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管道离心压缩机组——各种驱动机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讨论“燃气轮机驱动还是电动机驱动?”这一设计者和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论证结果表明电动机驱动具有节能和环保等突出优点;其次分析了选用高速变频电动机和常规变频电动机(加齿轮箱)的利弊,从节省投资和提高运转可靠性角度考虑,应避免过多地选用非标准的高速变频电动机驱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针对当前主要的天然气液化流程和装置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混合制冷以及膨胀循环的特点。在流程选择上分析了海上浮动装置以及陆上装置的选择要点。经研究确定,膨胀机制对于小型装置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而MRC循环则对于LNG装置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混合冷剂制冷是目前天然气低温液化的重要手段,由于操作工况复杂、冷剂介质多相共存,制冷剂的选择及配方优化已成为天然气混合冷剂液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对混合冷剂配方进行研究,首先依据不同制冷剂组分在不同温区制冷的原理,初步选定基本冷剂组分;然后通过HYSYS模拟不同组成混合冷剂的制冷效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混合冷剂中各组分的作用;在保持操作压力及处理量不变的条件下,以冷剂的最小循环量为目标参数进行优化分析,最终形成混合冷剂优化配方,从而避免了采用复杂原理探讨和试算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言以前许多有关液化装置中压缩机驱动装置的文章极其详细地论述了各种可能的驱动装置组合。通常是通过液化装置能力的选择和对各种驱动装置配置的装置费用进行评估后才确定最佳方案的。然而,如预计的一样,最佳方案将受到初步设计基本条件和新选的LNG工艺的明显影响。在某些  相似文献   

5.
混合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具有低能耗的优点。其中,混合制冷剂组成及配比直接影响液化流程能耗。以混合冷剂液化流程中混合制冷剂的制冷温区和能耗较低为目的选择混合制冷剂组成,并以比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确定混合制冷剂最佳配比。同时,研究了原料气甲烷含量和压力对混合制冷剂的影响得出:原料气中CH4含量决定低温冷剂的含量,从而影响混合制冷剂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混合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的能耗,采用预冷措施。其中,常用的预冷方式有丙烷预冷和混合工质预冷。为获得两种预冷混合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的最优性能,对预冷混合冷剂液化流程建立比功耗为目标函数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例对丙烷预冷混合冷剂液化流程和双混合冷剂液化流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混合冷剂液化流程较丙烷预冷液化流程的熵增小,冷凝液化效率高,且比功耗低,装置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某天然气液化工厂实际运行参数为依据,采用HYSYS软件模拟了单级混合冷剂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以比功耗为优化目标,分别使用黑箱(BOX)算法、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遗传算法(GA)对冷剂组分、冷剂压缩压力、蒸发气(BOG)压缩压力等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从比功耗和换热器传热温差两方面对比了各算法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LNG接收站BOG压缩机主要有立式迷宫式往复压缩机和卧式活塞环式往复压缩机,本文对两种压缩机在LNG接收站的选型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对LNG接收站的BOG压缩机选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液化天然气的单位生产能耗,解决单循环混合冷剂液化工艺中冷剂配比及参数优化的问题,在筛选混合冷剂的前提下,通过混料实验确定了不同冷剂配比下的工艺比功耗和冷剂循环量,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利用回归方程获取了混合冷剂的最佳配比,并进一步优化了冷箱入口混合冷剂的节点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制冷温区为30~-160℃的工艺而言,N2、CH4、C2H4、C3H8和i C5H12作为混合冷剂的效果较好:最佳混合冷剂配比为N2:CH4:C2H4:C3H8:i C5H12=8.85%:25.60%:30.55%:19.00%:16.00%,两级压缩机的出口压力有所上升,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有所降低;冷剂循环量降低,降幅为13.63%;比功耗降低,降幅为25.88...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利用分输站压差制冷液化天然气工艺的液化率,该工艺增加了混合冷剂外冷,其液化流程可分为膨胀前预冷液化天然气流程和膨胀后外冷液化天然气流程。对两种工艺流程建立最大年均利润总额目标函数,并对其自由度敏感性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计算得出,分输站利用压差液化天然气工艺采用膨胀前预冷比膨胀后外冷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海上天然气长距离管输的问题(成本高和流动安全保障等),FLNG(floating liquefied natural gas)浮式液化天然气开发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受国内相关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FLNG液化核心设备均需进口,设备价格高、项目投资大。为此,基于目前FLNG主要的液化工艺,分析了国内外液化核心设备(冷剂压缩机、大型压缩机驱动器和大型液化换热器)的运用现状和关键技术——①开停车、火灾及变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技术;②FLNG晃荡工况对换热器性能和安全的影响;③采用改进后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满足FLNG运用的需求;④外部管道及接口补偿技术;⑤泄露监测技术,针对性地归纳了其实现国产化的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开发设想和建议:FLNG主要液化核心设备国产化要充分依托国内企业,在设计技术、材料、制造技术上充分借鉴国外技术发展思路,加大企业与项目的联系程度,充分整合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加大试验平台建设和试验验证,实现样机突破和中试运用,为最终的工程运用和降低项目投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型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小型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装置及其液化工艺现状。重点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在天然气加气站和配气站,利用天然气压差能量膨胀制冷生产LNG的技术。建议建设此类工艺的小型LNG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液化装置工艺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天然气液化循环主要采用三种形式:复叠式制冷循环、混合制冷剂循环和膨胀制冷循环。这3种液化循环有不同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复桑式制循环主要适用于处理规模大、连续生产的基地型LNG工厂。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一经问世即在天然气液化及分离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复叠式制冷循环相比,混合制冷制液化循环一经问世即在天然气液化及分离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复叠式冷循环相比,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具有流程简单,机组少,投资费用少,对制冷剂纯度要求不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液化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化天然气在天然气的远洋运输,边远气田气体的利用以及城市燃气调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液化天然气的净化和液化工艺,对每种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液化工艺的新的发展动向。另外,对新疆呼图壁、彩南、莫北三个油气田所产的天然气提出了液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Strei.  C  王敏捷 《国外油田工程》1999,15(12):24-28
基于对天然气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LNG(液化天然气)贸易将出现稳步增长。为此,新建LNG工程正面临着因运输距离延长、海上或环境恶劣地区油气藏工作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装置是开采和加工深海天然气的一种新型海上装置,但其上部工艺模块受空间限制,须集约化布置,对其加热系统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热媒油系统和蒸汽系统在海上装置的应用适应性分析,选择投资低、热效率高、操作简单、空间占用率低的热媒油加热系统,并以某海湾气田年产240×104t LNG热媒油废热系统的计算和设备选型为例,论证选择热媒油系统为佳。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混合冷剂制冷是对单一纯组份制冷和阶式制冷而言.热力学分析表明,在天然气液体回收和液化天然气装置上使用混合冷剂制冷,改善了能量的利用,不仅效率高、简单、而且易于控制和实现整个工艺操作的最佳化. 自第一套混合冷剂制冷循环装置于六十年代末在利比亚建成以来,混合冷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美国气体及化学产品公司、西德林德公司和法国液态空分公司在液化天然气装置的方案设计上,都采用混合冷剂制冷流程.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几十套采用混合冷剂制冷的循环装置,并已投入使用. 混合冷剂  相似文献   

18.
19.
离心压缩机各种变速驱动机的比较和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介绍了汽轮机、工业燃气轮机、变频电动机(VFD)和变速行星齿轮(VORECON)等各种驱动机的应用情况;其次讨论了三种变速驱动机的特点和比较;第三比较了变频电动机驱动(VFD)和电动机加变速行星齿轮驱动(VORECON)的优越性;第四介绍了选择使用变速行星齿轮驱动(VORECON)的实例;最后推荐变速行星齿轮驱动(VORECON)优先应用于天然气管道增压离心压缩机的变速调速和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功耗,采用预冷循环。其中,阶式双混合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建立阶式双混合冷剂液化流程比功耗的目标函数,分析预冷温度、混合制冷剂组成及配比与液化流程比功耗的关系得出:混合工质预冷的最佳温度为-50℃,预冷混合制冷剂由C2H6~C5H12组成,深冷混合制冷剂应为N2、CH4~C3H8组成;同时,混合制冷剂最佳配比为比功耗最小所对应的各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