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祛痘化妆品川中药组方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廊肿胀、1%角叉荣胶致小鼠后足跖肿胀方法.测定致炎小鼠两耳的质量差和后足炎症因子IL-1α、PGE2及蛋白含量,研究中药组办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发现.中药提取物高(200mg/kg)、中(100mg/kg)和低(50mg/kg)剂量组明显抑制了耳肿胀的发生;高剂量组在造模2h后能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其他时间点未见明显区别;药物组动物IL-1a、PGE2的释放均旺著下降。试验表明祛痘化妆品用中药组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黄河三角洲产地管花肉苁蓉不同极性提取物抗炎镇痛的活性,为其临床试验和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耳肿胀法和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法致炎,研究管花肉苁蓉不同极性提取物灌胃给药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痛,研究管花肉苁蓉不同极性提取物灌胃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管花肉苁蓉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小鼠的耳肿胀、棉球肉芽肿、热板痛阈值时间以及扭体次数有抑制作用,但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管花肉苁蓉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七厘散和去朱砂七厘散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给各组小鼠、大鼠连续灌胃相应受试药物3 d,通过小鼠耳肿胀模型、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鼠耳肿胀率与大鼠足趾肿胀率,其中七厘散高剂量组、去朱砂七厘散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率;七厘散和去朱砂七厘散低、高剂量组(除七厘散低剂量组在第3 h外)在致炎3 h内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足趾肿胀率。与七厘散低、高剂量组比较,去朱砂七厘散低、高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率和大鼠足趾肿胀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去朱砂七厘散的抗炎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七厘散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就抗炎作用而论,可以去掉七厘散中的朱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清炎颗粒清咽、抗炎作用研究。[方法]采用2,4-二硝基苯酚溶液致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复制小鼠炎症模型观察清炎颗粒抗炎作用。[结果]清咽抗炎颗粒剂量组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体温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致大鼠耳片急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清咽抗炎颗粒组对1%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炎颗粒具有清咽、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竹黄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的药理活性,为竹黄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种炎症模型和两种疼痛模型。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法、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竹黄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竹黄的水极性提取部位对小鼠抗炎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他极性提取部位对小鼠炎症模型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在小鼠的疼痛模型中,竹黄的各极性提取部位对小鼠的影响在统计学意义上均不显著,但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中水极性部位的提取物镇痛作用最为明显。结论竹黄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以水提物部位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藿香蓟不同极性的提取物,筛选藿香蓟抗炎的活性部位。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藿香蓟,得到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分别进行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实验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血细管通透性增加实验。结果: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对小鼠的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水部位能显著降低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结论:藿香蓟各个极性部位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都可作为藿香蓟抗炎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用虎杖、蛇床子、苦参、川芎等四味中药按中医配伍理论组成虎床方,并探讨组方提取物的抗过敏及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组分,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为1,2,3 g/m L;通过高浓度的DNCB致敏和低浓度的DNCB多次激发,构建湿疹小鼠模型,给药后测定小鼠耳肿胀厚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耳组织中TNF-α的水平;通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部急性炎症的抗炎模型,测定小鼠的耳廓肿胀度。结果:虎床方低、中、高剂量均能显著抑制湿疹小鼠的耳肿胀度,并且中剂量时可显著抑制湿疹小鼠的耳肿胀度,同时中剂量时显著降低耳组织表皮厚度和肥大细胞数,亦可降低湿疹小鼠的脾指数,并抑制胸腺指数;虎床方中剂量能显著减少湿疹小鼠耳组织TNF-α及血清Ig E和TNF-α含量,减轻炎性皮损;虎床方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结论:虎床方具有一定的抗过敏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梅州香樟挥发油的抗炎活性。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炎症模型评价梅州香樟挥发油及其脂质体凝胶的抗炎活性。结果:梅州香樟挥发油及其脂质体凝胶对大鼠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6.92%和33.75%,而其脂质体凝胶肿胀抑制率高于市售红花油(32.03%)。结论:梅州香樟挥发油制成脂质体凝胶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该实验为梅州香樟的综合利用及进一步药用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痛风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镇痛活性及比较两种种属的"大风草"组成的组方一与组方二的镇痛活性。以小鼠扭体反应观察痛风散的镇痛作用。组方一的阳性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镇痛作用显著(P 0.05),且中剂量组镇痛活性最好,扭体抑制率为61.25%;组方一与组方二镇痛活性比较中,两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组方一的扭体抑制率(57.19%)高于组方二的扭体抑制率(33.23%)。痛风散水提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组方一的镇痛活性强于组方二的镇痛活性,且中剂量为最佳活性剂量,为下一步痛风散的抗炎实验及其它活性指标的筛选实验提供剂量参考与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七厘散的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热板法、小鼠扭体法观察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七厘散的镇痛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组、七厘散高剂量组、去朱砂七厘散高剂量组给药60 min后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实验的痛阈值;各给药组对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中阿司匹林组、七厘散高剂量组、去朱砂七厘散高剂量组能显著(P﹤0.01)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在小鼠热板实验和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中,去朱砂七厘散各组与同等剂量的七厘散组比较,两者功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与不含朱砂的七厘散的镇痛作用是相近的。基于镇痛实验研究,可以去除七厘散中的朱砂。  相似文献   

11.
将皂角籽的95%乙醇黄酮提取物设为低、中、高3个剂量,阳性组、正常组,给小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14d。末次给药后,眼球取血,摘除肝脏和脑。探讨皂角籽中的总黄酮在小鼠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高剂量的皂角籽总黄酮提取物能提高小鼠体内的T-SOD、CAT、GSH-Px的活性,降低MDA水平,表明皂角籽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3种金缕梅科植物提取物对动物皮肤防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抑菌、热板镇痛、抗炎、皮肤刺激性和强紫外线辐射实验,研究了江西野生金缕梅、橙木、枫香3种金缕梅科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皮肤综合防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实验菌株有抑制作用,明显提高小白鼠痛阈,能极显减少二甲苯所致的小白鼠耳廓炎症肿胀度;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反应,外涂能明显降低组织中因强紫外线辐射产生的丙二醛的含量;该3种金缕梅科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皮肤具有抑菌、镇痛、抗炎和减轻紫外线照射引起的自由基损伤等综合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滁菊挥发油的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纸片肉芽肿模型观察滁菊挥发油对急、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表明,滁菊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纸片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不同溶剂(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对水葫芦的不同部位(根、茎、叶)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中的黄酮含量的测定。初步研究了水葫芦提取物的镇痛抗炎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的根、茎、叶提取物中均含有黄酮成分。水葫芦的根、茎提取物较叶提取物具有较好镇痛抗炎作用。表现为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中,水葫芦的根、茎提取物能明显提高阈值,但叶子在扭体法实验中没有提高阈值的作用。水葫芦根、茎提取物比叶子的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水葫芦在医药方面的研究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坤净泡腾胶囊栓经皮给药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及对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法,以肿胀度和肿胀率为指标评价抗炎效果;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观察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坤净泡腾胶囊栓高、低剂量组能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01),高、中剂量均对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有显著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坤净泡腾胶囊栓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结论坤净泡腾胶囊栓对小鼠耳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规律。方法:通过小鼠棉球肉芽肿炎症实验研究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慢性增生性抗炎作用,同时通过小鼠扭体实验探索紫藤根及含紫藤根习用经验方的镇痛作用。结果: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3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肉芽的生长,对于棉球肉芽肿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同时,此方各剂量组均有极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验证了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抗炎、镇痛效果,同时诠释了其经验方所占配伍比例偏少会使整个经验方的抗炎、镇痛效果更好,此研究能为紫藤根的质量标准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构效关系,寻找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新型吡嗪酮类化合物.以2-甲基-3-苯基吡咯并[1,2-a]吡嗪-1(2 H)-酮化合物为母体,合成系列化合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抗炎和镇痛活性实验.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小鼠实验表明,一些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或镇痛作用.化合物WLY-113、WLY-115的镇痛活性较好,WLY-103、WLY-114的抗炎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8)
本研究主要采用小鼠足肿胀模型,选用角叉菜胶、硫酸葡聚糖和化合物48/80等三种致炎剂开展抗炎实验,考察药材鼠妇对炎性渗出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探索其活性成分。实验结果发现鼠妇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不同炎症模型的炎性水肿程度,表明其具有抑制急性炎性渗出的作用。液相分析表明鼠妇中含有抗炎成分牛磺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芒果苷酰化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并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分别将乙、丙、丁酸酐与芒果苷反应,以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化合物单体,并以波谱分析其化学结构。选雄性小鼠140只,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芒果苷组(低、中、高剂量)、酰化衍生物组(低、中、高剂量)和阳性药组,测量计算耳廓的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结果:得到PAM、HPM及HBM三种新结构的化合物。与对照组相比,芒果苷组、PAM组、HPM组、HBM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抑制效果显著(P〈0.05)。结论:3个芒果苷酰化衍生物为PAM、HPM及HBM,抗炎强度优于芒果苷,提示其抗炎活性也优于芒果苷。  相似文献   

20.
以MTT法考察皖南红豆杉枝叶中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小鼠移植瘤模型测定总黄酮对荷瘤小鼠抑瘤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对S180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体内试验表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总黄酮对小鼠S180实体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可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与环磷酰胺组相比,总黄酮可使荷S180实体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升高(P〈0.01),提示其对小鼠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