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Z油田油藏是渤海典型的中高孔渗稠油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阶段,开展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研究对后期剩余油挖潜有重要指导意义。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传统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方法不适用于稠油油藏。为此,基于系统分析思想,将注水井、生产井及其井间介质看作一个系统,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和稠油油藏的产量描述模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利用油田的注采生产资料,建立稠油油藏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的新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反演得到注采关联系数,进而分析BZ油田的井间动态连通状况。研究结果为渤海BZ油田及其他相似油藏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属于低渗-特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强,注采井网适应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水驱开发效果极差。准确的判断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建立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油田注采动态数据反演得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绘制全区注采井间连通图。对比分析示踪剂和微地震解释结果,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并且分析表明该油田西部连通性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呈西北-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上油田开发成本高,探井、评价井及生产井数少,导致油田资料及油藏认识有限,而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连通性的认识对于改善注水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这一难题及需求,以海上某油田注采井组为例,提出了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利用砂体展布、储层物性、沉积相等地质研究分析静态连通性,根据油井泵吸入口压力及产液量随注水量波动的响应情况分析动态连通性,再结合示踪剂的测试结果,以及自主研发的油水井间连通性评价软件定量计算油水井间的连通系数,综合评价了油田注采井间连通性,为海上油田剩余油分布认识、注水效果改善及采收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注采井井间连通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采井间连通性的定量研究是提高高含水油田采收率的必要组成部分,井间连通性研究反映了地层孔隙特征,是判断井间渗透率大小的一种有效方法.建立利用油藏生产动态数据来分析注采井之间连通性的模型,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模型算法的合理性,发现井间连通系数越大,对应的渗透率越大.利用模型对克拉玛依某一独立井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渗带主要集中在57257、57255和57246油井附近,为调剖和堵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信号处理方法建立了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给出了反演模型的自动求解方法.利用该模型对化学驱油前后单元井组内井间连通系数进行求解,同时基于变异系数法对连通系数离散程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化学驱油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仅需注采量动态数据,易于操作,简便直观.对典型概念模型和孤东油田二元复合驱矿场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预测化学驱后注入井的水流方向改变情况,直观有效地反映化学驱油效果,从而验证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反演油藏井间连通性是目前一类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该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利用油水井注采动态数据建立了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及反演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井间连通性反演软件。应用实例表明该软件操作灵活,能够较好的考虑关停井等复杂油田生产情况,对油水井间的连通关系进行定量表征和预测,为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和措施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油藏连通性的认识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和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一种卡尔曼滤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考虑到注入数据的噪声污染和注入信号在地层传播过程中的时滞影响,分别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和非线性扩散滤波器对注采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注采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干扰,提高连通性分析的准确性。基于预处理后的历史注采数据,对以生产井产液量为响应,注水井的注水量为输入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参数优化,模拟和挖掘注采系统中的井间连通关系。通过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量化油藏井间连通程度。应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分析了均质、各向异性、包含封闭断层、具有高渗透带的4种典型特征油藏和实际非均质油藏的井间连通性。计算结果与油藏地质特征高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可作为量化注采系统连通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准确判断注采并之间的连通性,在改善注入流体驱替效率和指导调剖堵水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注采井系统,注入井的注入信息反馈为采油井的产出信息,这一过程可以近似为脉冲响应过程,从而可以建立注采井脉冲响应模型对注采井系统进行描述.以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脉冲响应模型响应关系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注采井之间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响应关系,即注采井连通度,从而实现注采井连通性动态跟踪评价.示踪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进行注采井连通性动态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连通性研究方法在连通性认识深度上不足,主要依据地质、地震、动态、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定性描述连通性,还没有一种能够三维定量表征连通性的技术方法。本文利用CT扫描实验将岩心数字化,识别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基于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分析了微元体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岩心连通孔道比例与压力梯度的函数关系,实现了连通性的定量表征。利用CT扫描实验构建的函数关系,提出了考虑非线性渗流规律的油藏数值模拟连通场计算方法,可将油藏任意时刻的压力场转化为连通场,进一步实现了连通性的三维表征。根据计算的连通孔道比例,拟定了连通场分类评价标准,实现了油藏连通性的空间评价。低渗油藏连通场的建立,实现了连通性的三维定量表征,可以分析油田在任何开发阶段的油藏连通孔道空间分布特征,指导油田开展注采井网调整和生产工作制度优化等工作,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定量反演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建立了1种新型数值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可得到较准确的表征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连通系数。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在同时考虑注水井、生产井的注采动态基础上,有效反演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映出不同注采井间注水信号的时滞性和衰减性。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简单实用性,对于矿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表征井间地层参数及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辉  康志江  张允  孙海涛  李颖 《石油学报》2014,35(5):922-927
为研究井间连通性,利用注采数据建立了可模拟井间油水动态的新连通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油藏注采系统进行了简化表征,将其离散成井与井之间的连通单元,每个单元由传导率和控制体积两个特征参数表征;基于连通单元通过物质平衡和水驱前缘推进方程进行井点压力计算和饱和度追踪,最终得出井点处的油水产出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投影梯度算法通过拟合实际动态建立了模型参数自动反演方法。该模型相比传统连通性模型可以进行油水动态指标的预测、实时反映井间相互作用和连通状况、有效表征油藏井间地层参数。应用实例表明,其反演结果可靠,并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油田井间连通性模型难以考虑关停井问题且反演方法可靠性差的局限性,建立综合考虑压缩性和关停井情况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模型连通系数和时滞系数与油藏静态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明确其实际地质意义,快速地为油田井间连通性反演计算提供较好的初始估计。为进一步降低求解不适定性,基于贝叶斯反问题理论和投影梯度法,建立连通性模型整体约束优化方法,并给出详细计算步骤。对概念模型和实际油藏的连通性计算测试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及求解方法,能够快捷、较精确地进行油水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计算,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力油田目前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存在水驱效率低、油井含水率高等问题,为更加快速、高效地研究油藏井间的动态连通性,降低开发成本,对基于注采数据的传统连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研究油水井的动态注采数据,以井间连通单元为对象,建立考虑生产井间相互干扰的物质平衡方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线性化求解方法,拟合实际动态注采参数,反演得到井间连通参数。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计算速度极大提高,连通性评价结果与示踪剂测试吻合度更高。评价结果可很好地指导油田下一步的措施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传统研究方法具有操作复杂、费用高、影响正常生产等缺点。为更加简单、快速地进行定量评价,考虑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存在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注水的时滞性及衰减性,在建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产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一阶电路原理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累计产液量和累计注水量间的离散关系新模型。根据未知参数的物理意义设置约束条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新模型,得到连通系数。研究表明,连通系数可以定量表征井间的动态连通状况,现场应用结果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动态分析结果非常吻合。新方法利于现场推广应用,计算结果为油田后期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渤海L油田油藏聚驱后,部分井区后续水驱阶段出现含水回返快,剩余油挖潜难的问题。为此,应用水平井测井解释静态法分析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再利用注采受效关系、产聚浓度监测数据及不稳定试井等动态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研究表明,测井模型显示井区内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注采受效法判断注水井C1H与采油井C2H趾部连通性好,与采油井C3连通性差,验证了测井解释结果;产聚浓度监测结果表明,注水井C4与采油井C2H井间连通性差,与采油井C3、C6井间连通性好,并由不稳定试井法得到验证。该方法在渤海L油田C井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阻容模型求解结果仅为注水贡献率的问题,运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消除注采结构变化对注采连通性计算值的影响,推导出能够真实反映注采井间连通性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物理表征参数——无因次连通系数,实现井间渗流通道的定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连通系数大于1. 2时,注采井间已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无因次连通系数介于0. 8~1. 2时,为正常渗流;无因次连通系数小于0. 8时,注采井间储层存在堵塞。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渤海南部油田,成功指导水井调剖5井次,油井酸化解堵4井次,合计日增油为214m~3/d。研究成果对注采连通性认识、优势渗流通道和储层堵塞的识别及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评价油藏井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连通性研究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制订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油藏参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的静态参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地层性质。本项目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评价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注入水流动方向,以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对监测结果应用最先进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为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M6油藏,属于侏罗系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但在开发中存在平面、剖面水驱不均,注水见效不均,油藏压力系统、见水规律、递减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注采系统有效驱替尚未完全建立,亟需开展注采连通性的研究。本次研究先从静态小层划分、单砂层精细刻画结果入手,总结单砂层的静态连通性。再利用产液、吸水剖面、动态响应等资料研究储层动态连通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量化注采井组连通性。为下步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映了流体在井间的流动能力好坏,是油(气)藏工程评价的重要参数。从渗流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灰色理论,推导和验证了灰色关联度计算井间连通性的可行性;采用渤海油田某油藏的生产动态资料,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了注、采井间动态数据的相关性,通过它们的相关性大小定量评判了井间连通程度的强弱和水驱油效果的好坏。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能有效评价井间连通性,并对水驱效果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海上油田聚驱开发过程中,聚合物沿优势渗流通道窜流,导致驱油效率降低,影响开发效果。利用注采数据建立了一种新的可模拟聚驱动态的井间连通性计算模型,实现对窜聚动态进行预测与识别。该模型将油藏注采系统划分成一系列由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等参数表征的井间连通单元,以连通单元为对象,利用物质平衡原理进行压力求解,采用前缘推进理论进行饱和度追踪,同时考虑聚合物驱黏度变化、渗透率下降及吸附等机理进行浓度计算,最终得出井点处聚合物动态指标。结合随机扰动近似梯度算法和投影梯度算法,通过拟合实际动态,建立了模型参数自动反演求解方法。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拟合及预测聚合物产出动态,反演后模型参数可有效表征井间地层特征,识别聚合物窜流通道方向及大小,实时获得井间注入聚合物分配系数、单井产聚合物劈分系数等信息,从而实现窜聚预警,为聚合物驱优化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