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预制装配式技术,包括明挖车站及出入口预制构件,盖挖法铺盖系统预制构件,暗挖法隧道装配式衬砌,高架预制梁,预制便道,装配式钢结构临建等在国内外地铁工程中的应用等情况。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地铁工程中应用具有质量可靠,拼装高效,节约成本,降低材料消耗,节能环保以及对环境影响小,改善工人作业环境等优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国内外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在隧道与地下工程临时支护预制、隧道初期支护结构预制、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全预制、隧道工程二衬预制和隧道工程拱架预制等领域的发展,促进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向标准化、预制化、标准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下工程与深基坑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当前国内外软土地下工程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概括和评述,重点探讨深基坑和盾构隧道两种典型地下工程涉及的关键土工问题。其一是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软土基坑工程的分析方法与新技术,包括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分析、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渗流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深基坑工程中的冗余度问题、软土基坑工程的新技术;其二是软土隧道工程的稳定与变形问题,包括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渗流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与长期沉降、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与动力模型试验;最后是软土地下工程施工的环境土工效应,包括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地下工程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北京地铁建设开始应用的各种深基础及地下工程技术和设备,结合我国其它城市地铁建设,系统地介绍了基坑支护、基础工程、隧道开挖及相关的地下工程技术发展概况.总体上讲我国的深基础及地下工程技术和一些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符合工程实际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正在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5.
预制装配技术具有建设工程的高效率,低环境影响等众多优点,其他是地下工程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的预制构件自重大,形状特殊等因素,需制订合理的拼装工艺以确保其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结合国内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长春地铁2号线西兴站进行现场试验,对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拼装设备、拼装形式、拼装技术进行研究,并对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影响显著的拼装工艺进行探讨,进而得出相应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某商品房项目的深基坑施工为例,为控制紧邻地铁车站、隧道的变形,在围护工程、基坑降水、土方开挖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分析和总结了地铁车站结构、隧道的变形数据。实践表明,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相关技术优化措施,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对地铁车站结构、隧道的变形影响,降低变形数据。总结的技术措施可为同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上海某深大基坑工程对紧邻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的影响进行了三维分析计算,重点分析了在基坑的开挖回筑过程中已建地铁车站、区间盾构隧道的动态位移变形。计算结果表明:车站结构、区间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差异变形等数值均较小,定性验证了所采用的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同时,计算结果也为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新建京张铁路清华园隧道盾构段为工程背景,介绍一种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全预制的施工技术。在传统大直径盾构隧道轨下结构中箱涵预制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该技术使用新型自行起吊、拼装一体化设备,完成大直径盾构隧道边箱涵的精准拼装,此即为轨下结构的全预制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更好的实现了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装配式施工,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赵洪岩  王利民  王浩  白磊 《建筑技术》2021,52(8):900-903
随着工业4.0和人工智能2.0的来临,智能建造理念已进入地下工程领域.盾构隧道智能化建造是隧道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代表了未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盾构智能化发展历程,分析盾构智能化进程中的不足,提出辅助巡航盾构、间歇性自动巡航盾构、常态化自动巡航盾构、自动控制盾构和智能掘进盾构等5个盾构智能化分级,描述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方向——自动巡航盾构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凯 《建筑机械化》2011,32(10):81-83
针对某过江隧道盾构始发深大基坑地下高水位、地质条件恶劣,极易发生高压突水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等不利体积条件,详细论述了该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深大基坑稳定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施工、深大基坑降水、深大基坑开挖、监控量测、主体结构施工等技术,该稳定施工技术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The Japa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C28 has produced a committee report on current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in Japan, including the technologies of braced excavation and tunneling.This report is based on technical papers and available construction records from the past decade. In the field of braced excavation, the topics of proximity construction, excavation machines for braced walls, deep shaft excavation, and groundwater flow preservation measure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introduced, along with some case records. In the field of tunneling, statistical data on tunneling in Japan has been assembled from published data and questionnaires. Several case records using current shield tunneling and urban NATM methods are described. Finally, damages to underground structures due to the 1995 Hyogoken-Nanbu (Kobe) Earthquake are summarized, and new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s for shield tunnel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valuation of the settlement prediction techniques used to estimate the surface settl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er Cairo Metro Line 2.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iro Metro involved the construction of cut-and-cover underground stations and bored tunneling. A typical underground station was executed using top-down construction technique. The twenty two meters excavation was carried inside a watertight box with 50-m-deep diaphragm walls to form the sides and a 7-m thick grouted plug at the bottom. Tunneling was performed using a slurry shield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having an internal diameter of 9.48 m. This analysis is the first step in view of enhancing the procedures of settlement prediction and appraising potential damages to overlying structures and utilitie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twin road tunnels in the historical urban environment of Al Azhar area and Khan El Khalily market in Cairo.  相似文献   

13.
以郑州地铁3号线出入场线-新柳路站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小半径、大纵坡、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加宽区管桩的施工技术。本文将盾构下穿高速公路加宽区分为三个过程,即盾构机达到管桩前、盾构机下穿管桩过程中和盾构机穿过管桩后进行研究。在盾构机到达管桩前设试推段,以确定适当的土仓压力、掘进速度和同步注浆参数;在盾构下穿管桩过程中调整适当的推进方向和姿态控制、管片拼装、注浆参数和防渗措施;以及对盾构穿过管桩后的监测及加固措施等进行研究,有效地保证了隧道的成型效果及盾构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沿海地区以及许多内陆城市的地下广泛分布着很深的软黏土沉积层,目前该区域的许多城市都已兴建或正在筹建地铁。为确保在这种软弱地层中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盾构工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降低工程造价,以上海地铁M8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土压平衡盾构针对软土地层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为此,首先根据相似理论和模型试验方法建立了土体–盾构机器之间的相似系统;随后,针对上海地区特定的软土地层,进行了人工模型土壤的配制和模型试验方法的设计,并利用直径400 mm的模型盾构机模拟直径6340 mm的原型盾构机;最后,进行盾构不同工作参数组合的掘削试验,并记录下试验过程中机器工作参数及土体内应力和变形变化的有关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了软土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的一些有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断面的增大致使盾构施工的风险增大,尤其是高水压砂性土层,大直径浅埋隧道盾构对周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土层变形的影响是目前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武汉地铁7号线大直径越江隧道段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大直径浅埋隧道盾构掘进室内缩尺试验模型,采用螺旋出土盾构设备(包含螺旋杆、螺旋出土器及套筒),以恒定的推进速率进行了隧道掘进,并且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控。同时,本文建立了同尺寸的浅埋隧道盾构掘进离散元模型,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开挖面前方土层中颗粒配位数以及黏结破裂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竖向位移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盾构掘进地表各点处的沉降均随着掘进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盾构掘进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隧道顶部至地表、一定范围内的周边土体以及开挖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盾构区域;颗粒接触点处的黏结破裂区域主要分布在盾构区域和隧道顶部区域。  相似文献   

16.
刘艳滨 《工程质量》2009,27(11):7-13
大量浅埋隧道盾构掘进易出现开挖面失稳、隧道上浮、地面冒浆及地表沉降大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就此问题,结合上海人民路新建双线越江隧道工程,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穿越浅埋段的施工风险进行全方位分析,对双线盾构浅埋软弱地层近距离掘进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远程遥控气压沉箱施工技术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远程遥控气压沉箱施工技术以地面遥控操作、自动化挖排土、信息化施工区别于传统气压沉箱工法,在大深度、近距离地下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结合我国首个应用远程遥控气压沉箱技术的上海某盾构隧道竖井施工实例,介绍了其中一些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施工装置和关键控制技术,对气压沉箱信息化施工系统的研发做了重点阐述,最后,从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气压沉箱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开挖方式引起的地表沉降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或构筑物时,为降低对其地基、桩基础等产生不利影响,可采用先行暗挖施工,然后盾构空推的方案。依托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区间隧道下穿桂湾一路地下市政隧道安全评估项目,通过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注浆加固、PHC桩基切除、暗挖隧道施工等工序,得出了隧道施工监控数据要求等。结果表明:该方案施工地下隧道结构安全、位移指标选取合理。同时可为隧道开挖、桩基切除、二衬施工中的结构受力模型转换等工况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传统盾构法隧道施工前需进行工作井的开挖,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区开挖工作井对地面交通和周边建筑物有较大影响。地面出入式盾构法(GPST)避开了工作井大开挖施工,从理论上可以有效减小隧道施工的地层扰动,但由于该工法施工工艺特点,在盾构机穿越土层过程中需经过不同覆土厚度的地层,因此对控制施工参数有很大要求。本文以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站GPST盾构隧道示范工程为背景,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隧道穿越负覆土、零覆土、浅覆土段几种不同工况下地层位移以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基于Peck公式与双线叠加原理基础之上探究施工参数对双线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未来该工法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