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基于2口探井泥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开展系统的评价研究,对有效烃源岩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油气资源潜力。艾西凹陷潜在烃源岩为发育于白垩系乌兰苏海组(K2w)、银根组(K1y)、苏红图组(K1s)、巴音戈壁组三段(K1b3)、二段(K1b2)和一段(K1b1)的泥岩,其中K1b3、K1b2和K1b1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有机质类型均偏腐殖型(Ⅱ型—Ⅲ型),成熟度均达到成熟热演化阶段。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表明,烃源岩沉积期的古气候温暖湿润,沉积水体主要为淡水,陆源高等植物的生源贡献占优势。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还原性较强的环境,高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厘定了研究区有效烃源岩的TOC含量下限值为0.85%,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K1b3、K1b2和K1b1,它们在南凹漕带、中凹漕带、北凹漕带和西凹漕带具有一定面积的分布。估算出研究区的油气总资源量为5 091.05×104 t,结合活跃的油气显示证据,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银额盆地白垩系烃源岩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前人对银额盆地白垩系烃源岩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这一情况,从盆地整体的角度出发,以地表和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为依据,阐述了烃源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烃源岩呈现出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的特点,同时又表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变差的特点;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以高等植物来源为主,同时具有相当数量的水生生源;干酪根类型以Ⅱ-Ⅲ型为主;白垩系大多数烃源岩已达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且各演化程度差异性高.沉积相、构造条件、埋藏深度以及古地温影响着烃源岩的分布和生烃特征.深湖相、滨浅湖相发育了大量的烃源岩.早白垩世的稳定构造环境有利于这些烃源岩的保存以及向油气转化;但受埋藏深度与古地温的影响,其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烃源岩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北部浙东坳陷的东部,长期以来由于深层地层资料太少对同裂谷期烃源岩很少探讨,本文依据裂谷演化的一般规律,重新认识后裂谷期平湖组地质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深层源岩的成因机制作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对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和重点井的测井和录井信息建立不同体系域下不同沉积相与暗色泥地比之间的关系,预测了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暗色泥岩的分布。通过测井资料计算泥岩有机碳含量,进一步确定了暗色泥岩中烃源岩的厚度,预测了目的层烃源岩的分布。结果表明,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下部发育中强振幅、中低频率、中高连续的地震相,是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区;下沟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为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而深部赤金堡组烃源岩厚度大,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SDIP六臂地层倾角测井仪是在美国ATLAS公司ECLIPS-5700六臂地层倾角仪器的基础上研发的国产化仪器,以电阻率测量为基础,测量流出主电极的电流,通过计算得到地层原始电阻率的值。本文根据六臂地层倾角仪器在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地区实际获取的地层倾斜方向、古水流方向等地质参数,来介绍该仪器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扎哈泉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哈泉凹陷周缘已发现昆北、乌南等大量油气藏,但其油源层位和凹陷源岩生烃能力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指出扎哈泉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从E1+2到N12具有东移或北移的特征。E13和E23烃源岩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较高,按照青海油田分类标准,达到好-较好烃源岩标准;N1和N12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低,生烃能力较差。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达90%以上,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通过一维数值模拟,认为目前E13和E23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N1和N12烃源岩处于未-低成熟阶段;E13和E23烃源岩生烃能力较强,可为周缘构造提供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利用收集的W1井地化录井综合资料,对该组各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生烃条件较好的层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伊川凹陷三叠系烃源岩特征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三叠系上统谭庄组和椿树腰组的内陆湖相暗色泥岩为区内三叠系主力烃源岩。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一般500~800 m,有机质丰度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Ⅲ型为主,处于低成熟-成熟的演化阶段;燕山早期为三叠系烃源岩主要的生排烃时期,是一套油气兼生且以生气为主的勘探层系,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三叠系优质的烃源岩为区内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及良好的封盖条件。  相似文献   

9.
烃源岩是凹陷评价的核心,在发育多套烃源岩的断陷盆地中,优质烃源岩发育常受控于构造迁移。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从地层分布、控凹断层活动性以及沉积沉降中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构造迁移特征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1)阳江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为自东向西依次裂陷,构造活动与沉积沉降中心自东向西发生迁移变化;早文昌沉积期东北端先行裂开,在NW—SE向伸展应力作用下主要发育NE—NEE向断裂,沉积沉降中心主要在凹陷东北端的恩平20、21洼,受边界断层控制明显;晚文昌沉积期,构造应力转变为近SN向拉张,阳江凹陷东北端先期活动较强的NE—NEE向断裂活动渐弱,而凹陷中西部近EW向、NWW向断裂活动渐强,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至中西部的阳江24洼;恩平沉积期,裂陷作用继续向西拓展至西部的阳江33洼。(2)阳江凹陷的构造迁移与各洼陷距离阳江一统断裂的距离及先存断裂发育与活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3)构造迁移导致烃源岩的分布、质量和资源丰度整体上也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根据构造迁移及烃源岩发育等新认识,认为阳江凹陷东北部的恩平20、21洼是阳江凹陷勘探潜力最大的2个洼陷,北部的恩平14洼...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古近系深层烃源岩分布特征及厚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为依据,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信息,建立沉积相、地震相与暗色泥岩之间的关系,对南堡凹陷不同层序地层格架内泥岩、暗色泥岩的分布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有机碳含量的方法,通过统计不同体系域和不同沉积相带泥岩的烃源岩达标率,对南堡凹陷深层烃源岩的分布和厚度进行了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下部是烃源岩发育的主要位置.SQ2暗色泥岩和烃源岩厚度占地层总厚度的比例最大,SQ5-SQ8和SQ9次之,但累积烃源岩厚度大体相当.并不是所有的暗色泥岩都可以成为烃源岩,烃源岩的分布与有机质的富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侏罗系划分出8个沉积层序,层序界面以I型层序界面为主,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曲流河,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湖泊,沼泽化湖泊等5种,自晚三叠世塔里奇克期至白晋纪末,早三叠世形成的南天山褶皱隆起带开始遭受剥蚀,盆地基底反弹,盆地格局表现为宽缓,伸展的特点,沉积模式表现为潮湿气候下的冲积补偿和干旱气候下的冲积补偿2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辽中凹陷中深层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中凹陷沙河街组及部分东营组储层埋藏深度大及储层物性变化大的特点制约了中深层油气的勘探;通过分析沉积相、储层组成特点、成岩作用、异常高压、油气充注等对储层物性的控制.提出了中深层存在次生孔隙发育带,其形成主要源于岩屑长石砂岩中长石、碳酸盐岩胶结物、岩屑的溶蚀以及超压和早期油气充注对储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茫汉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属于后期改造型盆地。由于对其构造演化过程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勘探工作的进展。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厘清了各时期的构造特征,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格局,进而指出了构造演化对研究区烃源、储层、圈闭以及成藏主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勘探的不断突破需要更进一步弄清其礁、滩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为此,在对比分析各种过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晚二叠世区域古地貌格局、拉张作用、长兴组-飞仙关组体系域等对开江-梁平海槽形态和礁、滩分布、发育的影响。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末,四川盆地呈“三隆三凹”的古地貌格局,其对礁滩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②拉张作用的不均衡性使得环开江-梁平海槽台缘斜坡带坡度陡缓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影响着礁滩发育的早晚和连续性;③层序演化结果表明龙潭期以海侵体系域为主,长兴组中后期为高水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变迁使得近台缘地区可能发育多期礁体。此外,还对台缘地区微古地貌的刻画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台缘生物礁的分布形态可以是沿台地边缘弯曲展布的串珠状礁体,也可能是与海槽斜交的斜列式分布的礁体。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新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储集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对泌阳凹陷新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划分和微相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模式和油气储集性能的研究。研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该区最好的油气储集体,其它微相依次为辫状河道、浊积岩、前缘席状砂和决口扇。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滚动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乌尔逊凹陷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张成  魏魁生 《石油学报》2005,26(2):47-52
乌尔逊凹陷沉积过程与构造演化对应,具有阶段性。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凹陷南部白垩系发育2个一级层序(TSq1和TSq2)、5个二级层序(Ⅰ—Ⅴ)和12个三级层序(Sq1—Sq12)。层序界面特征明显,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丰富。凹陷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旋回,分别从T4时期和T04时期开始,其中后者为不完整旋回。总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凹陷形态与沉积物在可容纳空间内的分布,这是油气成藏的先决条件;地层充填沉积,沉积体系叠置匹配,为成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二级层序Ⅱ和Ⅲ中各层序的密集段是烃源岩的主要分布区,尤以其中的Sq4和Sq5的暗色泥岩为最佳;这2个二级层序内的低位扇、低位楔,高位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及湖底浊积扇体系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野外典型构造变形观测和主干地震测线解释与分析,将柴北缘构造演化划分为早-中侏罗世的断坳盆地、晚侏罗世-自垩纪的坳陷盆地、自垩纪末期的反转挤压抬升剥蚀、古近纪坳陷盆地和新近纪挤压坳陷盆地5个阶段。柴北缘侏罗系主要是在造山期后的伸展作用及自身的沉积载荷下沉积的,其构造的复杂性主要是后期构造旋回叠加和改造的结果。受构造活动的控制,柴北缘侏罗系沉积中心具有由南西向北东迁移且沉积范围不断萎缩的特点。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显示,表观年龄(85±12)~(78±9)Ma、(34±9)Ma和2.9~1.1Ma,分别与燕山末期、喜马拉雅中、晚期挤压抬升构造活动相对应,为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地震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是大庆油田寻找后备储量的新领域,但由于研究程度较低,至今未取得重大突破.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划分成8个地震层序,即Sq<,1>--Sq<,8>.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等参数,在研究区目的层(Sq<,1>--Sq<,5...  相似文献   

19.
史大海  陈清棠  邱微  郭展  吴小琴 《断块油气田》2013,20(3):321-323,328
近年来在查干凹陷乌力吉构造带获得了勘探突破,发现了火山岩之上的浅层普通稠油油藏,油源分析表明,该油藏原油主要来自于深层巴音戈壁组的暗色泥岩。对浅层油藏成藏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毛西断层晚期构造反转,形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条件,早期形成于构造带深层原生油藏中的原油向上运移至浅层,是浅层成藏的主控因素。同时,构造浅层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流相,储层较为发育,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上覆的乌兰苏海组发育大套泥岩,形成了区域性盖层,为浅层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堵条件,从而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部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强烈,发育了巨厚的深水泥岩和多期次缓坡型湖底扇沉积,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源条件和储集条件。沙三段沉积时期,该区发育有齐家一杜家台和锦州-欢喜岭两大湖底扇沉积体系。受物源和基底构造的控制,湖底扇平面上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带。齐家-杜家台和锦州-欢喜岭湖底扇在沙三段沉积早期规模较小,中期规模最大,晚期萎缩。该区沙三段储层物性普遍较差,以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其中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砂体储集性能最好,平面上依中扇辫状沟道→中扇前缘→外扇亚相储层物性由好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