机构间的测试数据,得出了用88%(m/m)甲酸和甲酸/氯化锌测试该混纺织物的成分含量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棉纤维与新型纤维素纤维混合产品定量分析中的d值。采用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中70℃法试验,发现棉纤维含量为50%时试验数据较为稳定,并确定了9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完全溶解的时间和各混合物中棉纤维的d值。结果表明:竹浆纤维、Lightmax纤维、Outlast纤维、竹炭纤维、Newdal纤维和蚕蛹蛋白纤维的溶解时间为20 min,棉纤维d值接近且小于1;Viloft纤维、Formotex纤维与Richcel纤维的溶解时间较长,棉纤维d值大于1;采用d=1.03计算棉纤维含量,最大绝对误差为2.7%。结果认为:对棉与新型纤维素纤维混合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时,需先确定棉的d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