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氧化气氛下铜的氯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氧化气氛下铜的氯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铜在氧化气氛下的氯化历程,其机理为以O2为催化剂的循环催化反应,并获得了以下动力学参数:表观反应级数为n=1,表观活化能E=3460J/mol,表观频率因子k0=1.9*10^-3k/m^2.s,并获得了铜在氧化气氛下氯化的反应速率方程式:v=1.9*10^-3exp(-3460/(RT)(Vcl2%)。  相似文献   

2.
姜银举  张小琴  石红静  代清 《稀土》2005,26(4):39-41
通过系统的实验及化学分析、X射线结构分析,研究了氟化氢铵与稀土氧化物(Gd2O3)氟化反应制备稀土氟化物的化学反应机理,得出了氟化反应和脱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总反应方程式及副反应式。  相似文献   

3.
氯化铵焙烧法分解氟碳铈精矿制备晶型碳酸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脱氟剂将氟碳铈精矿中的氟转化为水溶性氟洗去,再用氯化铵焙烧法分解经预脱氟的氟碳铈精矿,直接用水浸取稀土。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氯化铵用量及脱氟剂用量对该矿稀土提取率的影响,脱氟精矿在焙烧温度480℃,焙烧时间1.5h,氯化剂/矿重= 2.0 时,稀土提取收率达84.3% 。其氯化选择性高,浸出液中Fe、Al、Si等非稀土杂质分别为稀土的0.10% 、0.005% 和0.016% ,经碳酸氢铵沉淀,获得了晶型碳酸稀土(折算稀土氧化物纯度92.07% )产品。  相似文献   

4.
氯化铵法氯化混合氧化稀土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氯化铵氯化混合氧化稀土的适宜条件及氯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 :氯化铵氯化混合氧化稀土的适宜条件为氯化剂用量为物质的量比n氯化铵∶n氧化稀土 =1 2∶1 ,氯化焙烧温度 380~ 42 0℃ ,氯化时间 30min ,稀土的氯化率在 99%以上 ;混合氧化稀土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为 75 .82kJ·mol- 1 ,过程限制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控制。CeO2 与NH4 Cl的反应和反应程度分别是混合氧化稀土氯化的控速步骤和决定混合氧化稀土氯化率的关键。混合氧化稀土的组成和配分是影响氯化铵氯化氧化稀土氯化率和氯化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氟哌酸钕的合成及其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钕(Ⅲ)的氟哌酸配合物〔Nd(NFA)3·6H2O〕,对其进行了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运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进行分析,推断第一步,第二步失水反应均按动力学方程da/dt=3/2Ae-E/RT(1-a)4/3{〔1/(1-a)1/3-1〕}-1进行,同时给出了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lnA=0.3074E-2.2062(第一步),lnA=0.2897E-1.9492(第二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草对水体中稀土离子(La3+)的摄取。结果表明:水草对水中可溶性La3+具有很强的摄取能力。台阶型动力学曲线表示摄取动力学为:首先迅速吸附在水草细胞表面,使La3+与高活性组分发生反应,随后相对缓慢地使La3+与低活性组分反应,并使La3+迁移至细胞内部,其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Ct=Ce(1-e-k2t)。在实验条件下,La3+在水草中生物积累量与溶液中La3+浓度直接相关。关系式为Y=kC1n,说明在模拟的生态条件下,水草对La3+的摄取来之于化学吸附和分配二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pH9.3的1.4×l0-2mol/L硼砂-5.3×l0-2mol/L氨水底液中,稀土-百里香酚酞络合剂有一灵敏的极谱波,其二次导数波峰电位E″p=-1.02伏(S.C.E)。波高与稀土离子浓度在4.0×10-7~3.6×10-6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考察了影响极谱波的各种因素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将此极谱波应用于钢中轻稀土的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稀土在低碳钢等温相变组织中的偏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伟  刘和 《钢铁》1994,29(4):43-44,33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稀土在20Mn和0.27C-1Cr钢中先进析铁素体,珠光体及粒状贝氏体组织内的分布表明,在珠光体中的Fe3C/a相界及粒状贝氏体中小岛的界面有稀土偏聚,显著影响相变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氟碳铈精矿焙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XRD、DTA-TG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氟碳铈矿的焙烧反应进行了研究。指出氟碳铈精矿在750℃下,焙烧5h,分解反应分为两步进行,首先RECO3F(本文中RE代表Ce、La、Nd、Pr)分解为REOF,然后REOF继续氧化分解得到:Ce0.75Nd0.25O1.875、PrO1.83、LaF3等,在焙烧过程中发生部分脱氟,同时铈和镨被部分氧化为四价。同时对焙烧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得出:反应表观活化能E=229.7kJ/mol,反应级数n=0.95。  相似文献   

10.
Cu—C—Ti系和Cu—CuO—Al系合金粉末的机构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Cu-C3.3%-Ti13.3%和Cu-CuO2.5%-Al1.1%二合金粉末分别进行机械合金化,结果发现,经20h球磨后,C的衍射峰已经消失,Ti,Al,CuO的衍射峰强度显著降低;60h球磨后,二合金粉末都形成了Cu基过饱和固溶体;100h球磨后,部分Ti,C,Al,O溶质元素脱溶析出,并反应生成TiC和Al2O3。  相似文献   

11.
稀土氧化物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温分解稀土与1-苯基-3-甲基-苯甲酰吡唑酮-5(HPMBP)配合物的方可生成活性Ln2O3(Ln=Nd、Sm、Er)。其比表面从1~3m2/g增大至11~15m2/g,提高了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冕宁稀土矿泥中锰与稀土分离及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2SO3为还原剂,采用还原浸出法处理四川冕宁稀土矿泥,实现了矿泥中锰和稀土的分离,提高了矿泥氯化焙烧时稀土的氯化率。对锰浸出液,用KMnO4氧化,水解聚合法去除杂质铁,生成RE(OH)3法回收稀土,制备出合格的产品MnCO3,并讨论了有关工艺原理与条件。  相似文献   

13.
郭先健  刘纯鹏 《化工冶金》1994,15(3):209-213
通过测定脱硫速度,研究了FeS的水蒸汽高温氧化动力学。FeS的水蒸泡氧化产物为Fe3O4,未反应物转为成类磁黄铁矿相(Fe1-aS)。反应初斯铁先于硫被氧化,较致密的Fe3O4产物层形成后,硫与铁同时被氧化,实验数据与界面化学反应和固体产物层扩散共同控制数学模型结果相吻合。反应活化能和扩散活化能分别为122.0KJ/mol和90.2KJ/mol。增中水蒸泡流量可使产物层粒度变细,孔隙度降低。流量为  相似文献   

14.
真空下钢液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国光  赵沛  徐学禄  吴洁  王林英 《钢铁》1999,34(1):16-19
在40kg真空感应炉上进行了真空下钢液脱氮工艺的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真空下碳氧反应工艺、表面活性元素控制和脱氮渣系等因素对钢液脱氮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真空下强烈的碳氧反应能有效地脱除钢中的氮;(2)当钢中硫含量较低时,脱氮速率很快,随着硫含量的逐步增加,脱氮速率相应降低;(3)50%SiO2-40%B2O3-10%TiO2渣系有明显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稀土氧化物渣处理铁水,在1450℃下处理20min可冶炼出稀土含量0.01%~0.041%,碳当量3.83%~4.93%的球墨铸铁。脱S反应,稀土氧化物还原反应热力学条件具备,搅拌条件良好时,都可获得成功。而铁水P含量应当降低,以确保铸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时文中  朱国才  池汝安 《稀土》2006,27(1):65-69
针对我国主要的稀土矿物氟碳铈稀土矿目前在分解回收中主要采用浓硫酸焙烧法产生氟化氢污染环境的问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从1998年以来开展了氧化镁固氟、氯化铵选择性氯化提取氟碳铈中稀土及其动力学的研究。选择我国典型的稀土矿物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及山东氟碳铈稀土矿展开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氯化选择性和氟的转化形态。稀土以氯化稀土形式被浸取,对于两种稀土矿物稀土浸出回收率均在85%以上。氯化铵氯化稀土的氯化动力学符合Bagdasarym提出的多相区域反应动力学模型,氯化反应的速率αRE遵从Erofeev方程。氯化铵氯化不同形态氧化稀土氯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大小顺序为:EaLa2O3+CeO2相似文献   

17.
AlCl3脱氟-碳热氯化法提取包钢选矿厂尾矿中稀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包钢选矿厂尾矿经AlCl3脱氟后加碳氯化焙烧提取氯化稀土的新工艺.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脱氟剂对稀土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氟剂AlCl3存在下,800℃时氯化反应2h,稀土提取率高达88.6%.采用XRD法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尾矿碳热氯化2h酸不溶物的物相组成,探讨了AlCl3脱氟-碳热氯化法从尾矿中除氟并提取氯化稀土可能发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TritonX一100存在下,铁(Ⅱ)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显色反应,在PH值3.0~9.0范围内,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74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1.6×10 ̄4L·mol ̄(-1)·cm ̄(-1),铁量在0~80u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该法用于纯铝、铝合金、铝基稀土合金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川西稀土矿泥预处理除锰及回收稀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冕宁稀土矿泥中含有3%-7%RE及2%-10%Mn。稀土赋存于矿泥锰铁非晶质体中,为了提出该矿泥中的稀土,必须破坏锰铁非晶态结构。本研究和Na2SO3作还原剂,还原浸出稀土矿泥中的锰,然后,回收矿泥中的稀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稀土对Fe-C-Al-Si铸铁的石墨形态,基体组织,力学性能及激冷倾向的影响。随1~#稀土量增加,石墨由片状向蠕虫状转变较快,但由蠕虫状向球状转变很慢,故具有较大的蠕化范围。铸铁的强度在0.3~1.2%1~#稀土范围内随稀土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2~2.0%范围内稍有下降。稀土具有较强的促进激冷倾向的能力,而铝具有抑制或消除激冷倾向的作用。孕育能显著降低激冷倾向,且其效果比普通铸铁更明显。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