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大规模建设,LNG储罐逐渐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作为LNG液化厂和接收站的关键和核心设备,介绍了大型LNG储罐在设计和建造方面的特殊要求。论述了国际上常用的大型LNG储罐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大型LNG储罐各种结构形式在投资、建设周期、安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大型LNG储罐材料选择与制造要求;储罐的安全性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型LNG储罐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关键问题,对大型LNG储罐的国产化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公关方向。  相似文献   

2.
LNG低温储罐的设计及建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NG低温储罐是液化石油天然气储运过程中的重要设施,其建造技术复杂,施工要求严格,在我国工程实例较少.文章介绍了LNG低温储罐的技术特点、罐体结构以及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阐述了LNG低温储罐在基础、罐壁、罐顶、保温层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和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对LNG低温储罐的设计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型低温LNG储罐设计与建造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然气低温常压(或低压)储存方式因其具有储存效率高、占地少、储存规模易于大型化等优点在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终端站、天然气液化厂和城市燃气调峰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对国内外大型低温LNG储罐建造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大型低温LNG储罐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我国在大型低温LNG储罐材料研发、绝热分析、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进展。结论指出:国产06Ni9钢研制及其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已取得突破,并在大型LNG项目建设中投入使用,是我国大型低温LNG储罐国产化工作迈出的标志性一步。  相似文献   

4.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2):66-66
石油开采中使用的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等工作液,常需加入一种名叫黄原胶的生物聚合物来增加粘度,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保护油层,施工结束后又需将这些粘性极大的工作液返排至地面,这时,它的粘性又阻碍着工作液的返排。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于 2 0 0 0年、 2 0 0 1年两次共投入资金 2 0 0余万元 ,对全国唯一生产冶金用炭黑基地部分装置进行技改。 2 0 0 1年 ,该装置竣工投产一次成功 ,生产的高纯炭黑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川南气矿炭黑厂的火炬牌半补强炭黑产品已有 4 0多年历史。 1981年研制开发的冶金用炭黑填补了该产品国内空白 ,产品曾获国家“金龙奖”。此次技改后生产出的高纯炭黑再次填补国内空白 ,国内冶金、电子、精细陶瓷等科技行业将有望结束此产品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高纯炭黑填补国内空白@莫淑杰…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石油长城钻探录井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井下诊断与钻井参数优选分析和实时摩阻扭矩评价与机械比能分析两套工作法,使锦328井实现无事故钻进。标志着这个公司综合导向技术项目部开展的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这个项目的实施也成功填补了钻井风险评价与钻井优化技术在国内的空白。据了解,钻井风险评价与钻井优化技术是通过量化评估井下风险,科学优化钻井参数,实现降低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效率。这项技术在贝克休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录井公司(以下简称录井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井下诊断与钻井参数优选分析、实时摩阻扭矩评价与机械比能分析两套工作法,确保了锦328井实现无事故钻进。标志着该公司综合导向技术项目部开展的研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该项目的实施成功也填补了钻井风险评价与钻井优化技术在国内的空白。据了解,钻井风险评价与钻井优化技术旨在通过量化评估井下风险,科学优化钻井参数,实现降低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效率的  相似文献   

9.
<正>7月23日,工程公司在涪陵焦石坝工区首次应用连续油管光纤产气剖面测试技术获得成功。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在页岩气开发中连续油管光纤产气剖面测试的空白,为中石化非常规气田勘探开发增添了新"利器"。随着涪陵国家级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的不断推进,为探明不同区块、不同层位、不同压裂段,  相似文献   

10.
LNG储罐设计、建造工艺复杂,造价高,是能源领域中的尖端技术之一,长期由国外企业垄断。为了实现LNG储罐技术的国产化,作为目前国内最大LNG进口商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单位设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了LNG储罐技术体系"CGTank~":①自主开发了成套计算软件,通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全息及多点接触模型,完成了对储罐全工况的计算;②引入欧洲规范,结合响应谱分析,创新了地震作用研究及内罐校核研究;③首次提出利用最大剪切破坏理论得到的主应力作为应力强度判别的标准;④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包。"CGTank~"体系在天津LNG示范工程中完成了首次应用,由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提供储罐设计核心技术,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EPC总承包,目前项目已经通过了所有指标的测试,顺利运营。LNG储罐自主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推动LNG产业的全面国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LNG接受站中,大型LNG储罐是最核心设备,其建造质量直接决定LNG接受站能否正常运行。由于大型LNG储罐在-160℃的温度下工作,对于储罐的设计、罐体材料选用、建造方面都有很多特殊要求,建造难度大,建造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文章以在建大型LNG项目为例,系统分析了大型LNG储罐从设计、罐体材料的选择、建造及验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给出了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措施。依据此思路及方法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在大型LNG储罐建造过程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7月5日获悉,渤海钻探测井公司使用液压延时起爆技术顺利完成中新9-23井射孔施工。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已在3口井应用,射孔一次成功率100%,成为提高超深、超高温等工艺复杂井一次成功率的利器。延时起爆技术主要应用在射孔联座作业中,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火药延时起爆技术。液压延时起爆技术是通过液压和机械运动实现延时起爆,延时过程中不存在火药的能量转换和传递,相比火药延时可靠性更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应用》2014,(12):57-57
<正>截至11月23日,西部钻探多功能碎物打捞工具1年多来在8口井成功应用27次,打捞成功率100%,为甲方节约事故处理费用2 000万元。传统的碎物打捞工具由于磁铁底部面积小,打捞落物能力有限,在落物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多次起下钻作业,不仅事故处理时间较长,而且在提钻过程中吸附的落物还易脱落,打捞效果不理想。且常规磁铁在高温环境下磁性会消退,无法应用于深井事故处理。西部钻  相似文献   

14.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易绍全率领的研究小组,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低温状况下生物酶破胶技术,经1年努力,终于研发出了生物破胶酶。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在温度低于60℃的情况下,利用这种生物酶对黄原胶破胶,能在4-8h内使黄原胶的黏度下降80%~90%。  相似文献   

15.
<正>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年度科学技术表彰会上,兰州石化公司报送的大型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研制技术荣获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大型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是兰州石化20kt/a顺酐  相似文献   

16.
2月20日,由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石化工程)牵头总承包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即江苏滨海LNG接收站一期扩建工程6座世界单罐容量最大LNG储罐完成全部承台混凝土浇筑,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作为总承包牵头方和工程设计公司,海油石化工程在LNG冷能利用及下游产业链一步步创新突破,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建设发展的一支...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牵头,与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联合进行EPC总包的龙口南山LNG接收站一期工程项目开工,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LNG储罐工程拉开序幕。龙口LNG项目由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和南山集团共同出资建设,也是中国海油在山东省承建的首座LNG接收站项目,一期工程规划建设6座LNG储罐,1座LNG船舶装卸泊位及配套接卸、气化、外输等主要工程设施。据了解,该工程由海油工  相似文献   

18.
1月21日,4.8kml420mm超大管径内外防腐钢管在中石油管道局防腐公司鑫源泰分公司下线。经质量检测,一次合格率达99%。这是中国石油施工的最大管径防腐怍业,为今后大管径管道建设奠定了防腐作业基础。管道蜀防腐公司承担的超大管径管道防腐施工,属于俄罗斯城市污水项目管道,全长125km,管径为1420mm。  相似文献   

19.
大庆石化公司机械厂2010年12月下旬与广石化签订合同,自主研制生产直接接触式蓄能器。此前,我国大型压缩机组使用的蓄能器都是胶囊式蓄能器,存在供油量不足、气囊易损坏、漏油等缺陷。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将蓄能器壳体内部充装的润滑油和氮气直接接触,采用一个可上下浮动的钢制浮筒进行底部密封,而浮筒具有足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凸轮集流式稠油产液剖面直读测试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这项发明填补了国内稠油开采测试领域的一项空白。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生产测井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由于热采井具有独特的井筒结构,且测试区在抽油泵以下油层,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