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梳理了国内近十几年来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产业规划研究;2)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这些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有3类:产业转型的方向选择问题,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问题,以及产业的外部成本核算问题。通过分析,文章认为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侧重新兴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新兴矿产资源、特殊环境要求或新型环境影响、循环经济所带来的一次资源承载力变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并应用矢量法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多指标评价模型,为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一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10—2014年贵州省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等数据结合TOPSIS方法构建了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计算贴合度观测各年份的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然后,根据排序结果评估贵州省2010—2014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各评价指标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1)近5年贵州省经济水平最高的年份是2013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好的年份是2014年,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这段时期内呈总体上升趋势,期间略有回落;2)在经济发展水平系统中,产业结构因子对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作用最大,而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中,关键影响因子由资源禀赋变为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说明贵州省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对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快速增长为资源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为当前我国的一个研究热点。对有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从内涵、评价方法及其应用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评述发现,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研究尚浅,需要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城市中仍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5.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发受到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要保持矿区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根据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并应用矢量法,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多指标评价模型,为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有助于直接诊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及时制定和调整产业发展对策,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海南省重点培育发展的12个重点产业为对象,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技术构建重点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方法。海南省重点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显示,热带农业环境承载力警情主要发生在文昌市和琼海市,水资源承载力警情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工业产业发展环境承载力警情主要发生在海洋油气产业集聚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海洋油气产业在布局上分别存在极重警和中警警情;旅游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承载力主要是由于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于人口规模需求产生局地警情。基于预警结果,为不同地区处于不同警情的重点产业提出了差异化的发展和保护管控策略,以引导和约束重点产业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时间序列法,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的理论方法体系,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尺度与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因子的量化方法、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分析得到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局限性和演进趋势,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向从基础的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向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转变,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制约要素和参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正在向以资源环境为约束、以空间优化为导向的方向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疆各地、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构建新疆各地、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求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然后进行排名,从而科学比较和评价新疆各地、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指出各地、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劣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指标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研究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从资源、生态、经济、政策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计算中国各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发现中国各省的承载力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在保证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生态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探究区域生态承载力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评价的准确性。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推动下,各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区域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力的综合评价,生态文明评价成为指引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在融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文明评价,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资源生态研究将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测算了2004—2012年忻州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模型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运用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及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克服原模型中权重的主观任意取值。测算结果显示:1)忻州市各县市区相对人口、经济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总体变化较为稳定;2)14县市的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空间匹配差异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县市区为全市重点开发区域,黄河流域大部分县为限制开发区,静乐和五寨县经历了上述2类转变,发展模式相对不稳定,同时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 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较缓慢的下降趋势,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贡献最大。从区域差异看,上游成渝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最大,中游城市群次之,下游长三角最小;从省市差异看,水资源承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西、贵州、上海、湖南、云南、江苏、四川、浙江、重庆、湖北和安徽;从空间分布看,水资源承载力较高的省(市)主要有贵州省、江西省、湖南省和上海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发现产水模数、城市日均生活用水量、GDP增长率以及废水治理投资占比在各系统中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归结于人口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等,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文章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矿产资源开发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唐山市的特点,以200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测算了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发展情境做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经济的发展,唐山市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导致对煤炭需求量下降,因此唐山市的煤炭产量会不断下降,尤其是在今后的30年下降较快,而后趋于平稳,平稳的产量在每年4 000万t左右;2)随着勘探投资的增加,新增矿产资源储量会逐步增多,因此剩余矿产资源储量在2030年左右降至最低点,而后缓慢增加。在上述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唐山市的矿产资源承载力也会先降后增。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值法TOPSIS模型的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陕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分析承载力变化趋势,文章从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同时计算出18个指标分别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0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2008—2010年,承载力水平上升,2010—2013年,承载力水平发展较稳定且呈微弱下降趋势,2013—2014年,承载力水平提高,总体来看,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呈“W”发展态势。2)经济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资源承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三者最大值均未超过0.7,距最优承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3)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发现,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电力消费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6项指标对陕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TOPSIS法测算2014年湖北省103个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承载力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以期为湖北省制定土地利用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两极分化,承载力高的地区包括恩施市、十堰市等鄂西地区,承载力较低的主要是武汉、宜昌等地的市区,整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同时低值集聚显著性更强。LISA聚集图和冷热点分析表明,鄂西处于承载力热点和"高高聚集"区,武汉市区、宜昌市东北部区县处于承载力冷点和"低低聚集"区。最后在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承载力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域承载力是衡量海洋资源环境能否支持海洋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在总结国内海域承载力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海域承载力的概念、分类、指标体系构建以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对海域承载力的定义尚不统一,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大多借鉴于土地资源环境或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海域承载力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文章对海域承载力研究的综述有助于为我国海域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和监测预警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