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洪涛 《砖瓦世界》1997,(12):17-18
墨西哥Apasco's Acapulco水泥公司的950t/d干法长窑生产线建成于1966年。1993年改造后,生产能力提高到1400t/d。改造后带分解炉的预热器窑安装了新的德国克劳迪斯彼得斯公司的2.44m×11.285m的单篦床熟料冷却机。 改造前的冷却机规格为833单篦床冷却机,能力为950t/d,篦板为带孔型(传统型),风室3个,篦床斜度3°,冷却风机3台。原冷却机存在的问题是:窑的二次风温度低,冷却机卸出熟料温度高;设备故障多,维修量和停产时间增多;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低;篦速高,熟料层薄,  相似文献   

2.
邳县水泥厂φ3×46.5米烧煤窑外分解窑,采用2.2×13.6米水平推动篦式冷却机。在生产中由于熟料颗粒不均匀,冷却机入口熟料温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热室篦板损坏严重,活动篦板与活动梁的固定螺丝经常被夹在中间的大颗粒熟料切断,或受高温失去强度被拉断等现象。从而降低了冷却机的运转率以至影响到窑  相似文献   

3.
新化水泥厂采用先进技术,强化管理,使今年上半年标准煤耗为185.87公斤/吨,创全国同类窑最好水平。该厂一是采用新型推动式冷却机,并加以改造,降低了出窑熟料温度。二是采用节能泵,使入窑料浆水份降低到35%。三是采用高温粘合剂,减少掉砖次数,延长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熟料冷却机篦床重新设计、冷却风机更换与供风调整及工艺操作调整,二次风温稳定在1 050℃以上,3次风温稳定在900℃以上,熟料出料温度降低至100℃,完全满足生产线熟料产量3 200t/d,最大3 400t/d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冷却机热端堆雪人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1)入窑生料的化学成分波动较大,系统工况不稳定;(2)回转窑大量掉窑皮,冷却机没有及时调整:(3)高温端的冷却风机能力不够或者没有及时调整.高温端熟料没有及时得到充分冷却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高温黏性物料如果不能及时从固定床排出。  相似文献   

6.
1熟料冷却机的功能熟料冷却机的功能及其在预分解窑系统中的作用如下:(1)作为一个工艺装备,它承担着对高温熟料的骤冷任务。骤冷可以阻止矿物晶体长大,特别是阻止C3S晶体长大,有利于熟料强度及易磨性能的改善;同时,骤冷可以使液相凝固成玻璃体,使MgO及C3A大部分固定在玻璃体内,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腰风问题采用腰风的主要作用:一是加快高温烧成带物料的上火速度,减少偏火。当窑面在热工制度稳定,上火速度均匀,处于正常工况时就不用腰风,风全部从窑底部入窑,这样可以更充分地冷却熟料,降低出窑熟料温度;二是加腰风后,料层高度降低,阻力减小,可降低风机负荷,电耗降低。腰风的设计结构和参数的选择。腰风的进风方式有2种:①水平进风;②向上或向下倾斜进风。实践证明,向下倾斜进风方式更为理想,向下倾斜度为6~12°。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滦县水泥厂立筒预热器窑系统实施强化煅烧,增加一级预热器等一系列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了物料的分解率,降低了出冷却机的熟料温度,提高了熟料的产质量,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美国密执安州Lafarge公司的Alpena厂由于生料系统改进,熟料产量提高了10%,而原有的熟料冷却机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熟料冷却机的维修费用也不断增加;设备零部件老化以及运转效率低,因此Lafarge水泥公司作出了更新该厂熟料冷却机的决定。 新的熟料冷却机采用了空气梁技术并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 1995年1月Alpena厂决定以Fuller公司的CFG冷却机替换原来的振动篦式冷却机。原振动篦式冷却机安装于1962年。替换原因在于:1.由于熟料生产能力实际已上升15%,而原振动篦式冷却机的能力已达最大限度;2.冷  相似文献   

10.
何平  巩晓亮  许平娟  华俊 《四川建材》2011,37(6):127-128
水泥熟料冷却机是对熟料进行迅速有效冷却和输送的主机设备,同时也是为回转窑及分解炉提供热空气和烧成系统热回收的主要途径。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熟料冷却机发展到以高阻力篦板和充气梁结构为特征的第三代篦冷机技术,其分区域供风方式及其厚料层作业对提高冷却机热回收区的入窑风温和热回收效率起到显著作用,应用十分广泛。但随着现代水泥生产的大型化发展和环保节能要求,这种篦冷机能耗以及运行成本相对偏大。为此,许多研究者着眼于性能原理更先进、运行更节能的第四代冷却机的研制开发。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研制的WHEC型步进式高效冷却机,于2005年立项,2009年完成研制,首台WHEC-5500型步进式高效冷却机样机在陕西众喜金陵河水泥有限公司投入应用,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于2010年4月通过验收,全面达到预期指标。至今已稳定运行近两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