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矩形顶管在市政交通领域的应用,10m级两车道矩形顶管技术越发成熟,亟需15m级三车道矩形顶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本文对嘉兴市快速环线15m级三车道矩形顶管下穿南湖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进行介绍,工程采用一台14.8m×9.4m类矩形盾构机进行南北双线分离式顶进实施,机头采用前6后8多刀盘组合形式,通过设置凹凸...  相似文献   

2.
在繁华城区超小净距平行矩形顶管隧道群施工过程中,管节结构及其与地层土体间的受力状态对施工安全和结构优化至关重要。为此,文中依托某城市下穿主干道顶管隧道群工程,通过现场实测顶进施工过程中管节结构及其与土体之间的受力大小,研究了管节结构与土体之间的受力规律、管节结构的纵向受力状态,同时分析了先、后施工情况下,相邻管节结构之间的受力影响。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繁华城区超小净距矩形顶管隧道群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珠海市下穿梅华东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就目前最大断面矩形顶管的建筑限界和结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工程类比、内力计算、配筋分析等,设计出一种可靠的变截面超大矩形顶管断面,满足时速60 km以上2车道隧道通行要求。同时,受力合理,钢筋混凝土用量得到较大优化;降低造价,节能环保。对超小净距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在复杂环境下的变形控制,提出多种措施,确保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长宁区临空核心四街坊地下人行勾连工程是上海首次采用了10.4m×7.5m超大矩形断面顶管法施工项目。针对通道处富水软弱地层、且顶覆土浅、周边环境复杂的特点,就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在富水软弱土层及浅覆土施工中面临的始发(到达)洞圈渗漏、顶管机磕头、顶进轴线偏移、总顶力控制、顶管(管节)旋转等众多施工难题展开一些针对性的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
在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9标静安寺站站台层顶管施工中,顶管管节采用全钢管节制作,由于管节断面较大,给运输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将每节钢管节分成两个C型块,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再拼装焊接成整体。由于顶管隧道对受力及防渗漏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为保证管节现场拼装的精度和平整度,专门设计一个钢管节拼装平台,用于钢管节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焊接,本文叙述的就是拼装平台的制作安装及钢管节拼接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以便以后类似工程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断面矩形地下空间施工,在城市苛刻的施工条件下,顶管施工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相比传统圆形掘进机,要设计能够切削出矩形断面的掘进机。介绍了采用行星齿轮结构的顶管掘进机,利用行星齿轮机构以及三辐条式星形刀盘运动配合,切削出矩形断面。在行星式矩形掘进机的相应性能测试中,根据试验结果,行星式矩形掘进机满足所需性能指标,在工程实例应用中也满足各项工程所需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轨道交通七号线Ⅲ号出入口及Ⅳ号出入口采用顶管法施工。该工程顶管掘进机开挖断面尺寸为9820mm×5520mm,为大断面矩形顶管,控制地面及管线沉降、控制顶管机姿态、防止顶管机整体后退是该工程重难点之一。根据工程经验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顶管机性能参数,确定顶管掘进方案,控制顶进速度,严格控制出土量,防止超挖或欠挖,控制顶进轴线、地面沉降、管节注浆、渣土改良、管节防水等环节,工程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运输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大断面矩形顶管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中的运用,拼装式矩形顶管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为研究拼装式管节的受力特性,以螺栓拼装式矩形管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横向连接结构,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管节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了整体式管节与不同螺栓预紧力情况下拼装式管节的受力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拼装式管节侧壁弯矩小于整体式管节,顶板和底板弯矩大于整体式管节,而侧壁、顶板和底板的位移均大于整体式管节;螺栓预紧力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拼装式管节的力学性能,但影响较小;拼装式管节应力变形在许可范围内,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9.
安关峰  张蓉  王谭 《特种结构》2021,(3):101-106
本文重点解析了《矩形顶管工程技术规程》(T/CECS 716-2020)中顶管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井和顶进施工、管节制作、设备及安装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指标、控制要求及技术原理,对比分析了管节之间不同接口防水形式、不同围护结构形式下工作井的适用条件、不同类型矩形顶管机适用工况等技术内容.矩形顶管工程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10.
张鹏  王翔宇  曾聪  马保松 《岩土工程学报》2016,38(10):1842-1848
为了研究深埋曲线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依托拱北隧道曲线顶管管幕工程,对曲线顶管管节轴向与环向应变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管节应变随顶进距离增大而略微增加,但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管节在顶进过程中应力曲线发生波动,停止顶进后逐渐趋于平稳。管节轴向应力主要受顶进力影响,而环向应力主要取决管节外侧环向荷载,曲线顶管管节弯曲内侧存在压应力集中。由于存在泊松效应,大埋深条件下管节顶部和底部轴向应力受环向变形控制。随着与机头距离增加,管节由轴向两侧受压逐渐转变为单侧受压,受压区位于管节弯曲内侧,应力集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中州大道下穿隧道工程机动车道采用10.4 m×7.5 m大刀盘+偏心多轴组合式矩形顶管机进行施工。根据顶管顶进工况,预留28 m未开挖土体作为顶管机后靠,并且对前10 m土体进行高压旋喷加固,在顶管机轴线位置加固土体中埋设监测管,实时监控后靠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最后对后靠的位移情况进行分析,可供长距离大断面顶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顶管法施工具有在不干扰地面的情况下铺设地下管道的特点,已发展成一门新兴的非开挖施工技术。在顶管施工中,为保证管节的生产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监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管节生产监控的要点,有效地控制管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促进生产质量的提高。本文重点阐述了监理人员在Ф3500管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3.
郭亮 《建筑施工》2014,(6):731-732
郑州市纬四路中州大道下穿工程,是国内最大断面顶管机干城市车行地道工程的首次应用,且长距离穿越运营道路和地下构筑物.在顶管顶进过程中对刀盘前方土体进行了改良,对后方管节进行了注浆处理,将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对土体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实际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铁9号线七宝站矩形顶管法应用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杰  侯艳春 《山西建筑》2010,36(26):298-299
针对近年来在上海等软土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通道设计施工中矩形顶管法的逐步应用,对9号线七宝站的矩形顶管法的平面布置、工作井、管节等关键点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卸荷拱理论,推导出矩形顶管截面等效半径,同时借鉴盾构隧道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方法,采用修正剑桥模型与应力释放原理,推导出等效管截面周围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方法,并依据现有研究理论和工程数据推导出超孔隙水压力沿等效管截面法向方向的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地铁地下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等效管节水平轴线上部的管周超孔隙水压力小于下部超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沿等效管节外表面法线方向呈凹曲线分布,各方向最大值出现于管周,且超孔隙水压力距离管节较近位置消散较为剧烈,随着距离增大消散速度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管在顶管施工时的受力状态明显与埋管不同,文中根据顶管的各种工况特点对管节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给出顶管管节计算内力图,工程实践表明根据该理论分析结果得出的配筋值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泰和路越江隧道,是上海城市外环线北半环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工程,是上海首次采用沉管法建造的特大型越江工程。沉管段按“三孔二管廊”双向8车道设计。中孔设2个车道,走三超车,通行净高5.5m,车道宽度为3.75m×2。能适应同向行驶和对向行驶。两边孔均设3个车道,通行净高5.0m,每孔车道宽度为3.75m×2 3.5m。计算行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面交通和建筑物的限制,北环电网架空线改造入地工程在中航支线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机选型是施工关键,根据土质情况、地下水位、施工要求和管节内径,选择泥水平衡岩石顶管机组织施工;合理布置中继间可满足顶力要求,起到接力顶进的作用;在管节外壁与土层之间注入触变泥浆,减小顶进阻力,填补管道外壁与土层间空隙,减小土体变形,支撑地层。  相似文献   

19.
对超大矩形断面土压平衡顶管机(14.7m×9.69m)设计时运用到的关键技术:矩形顶管机施工时的受力机制、刀盘的布置及扭矩的计算分析、盾壳体的强度及刚度研究、顶推机构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分析,为超大矩形断面土压平衡顶管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矩形隧道断面相较于圆形隧道断面具有空间使用率高、可进行浅覆土施工的特点。但由于现代隧道的矩形断面结构正朝着大截面、长距离、曲线的方向发展,以往的矩形顶管施工已越来越难满足日益增加的大矩形断面结构施工需求,故矩形盾构隧道法施工应运而生。以上海虹桥临空11-3地块地下连通道工程为背景,对大断面矩形盾构设备进行了介绍,并对矩形盾构法隧道推进施工中的土压力管理、侧向偏转控制技术进行了阐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