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近日,北京移动客服热线10086证实,从现在起,北京移动“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三大品牌,将完全实现携号自由互转。  相似文献   

2.
移动号码可携带(MNP)是电信运营商对电信用户提供的一项业务,该业务一方面可以促使电信业的竞争有序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电信用户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MNP业务的有效实现方案,在选择合适的方案上进行了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如何在中国实现"带号转网"业务,从网络配置、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带号转网"业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混合方式在中国实现带号转网的设想,并完成了初步的技术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背景音业务的特征,然后从触发方式、智能签约用户如何使用该业务以及该业务对话路路由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背景音业务的三种实现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交换机IVR方案更适合目前的网络现状以及更适应市场需求的结论,并以一个成功案例对此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同时也为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及发展增值业务打造坚实的平台,玉屏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向县委、政府作专题汇报,并设计出乡镇光缆联网的升级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号码可携带业务场景下彩信解决方案的分析,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彩信中心、彩信互通网关以及ENUMDNS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电信运营商在号码携带业务场景下的业务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号码可携带性(NP:Number Portability)是电路交换网的特性之一,它允许用户在保留其地址簿号码的前提下更换网络提供者、业务和物理位置。目前,根据业务属性的不同,号码携带业务可分为业务提供者的可携带性(又称本地号码携带)、业务的可携带性、位置的可携带性三类。业务提供者的可携带性是指用户在同一地  相似文献   

8.
移机不改号业务是在本地智能网上开通,为移机用户提供的号码携带业务。用户在主城区内或区(市)县内不同交换局间移机,用户可以使用原有的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9.
号码可携对合理的市场竞争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号码可携的分类和呼叫模型,描述了目前两个常用的号码可携解决方案,然后介绍了号码可携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着重分析了运营商在网络中部署号码可携时要考虑的问题,为今后运营商实施号码可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中的用户号码资源和运营企业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不同号段的号码归属于不同的运营商。移动号码携带业务的提供,剥离了号码和运营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对原有码号管理和各类码号应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对码号的管理规定和政策,分析了移动用户号码携带对我国码号管理以及管制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对号码携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穗 《世界电信》2006,19(11):13-14
截至2006年10月,全球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号码携带(NP),另有13个国家计划实施。欧盟自2005年10月实施号码携带以来,共有2430万人使用了号码携带,使用率为5.8%,从总量上看,西班牙的使用人数最多,达617万人,其次是意大利505万人,  相似文献   

12.
胡珊 《世界电信》2006,19(11):10-12
号码携带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位置号码携带、业务提供者携带和业务携带。位置号码携带能让用户在更换物理位置的情况下保留原先的电话号码;业务提供者携带是用户更换运营商而保持电话号码不变;业务携带是用户在保持电话号码不变的同时,向不同服务提供商订购业务,业务携带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同家实施,但是有些国家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将此列在其中。  相似文献   

13.
何庆立 《世界电信》2006,19(11):15-16
2006年10月24日,日本NTT DoCoMo、KDDI、SonBank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始提供号码携带商用服务。  相似文献   

14.
重点介绍了智能网号码可携带业务的信令流程,通过分析对比,总结了号码可携带业务实现过程中较关键的信令流程的选择与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兴通讯技术》2016,(1):54-58
认为VoLTE技术能够提供高清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是LTE下唯一的、端到端的目标语音解决方案。针对号码携带的国家/地区中各运营商VoLTE网络之间互通,提出了4种方案以及部署建议,从而实现了不同运营商VoLTE网络之间互通,对全球VoLTE网络互通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