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研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无研建筑希望透过室内建筑的方式,充分地表达空间和产品(居住)设计中的独特美学见解。同时融入装置、雕塑、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以及能够感染人心的空间与氛围。建筑师希望一个好的住宅能够改变其居住者,使其更文雅、更自由、更宽厚,简而言之,就是更快乐。光是物质和材料用光来与空间和声,用太阳的步伐来调节音阶,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节拍器。  相似文献   

2.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对建筑消隐有着独特的理解,对具有消隐特质的开放型空间的创造以及对材料的粒子化建构等有着独特的阐释。该文旨在通过结合隈研吾的相关作品,从建筑消隐的缘由、媒介以及手法等三个角度来分析解读其著名的建筑观——“材料让建筑消隐”。提出隈研吾建筑作品的主题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建筑的视觉表现,建筑通过消隐弱化自身以彰显自然。  相似文献   

3.
展览     
正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上海站本次展览充分利用美术馆的建筑特色,将展览内容分布于主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及分馆(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之内,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和对于生活空间的共享理念。其中,位于证大当代艺术空间的展览部分,将展出9件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模型及相关影像资料;而在喜玛拉雅美术馆的空间内,隈研吾先生将两层楼高的1:1模型介入其中,在建筑内部分享当下社会逐渐普及的Share House概念,阐述如何在共享空间中保留独自发展的"隙间"。  相似文献   

4.
日本当代建筑的独特审美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通过禅宗美学的视角,以隈研吾与安藤忠雄两位日本建筑大师的作品为例,解读了当代日本建筑独特的形态、空间环境和与材料的互利共生。~([1])在探讨创作表达的同时,以器而求道,还原了生活的美好本真。作为同一文化圈的中国,日本的建筑历程和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麟研部将自己的办公场所安在了上海市卢湾区的泰康路上,这是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街区。在这幢旧仓库建筑内,麟研部把整个楼层内300m^2的区域划为其办公区,打造成展示设计与创意相结合的多功能前卫空间。原来非常普通的长方形楼层平面内,因为加入了麟研部独特的风格元素:非常规的角度与线条、倾斜的墙面、简单色彩的运用,使整个本应严谨的办公空间变得动感十足。  相似文献   

6.
成少伟  傅瓣 《新建筑》2015,(2):60-64
我国对科技创新企业日趋重视,数码园(港)和高科技产研楼逐渐增多,但关乎此类建筑的设计理论尚待完善。2013年落成的重庆天安数码城"智人绿谷"产研楼(一期)项目,巧妙运用深圳市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智人空间"新理论,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创造出能够激发企业员工创造性的空间。此项目为该类建筑设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熊倬锐 《中外建筑》2014,(11):64-65
隈研吾作为日本战后第四代建筑师,他的设计在当代建筑中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本文试图从隈研吾的时代背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材料语言的理解着手去展开对隈研吾"消解建筑"的研究,通过对隈研吾的几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的解读中去探寻隈研吾的"消解建筑"思想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8.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展览日期:2012年8月4日至2012年9月2日策展人:刘宇扬冯路王慰慰参展建筑师:阿科米里大舍冯果川冯路高目Kuu俞挺袁烽+Neil Leach(上海数字未来工作坊)张斌+周蔚直向参展艺术家:代岛法子高铭研赖雨农马兴文苏畅殷漪《生活演习——2012建筑空间艺术展》是上海当代艺术馆一次崭新尝试,展览主题跨建筑、生活、空间、设计、艺术等多重领域,透过国内新兴艺术家与建筑师,创造出崭新互动式展览型态,每个独立空间仿若一个问号,探讨人和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9.
冯柯 《山西建筑》2010,36(29):6-7
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亭空间的营造手法,展现出中国古亭独特的空间环境,从而让原本无实用价值的建筑空间具有了“临观之美”的艺术精神特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Z58意象的分析及空间解析,从建筑的透明性、空间间隙、缘侧等方面解读了隈研吾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手法,从而达到建筑整体空间的和谐,体现了建筑的自然性,真正达到实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异彩纷呈的建筑领域,理查德·迈耶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建筑大师,他热衷于对建筑形式的捕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和光与影的游戏,以独特的建筑作品和理论丰富了现代建筑原则。品味迈耶的建筑,总是可以感受到形式和功能、空间的完美结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资源消耗日益加剧的今天,建筑已经成为了人类最大的能耗项目,而建筑与建筑所处场地气候的适用性对于建筑的能耗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校内师生对于使用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非正式学习空间也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项目(研学中心)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内拟建教学建筑,在满足任务书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结合场地...  相似文献   

13.
《住区》2015,(5)
本雅明的《拱廊计划》~1(The Arcades Project)是他通过建筑体验研究日常空间的巨著,近年在西方学界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雅明认为拱廊不仅是欧洲商业空间的一种独特的空间符号,更是商业空间与日常空间结合的先驱。本文希望通过从本雅明的角度入手,还原拱廊的建筑地位,探讨对拱廊街对现代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内涵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路易斯康(Louisl.Kahn)曾说:"建筑是人性的载体,创造建筑就是创造生命。建筑如同人体,如同你的手掌。手指关节的连接方式造就了优美的手掌。在建筑中,类似的细节也不应该被埋没,你应该充分表现它们。"此案为Litex丽适岩板品牌的产品应用展示空间,在一个限定在占地26m×9m的方形区间内作为展示的项目。设计顾问团队HONIDEA硕瀚创研对Litex丽适岩板产品深入了解后,首先提出作为展示空间的概念: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杨熹微 《时代建筑》2013,(1):106-111
隈研吾在中国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始终如一坚持注重空间体验、弱化空间界限、尊重对材料本身的尝试.文章试图通过挖掘新津·知博物馆设计过程中的侧面,找寻隈研吾建筑思考逻辑的起始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在地性”理论与代表性实践研究,以立足地域特色、回应社区需求、重塑乡土文脉为实践思路,以开平侨乡村落中植入某研学综合体为研究对象,我们认为研学建筑空间顺应传统村落肌理进行组织,实现新旧建筑和谐共生;设置多义性开放空间,促进留守人群与研学人群融合,以研学互动激发社区活力;挖掘侨乡文化特质,重构侨乡文脉,提振创新产业发展。以期为未来侨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虹口SOHO位于上海市四川北路商圈,项目集办公、商业于一体,占地面积1.6万m~2,总建筑面积9.5万m~2,地上29层,地下3层周边商业氛围成熟,配套完善,其独特创新的设计理念使虹口SOHO成为该区域的新地标式建筑。虹口SOHO是隈研吾在上海的第一个大型的建筑作品,同时也是他独立设计的建筑中最高的一座。隈研吾非常擅长用简单重复的线条对建筑进行重塑,他这次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琴弦"。整个建筑的外  相似文献   

18.
翁佳 《建筑师》2018,(5):6-14
陆轶辰是Link Arc建筑师事务所的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同时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曾求学于清华大学与耶鲁大学,又辗转过包括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史蒂文·霍尔(Steven Holl)以及非常建筑在内的多个实验性建筑事务所。在时代浪潮下的求学与工作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工作方法和设计风格。通过实体模型的空间体验,他重塑地景。他通过建筑形式本身,与城市空间对话,并利用建筑或开放或封闭的姿态,进行着空间抵抗。从陆轶辰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图解时代愈发罕见的空间经验知识,或也可称其为"感应"。  相似文献   

19.
于丁 《山西建筑》2009,35(4):46-47
通过对隈研吾建筑的案例分析,探讨了隈研吾设计思想中对材料的认识历程,提出了表现材料物质的手段——粒子概念,得出隈研吾的设计思想是将材料与结构放于平等的地位,通过粒子化的概念充分挖掘材料的特质,营造出独特的建筑氛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赵丹 《城市建筑》2013,(3):40-45
Georges-Freche学校建在蒙彼利埃东侧玛丽安港区3.95英亩(1.66hm2)的用地上,它改变了当地的景观,并赋予这一区域新的特色。建筑是水平延展的,多变的形式、紧凑的体量、雕塑般的形态存在于同一个实体上,独特的空间贯穿建筑内外。学校的功能空间主要包括两栋主楼(由穿过种植树木的中央庭院的天桥相连)、学生宿舍75张床位布置在3层楼内)、管理人员住房(10间公寓布置在5层楼内)、健身房、跑道及户外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