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
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是指企业定期或者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依据谨慎性原理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但就我国现状而言,资产减值准备并不完善。本文针对资产减值准备首先介绍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成因,然后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减值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加速计提、少计提或不计提、巨额计提、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等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3)
文章选取2009年至2012年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信息作为样本,对其四年来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家电行业特征重点分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倾向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3)
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的运行情况,以指导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中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
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在其价值回升后转回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规定使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并抵销较特殊而值得探讨。文章采用案例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固定资产减值金额较小、较大两个案例,分析获得减值准备的不同合并抵销金额。然后,对比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额、个别报表已计提减值准备额、合并应抵销减值准备额之大小,形成了文章的创新性结论:当个别报表所计提减值准备大于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时,则不需要编制减值准备之合并抵销分录,除非为附注而重复上期分录;当个别报表减值准备小于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时,该差额即为减值准备之合并抵销金额。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7)
固定资产一般价值高且使用时间长,它对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且深远;同时固定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更复杂,其减值数量和时间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因此对其减值损失转回问题的研究应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2)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效率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具体分析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方案。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相关制度,建立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些都能对会计人员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同时还应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增强其会计基础工作能力,并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给与评价和奖惩,以提高其积极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的核心问题,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9)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盈余管理问题所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一方面分析了减值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阐述了现行准则下依然存在的盈余管理空间,相应地从加强技术处理、健全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准则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7):194-195
随着我国金融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要求股改商业银行需要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执行尚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本文分析商业银行施行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3)
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的不断更新、资产价格的不断起伏。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企业的经营面临着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使得资产价值的估计失去了稳定性。于是高估资产价值现象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显现出资产泡沫化,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所以,消化长期积累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从而使得资产可以更加真实可靠的反映出未来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更为准确和有效的信息,提高其防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