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RC太阳电池因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已逐渐成为替代全铝背场(Al-BSF)太阳电池的最佳选择。PERC太阳电池以背面局域点接触的形式替代了全铝背场,减少了背表面复合速率,增加了背反射性能,从而提升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由于PERC太阳电池中硅片背面钝化介质膜这一绝缘层的存在,因此需要在硅片背面进行激光开槽,以局域去膜,从而形成铝硅接触区。研究后发现:随着背表面场接触面积的减小,背表面场的钝化面积逐渐增大,使铝硅合金层的表面复合速率大幅减小,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获得更高的提升。虽然背表面场的接触面积减小后会产生串联电阻升高、填充因子下降的现象,但通过优化背接触电阻、背电极电阻和铝硅合金层的表面复合速率可以减轻这种现象。未来PERC太阳电池可通过合理匹配开槽线间距和背表面场接触面积,实现低背接触电阻和低背表面复合速率,从而可继续提高电池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制备种子层,并采用光诱导电镀(LIP)银方法在电池正面制备电极。对比了LIP工艺和普通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电极形貌,分析了此工艺对电池电性能参数的影响和电池转换效率提升的原因。研究表明,LIP技术能有效地降低电池制备生产成本,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3.
晶体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电极接触电阻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是影响太阳电池填充因子和短路电流进而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晶体硅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烧结银电极与硅接触电阻及其测量。判断印刷烧结工艺的好坏。应在保证p/n结特性良好的前提下使接触电阻最小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背面点接触高效太阳电池的背电场与串联电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面点接触结构提高了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密度Jsc。针对背面点接触的电池结构,建立了倒棱台单元的模型,通过对背电场与体串障碍电阻分析,提出了体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给出背面点接触面积和间距的优化设计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太阳电池连接工艺的关键技术在于硅芯片基板的金属化制造,该技术是一种精密的印刷技术,其工艺直接影响电池能量的转换效率,主要应用于太阳电池的工业化大生产,是第三代太阳电池生产商的首要工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ZnO薄膜对CIGS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交流磁控溅射制备高阻ZnO和直流溅射ZnO:A1薄膜,研究几种溅射工艺条件与ZnO薄膜性能关系以及对铜铟镓硒(CIGS)光伏电池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工艺参数改变控制,得到了性能优良的ZnO薄膜,同时表明电池窗口层ZnO薄膜工艺参数对铜铟硒电池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ZnO薄膜的电阻率和迁移率,这两项指标的优化可以使电池的填充因子有10%以上的提高。不论是高阻ZnO还是低阻ZnO薄膜对电池的填充因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优化工艺所制备的C1GS光伏电池窗口层ZnO薄膜以后,目前研制的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12.1%。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