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交联剂对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MFT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酸锌盐(ZA)为交联单体,合成了木器用交联型核壳丙烯酸树脂乳液,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最低成膜温度(MFT)仪等测试手段考察了3种交联体系对树脂乳液MFT及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酸锌(Z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己二酰肼(ADH)为交联单体,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交联型丙烯酸树脂乳液,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最低成膜温度(MFT)仪等测试手段考察了4种交联体系对丙烯酸树脂乳液涂膜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液体系中通过添加具有交联作用的功能单体,对硬核软壳结构的丙烯酸树脂乳液粒子中硬核层进行适当的交联,可大幅度地提高乳液涂膜的硬度,同时又可以保证乳液的低温成膜性,对制备水性丙烯酸树脂木器涂料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钟鑫 《涂料工业》2005,35(10):52-56
通过采用引发剂(BPO)使废聚苯乙烯和丙烯酸及其单体共聚接枝,增加其反应性基团,然后与蓖麻油酸、甘油、苯酐合成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该树脂具有成本低、综合性能好等特点。介绍了该树脂的生产工艺、性能指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友刊链接     
水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肖新颜,郝才成(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6):47—52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基础树脂、丙烯酸(AA)为改性剂,合成了溶剂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A),探讨了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黄原胶接枝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XG/P(AA-AMPS)]高吸水树脂。采用U10*(104)均匀设计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用量12 g、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聚合反应温度60 ℃。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达997.1 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176.2 g/g。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综合热分析仪对高吸水树脂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已接枝到黄原胶分子链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树脂形成一种多孔性网络结构,热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树脂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雷统席  蒋盛军  曹阳  王江 《弹性体》2013,23(2):43-46
以丙烯酸与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在真空条件下合成了木薯淀粉矿丙烯酸超吸水树脂(CS&心)和聚丙烯酸超吸水树脂(PAA)。接枝反应树脂结构经红外光谱(Fr取)、X-射线衍射(XRD),热重一差热扫描(TGⅨ℃)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考察了真空度对CB-SAP吸水能力与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加大,树脂吸水能力上升,接枝效率升高;在相同工艺条件下,P从的吸水能力远低于CSsAP,该工艺配方更适合制备CB-SAP。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型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通过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聚合合成了阳离子型丙烯酸树脂。通过对阳离子单体DMC的加入时间、滴加时间以及加入量的探讨得到共聚的最佳工茎条件:在丙烯酸树脂初步合成后单独滴加1h,加入量在12.5%可得到均一透明、性能优良的阳离子型水性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8.
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以丙烯酸(AA)、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MBAM)、过硫酸钾、甲醇、环己烷、丙烯酸及其十八酯共聚物(PSR)为原料,在N2气流中,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盐-丙烯酰胺)类超强树脂。其吸水及吸盐性能分别为:吸蒸馏水1050ml/g,吸0.9%NaCl溶液86mL/g,可用于婴儿尿片,医用吸水垫以及林业保墒材料。一种超强吸水树脂@吴自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以丙烯酸、氯乙醇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2’-氯乙基)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阻聚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合成丙烯酸(2’-氯乙基)酯最适宜的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5 ~ 95℃,反应时间3h,原料摩尔比n(丙烯酸)∶n(氯乙醇)为0.2:0.25,丙烯酸为0.2 mol的情况下,阻聚剂的用量为0.15g,催化剂的用量1 g,丙烯酸(2’-氯乙基)酯的收率可达到91.59%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多臂腰果酚基光敏树脂。首先,以羟乙基腰果酚醚( HCE)和高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HMMM)为原料,利用醚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硬核软臂”结构的预聚体(HF)。采用一步法反应对 HF进行了丙烯酸化,合成了多臂腰果酚基光敏丙烯酸树脂( AHF)。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核磁共振谱仪( NMR)对 HF和 AHF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光敏树脂被成功合成。此后,利用所合成的树脂 AHF制备了光固化涂料,研究了附着力促进剂含量等对涂层摆杆硬度、附着力、铅笔硬度和耐冲击性等性能的影响,并与商品化丙烯酸树脂 -双酚 A环氧丙烯酸酯( RY1104)、氨基丙烯酸酯( P170A)、聚氨酯丙烯酸酯( 6001)、大豆油环氧丙烯酸酯( AESO)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几种商品化的树脂,以 AHF为基体树脂并添加 5%附着力促进剂制备的光固化涂料,铅笔硬度可达 3H,光泽、附着力和耐冲击性优异,且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度及较高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拴丽  王通 《应用化工》2003,32(1):36-38
以丙烯酸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三氯甲烷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轻度交联的多孔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用量、致孔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树脂的吸油性能并通过SEM照片研究了树脂微观结构。采用该方法合成的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油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了羟基丙烯酸酯树脂,探讨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引发剂、反应溶剂等影响因素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和固含量的影响。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制备得到了超低分子质量的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 000,分子质量分布≤3.0,高固低黏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水性环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环氧树脂为改性剂,水为分散介质,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环氧-丙烯酸乳液,讨论了聚合工艺、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环氧树脂种类和用量以及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聚合反应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原料,纳米SiO2为改性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和共混法制备了水性丙烯酸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粒子的加入量对树脂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候性、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IR、TEM、TG等测试技术对纳米SiO2/水性丙烯酸树脂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使聚丙烯酸酯分子链之间增加了交联度,其力学性能有所提高;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上升,硬度和拉伸强度都有较大的增加,而吸水率和断裂伸长率相应减小。同时由原位聚合法制备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也要高于共混法制备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单体,引入丙烯酸(AA)、丙烯酸羟基乙酯(HEA)与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等作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溶液聚合工艺,最后加水分散制得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利用FT-IR、透光度、粘度分析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BPO)用量、温度、链转移剂(DDM)用量、功能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A、HEA、IBOMA、BPO和DDM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2%、10%、3%和2%,聚合反应温度100℃时可获得粘度为5 Pa.s,固含量约45%的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进行共聚合,聚合体系中并不加入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自交联型高吸油性树脂,测定了树脂的吸油性能。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树脂吸油性能的诸多因素,包括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等。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倍率随着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的变化而出现一最佳值,而且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并不相同,其吸油倍率依次为:甲苯>苯>环己烷>煤油,吸收甲苯可达21.5gg-1, 吸收苯可达20.5gg-1,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不同这一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同时,还测定了树脂的吸油速率和热失重曲线,结果说明树脂在吸油4小时后达到饱和吸收,在370℃以下不分解,说明该树脂在常温下稳定,是一种理想的工业用废液的处理剂。  相似文献   

17.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a poly(butyl acrylate‐co‐2‐ethylhexyl acrylate) [P(BA‐EHA)]‐grafted vinyl chloride (VC) composite resin [P(BA‐EHA)/poly(vinyl chloride) (PVC)] and its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 (VST) of P(BA‐EHA)/PVC were measured with capillary rheometry, thermal analysis, and VST testing,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the P(BA‐EHA) content and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of grafted VC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resin were examined. The weight loss of the composite resin and its extracted remainder via heating we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nt and crosslinking degree of P(BA‐EHA) and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grafted VC on VST of the materials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pseudoplastic‐flow nature of the composite resin. The flow property of the modified PVC resin was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acrylate polymer.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VC greatly influenced the flow behavior and VST of the composite resin and its materials. The flow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resin markedly increased, and the VST of its materials decreased as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grafted VC increased. The initial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 resin increased as the P(BA‐EHA) content increased. The VST of the samples was enhanced a little as the content of the crosslinking agent increased in P(BA‐EHA). As expected, the composite resin, with good impact resistance, had better heating stability and flowability than pure PVC, whereas the VST of the material decreased little with increasing P(BA‐EHA) content. Therefore, P(BA‐EHA)/PVC resins prepar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have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5: 419–426, 2005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于水性油墨的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由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三种单体采用传统的自由基溶液聚合方式合成,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筛选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条件,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包括引发剂、溶剂、加料方式、聚合时间和温度。对影响树脂性能的指标如共聚物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各种因素,采用DSC、IR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表证。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含氟丙烯酸单体的溶液聚合,制备了高固体份低粘度的含氟多羟基丙烯酸树脂。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氟单体、羟基值等因素对树脂分子量、黏度以及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含氟丙烯酸树脂,数均分子量小于6000,分子量分布<1.5,羟基含量>30 mgKOH/g,高固体份低粘度特性显著。通过与固化剂N75按质量比1∶5配制成涂料,常温固化成膜后,测定其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涂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吸附烹饪油烟的丙烯酸酯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了丙烯酸酯单体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相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树脂静态吸附油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用量为10mL,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25mL,过氧化苯甲酰(BPO)为0.4g,5%(质量分数)聚乙烯醇(PVA-1799)溶液为100mL,二乙烯基苯的用量为0.39mL,搅拌速度为600r/min,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h时,所得树脂在室温下静态吸附油烟率可达300%;在油烟流速为350L/h,吸附油烟6h时,油烟去除率达97%以上,树脂吸附油烟率为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