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扈立  侯强  范淑敏  于潜 《特殊钢》2022,43(6):83-88
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等手段,明确了柱状晶界面结合力弱是37Mn气瓶钢连铸坯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金属膨胀仪、金相显微镜等研究设备,分析了柱状晶结合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Al含量0.007%增加至0.033%时,使800℃时钢的热塑性显著降低,同时导致A-F/P相变过程体积效应增大,柱状晶晶界位置易形成微裂纹及孔洞;同时晶界位置Al、P、S元素偏析也是形成裂纹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钢中N含量由0.0080%降至(0.0040%~0.0060%),添加微量Cr (0.20%~0.25%)、Mo (0.05%~0.08%)以及使连铸坯在750~600℃缓冷等措施,有效减轻了晶界相变应力及热应力,避免了37Mn气瓶钢连铸坯裂纹萌发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V、Mo、Mn合金元素的添加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Cr-Mo低合金气瓶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540℃回火时添加0.13%的V元素可使合金强度提高60 MPa,材料强度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晶粒组织的细化。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强度线性降低,但添加V的合金具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合金Mo元素含量,其抗拉强度在570℃回火时达到峰值1 245 MPa,600℃回火时样品强度达到1 185 MPa,-50℃低温冲击韧性为52 J/cm2,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Mn元素虽然也有利于提高材料强度,但样品冲击韧性一直处于较低值。  相似文献   

3.
苏航  柴希阳  潘涛  杨才福 《钢铁》2014,49(6):85-90
 利用V-N微合金化技术,在Q345钢基础上进行V-N微合金化,将通用型正火容器用钢的强度水平由345 MPa升级至400 MPa。考察了不同N含量对正火型V-N钢组织和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含量增加,正火态V微合金化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明显提高;每加入50×10-6的N,屈服强度提高18 MPa左右,同时屈强比上升。随着N含量提高,V微合金化钢产生明显的晶粒细化效果,试验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由13.36 μm逐渐细化至7.89 μm。对比热轧态试验钢和正火态试验钢的强化效果,发现正火态试验钢的析出强化作用相对较弱,而细晶强化作用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4.
5.
6.
硼微合金化对SPHC钢组织、析出物以及屈服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加硼后对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流程生产的SPHC热轧钢带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加B后热轧钢带在线检测的平均屈服强度为284 MPa,经48 h时效后,屈服强度降低至248 MPa,冷轧开卷前屈服强度降低至230 MPa,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加B后屈服强度降低约40 MPa.  相似文献   

7.
试验的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由3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铸成断面100 mm×50 mm扁锭-轧成12mm板。通过CCT曲线和3~30℃/s冷却速度下组织的分析,研究0.01Ti-0.03Nb和0.06Ti-0.05Nb两种微合金化对(%)0.059~0.066C、1.41~1.67Mn、0.30~0.36Si、0.37~0.48Cu、0.21~0.24Ni、0.18~0.22Mo、0.000 8~0.002 2Bs、0.002 6N低碳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6Ti-0.05Nb钢的强度高于0.01Ti-0.03Nb钢,但前者Ti含量高,-40℃冲击功较后者低。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合适的微合金化Ti-Nb成分为0.04%~0.05%Nb-0.015%~0.025%Ti。  相似文献   

8.
王素志  傅继成 《特殊钢》1996,17(1):52-54
化学成分和正火工艺对J55钢套管屈服强度的影响王素志,傅继成(天津钢管公司钢研所,天津300301)EffectofChemicalCompositionandNormalizingProcedureonYieldStrengthofSteelfor...  相似文献   

9.
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V-N微合金化钢在正火过程中第二相行为,并进行相应的理论计算,讨论该行为对材料性能产生的影响.正火加热保温过程中,V-N钢有约32.9%的V(C,N)未溶解,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在正火冷却过程中,未溶解的V(C,N)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细化铁素体晶粒,而溶解的V(C,N)重新析出,起到析出强化作用.V(C,N)析出相行为的变化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变.与热轧态V-N钢相比,正火态V-N钢细晶强化贡献值增加31 MPa,而析出强化贡献值减少45 MPa.  相似文献   

10.
通过100 kg真空感应炉,分别添加V-N合金和V-Fe合金熔炼成15MnVNq钢(%-0.15C、1.71Mn、0.11V、0.019 ON)和15MnVq钢(%:0.15C、1.72Mn、0.11V、0.003 3N),并轧制成14 mm钢板.试验结果表明,15MnVq钢中加入0.019%的N促进V(C,N)析出和明显细化钢的组织,钢的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由393 MPa和578 MPa提高至510 MPa和660 MPa,-20℃冲击功AKV由21.9 J提高到101.8 J;同时加N后明显降低了15MnVq钢的时效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在包钢钢管公司Φ460 mm PQF连轧机组生产的20优质碳素结构钢无缝钢管,针对轧态无缝管屈服强度偏低的情况,从材料的规格、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它们的相关性分析了屈服强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钢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34Mn2V钢经不同温度正火后的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温度正火后材料的组织变化对冲击韧性的影响。实验室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适宜的亚温正火可显著提高34Mn2V钢的冲击韧性,实际生产中适当降低正火温度可使34Mn2V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满足高压气瓶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液压缸筒用无缝钢管的性能要求和工艺特点的分析,进行以V、Cr为基的合金成分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冶炼、轧制、热处理工艺控制措施,成功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液压缸筒用无缝钢管.试制钢管屈服强度大于480 MPa,抗拉强度大于650 MPa,-20℃纵向低温冲击值大于100 J.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轧方式生产的15Mn无缝钢管,管体存在明显的带状组织。对管体进行化学成分和金相检验,通过对连铸坯凝固过程和轧制过程的分析,得出连铸坯中的枝晶偏析是管体产生带状组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Mn2无缝钢管在推方过程中,角部出现细微裂纹,对管体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热酸低倍检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微观分析。分析表明,非金属夹杂物是引起裂纹的主要原因,并对夹杂物做定性分析,找出其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冷却工艺对HP295焊瓶钢板屈强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工业生产条件下降低铁素体/珠光体钢屈强比的有效办法,研究了前段冷却、后段冷却和两段式冷却3种工艺对HP295焊瓶钢板屈强比的影响规律,通过采用两段冷却方式并控制带钢卷取温度使攀钢HP295焊瓶钢板的屈强比低于0.8,屈强比合格率由此前的不足90%提高到100%,各项力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GB6653—1994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出热处理炉后的钢管采用空冷和水冷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冷却速度对钢管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快钢管的冷却速度能够增加相变时的形核率、抑制析出相的聚集和长大,从而达到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亚温正火对非调质钢30Mn2V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甲生  潘留国 《特殊钢》2002,23(6):15-17
试验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区加热,缓慢冷却,非调质钢30Mn2V中铁素体含量增多且不出现粒状贝氏体组织,可使室温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非调质钢具有节能、简化生产工序及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国内的一些大型汽车企业在积极地开发非调质钢或引进非调质钢的加工技术,以降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1997年,江铃公司立项进行前轴材料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A 25CrMo48V steel for ultra-deep oil/gas well casings was quenched at 900-1 200 ℃ and tempered at 650 ℃. The lath martensitic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OM),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 (EBS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the transverse impact energy at 0 ℃ was measured from the as-quenched and tempered specime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prior austenite grain, martensitic packet and block are refined, while the lath width seems to remain unchanged. The enhancement of impact toughness with the decreasing quenching temperature can be attributed to refinement of the martensitic structure with high-angle boundaries, and the block is the minimum structure unit controlling impact toughness. The transverse impact energy [ECVN (0 ℃) ≥100 J] required for seamless casings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Rp0.2≥932 MPa) has been finally achiev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steel quenched at 900-1 000 ℃ and tempered at 6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