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读: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动,我国大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转变大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和建设重点,构筑高效集约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已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借鉴香港与新加坡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经验,可以清晰地剖析出我国大城市交通当前发展的困境,也因此可以探寻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优化路径,即大城市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是破解交通困境和根治城市雾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交通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及传统交通规划理论的不足,对交通规划理论进行研究,引入交通环境容量和交通环境承载力概念,建立了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该理论框架充分考虑了交通环境承载力和交通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可提高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并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步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在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进行下,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进程,文章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类型和特点,结合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系统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经济建设发展与城市人口用地规模的日益扩大,许多大城市干道系统出现高峰期交通拥阻,怎样结合我国大城市交通现状、特征出发,从交通发展战略上考虑,采取合适措施来缓解道路系统不适应交通需求的矛盾,已日益引起关注,本文着重从调整与改善干道系统、加强干道交口渠化分流,提高通行能力、实施必要单点自动化信号灯控制、逐步建立起以快速路、轻轨为骨干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以及将静态交通设施纳入城市用地规划,做到合理协调布局;及早制订大城市中、远期交通规划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单向交通条件下的公交优先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向交通是一项提高道路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交通管理措施,正越来越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公交优先已成为发展我国城市交通的一项基本原则,单向交通的实行势必影响公交的运营,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单向交通对公共交通的影响及单向交通条件下的公交优先适应性,为公交规划和设置单向公交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资源消耗与能源浪费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如何节约能源并合理利用能源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成为一个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交通规划的角度,在分析交通节能意义的前提下总结出城市空间节能的总规划策略,即建立"减少交通量的城市空间节能结构".提出四个分策略:分散的集中、功能的混合、可步行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本文提出城市交通节能规划策略,以此推进中国城市的生态节能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海综合交通发展面临多元挑战,包括"两个中心"建设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长三角核心城市打造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要求。为此,上海综合交通未来发展必须考虑对外交通、城乡交通、城市交通等多种出行需求,以使特大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对应的交通需求特征也不尽相同,量化地分析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引入区位势能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量化评价,本方法可以提高交通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抽象城市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相应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找到了一个新的融合点来衡量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规划之间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迅猛发展,但是却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日夜恶化。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交通应当满足城市区域的交通需求,又符合资源环境的客观约束。以交通环境承载力作为定量指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了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的交通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判,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交通枢纽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各大城市大规模建设交通枢纽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状,研究了城市交通枢纽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城市交通枢纽规划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总结了城市交通枢纽的基本规划方法,并提出了在城市交通枢纽规划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为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相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拥挤是现代城市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是正确选择城市交通模式。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城市交通模式影响因素;重点探讨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发展趋势,对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分析,认为解决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的政策与管理、实施城市交通综合发展战略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通过分析城市静态交通地下化的特点与综合效益,提出了城市静态交通地下化的规划原则与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静态交通的具体问题和北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优势,结合北京总体结构布局特点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提出了北京静态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建议,并认为北京应采取限制城市中心区内部停车的城市停车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城市静态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一个子系统,主要是研究城市停车问题。随着全国范围城镇化和城市交通机动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停车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城市交通、困扰市民生活、阻碍城市良性发展的一大难题。文中从静态交通的本质和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借鉴国内外静态交通研究先例,分析了城市停车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影响,从规划原则和方法、管理措施及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应用、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共享停车和智慧泊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层面上探求了一条解决中小城市停车难题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绿色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环保世纪,环境问题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把发展无污染的"绿色交通"作为基本政策和目标.论文以马鞍山市湖西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案为例,阐述了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如何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交通与环境的协调统一,给交通参与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性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原因及缓解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问题,利用规划实践和方法论,提出了要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必须注重城市水平与道路交通的协调发展,以及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保护的一体规划,文中给出了交通基础各子系统相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城市综合规划概念模型,同时,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本身的规律,提出了科学的交通管理理论,指出了运用高科技成果来改善交通困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慢行交通的系统障碍与理性破解——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代表的城市慢行交通备受冷落,这很不正常。其实,慢行交通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也是化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城市发展慢行交通,应解决好快慢交通分离、基于心理学的慢行交通保障等系列问题,以及慢行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使慢行交通真正成为城市一体化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大同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发展目标落实的重要保障条件,已从被动的“配套”观念逐步走向紧密衔接、协同共进的发展阶段,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正在成为规划与决策的重要取向.通过对大同市当前和今后交通发展的时代要求等宏观层面的分析研究,明确大同市城市交通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制约,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泰州市环城河现状和核心路网规划,致力于环城河风景区规划中交通策略为城市交通景观规划提供了综合的解决思路,使交通问题与景观需要同时得到妥善处置.运用城市交通学相关知识,阐述了城市道路性质、密度、宽度设置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环城河景观规划中相关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定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较快,人们的出行距离也随之增加,自行车在各大城市中的服务比重越来越低。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大城市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和存在问题,剖析自行车交通发展的机遇,探讨自行车交通在大城市交通中的定位和发展对策,并将其融入到整个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挖掘和发挥自行车交通的优势和潜力,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城市交通承载力的大小影响城市发展的速度与生活环境.构建了由路网资源、燃油供给和大气环境模块组成的基于"在驶量承载力"的城市交通承载力宏观定量模型,并选择武汉市城区作为案例.研究得到2009年武汉市城区交通承载力为40.7万辆,NOx容量是制约武汉市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