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以显隐融合的思路,探索智能家居场景中新交互、新范式的转型方向。方法 以显隐式交互连续体框架为基础,结合显隐式交互的优缺点、可转化性和智能家居产品特征,进行系统整合与综合分析。结果 论证了显隐融合是当前技术困境下智能家居产品体验升维的关键途径之一,明确了显隐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出三种显隐融合交互设计模式,以及不同交互设计模式中交互方式组合的比例,并提出了进一步融合的设计思路,包含了显隐并置、动态赋权、双向延异,以实现三种交互方式的协调合作。结论 本文提出的智能家居产品显隐融合交互设计模式和思路,回应了当前智能家居产品交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推动智能交互新范式的转向提供了参考方向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隐式人机交互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特征及发展前景。方法综合梳理智慧养老交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及隐式交互理论基础,结合智慧养老领域典型场景中隐式交互的应用现状及相关课题展开讨论。结论总结出智慧养老领域隐式交互的应用特点,包括涉及较多关键性操作、长期监护及个人数据实时自动采集、第三方介入交互、系统平台建设和社会的参与。推断智慧养老领域隐式交互未来发展方向,即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智慧养老领域,隐式交互是满足以人为本设计开发的核心部分,它可以通过生物感应、环境识别、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协同共创等方式来实现。新技术应用与落地,数据库建设与共享,将是未来应用研究的关键和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内隐测量用于交互流程评估的普遍方法,选取适合的参考指标建立评估标准,旨在提出一套完整且通用的评估策略。方法 以带有拍摄功能的宠物社交类APP为载体,提出两种不同的交互流程,建立交互原型,并提取两套原型中差异较大的流程进行对比实验,采用眼动仪收集被测的无意识行为,依据首次注视时间、兴趣区域注视率,注视点图等指标分析实验数据,并与外显测量结果相结合,衡量用户操作情况以及APP的交互性能。结果 根据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以拍摄界面为主页是更适合宠物社交APP的交互方式。结论 内隐测量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可用性评估方式,不仅在交互界面设计评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可作为产品交互流程的评估方法,并具有深度挖掘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在单字词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比较来判断不同识记方式对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实验研究测试卷,对某大学30名大学生进行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两种实验情境下的测试。结果 (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实验情境下的正确呈现次数有着显著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表现符合系列位置效应的规律。(2)不同位置正确呈现次数有着显著的差异,存在较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在前、中、后各位置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正确呈现次数均有着显著性的差异。(3)内隐学习在尾组各位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出系列位置效应;而外显学习在中间组②各位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出系列位置效应。结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实验情境下均存在系列位置效应的规律。内隐学习一系列记忆材料中在回忆靠后的材料更容出现系列位置效应,而外显学习一系列记忆材料中在回忆中间的材料更容出现系列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5.
内隐和外显学习是认知心理学及教育学研究的焦点,两者相互补充,对语言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对内隐/外最的概念,特征,区别和联系做了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隐/外显学习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加以探讨与解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基于群智感知的正念隐式社交交互系统,在用户个体间形成隐式互助关系,使用个体在正念中获得共鸣,提升正念效果,促进使用积极性,形成以社交为反馈方式的新型正念体验。方法 引入群智感知技术,搭建基于群智感知的正念隐式社交交互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端、信息处理端、软件使用端3大端口。结果 提出“隐联系、隐互助、隐共鸣”的隐式社交模型,以及基于群智感知的正念隐式社交交互系统构架,并通过“一段”APP的核心功能、信息构架、界面设计,对面向音乐的群智感知正念隐式社交交互系统进行实践验证。结论 基于群智感知的正念隐式社交交互系统挖掘正念中用户间的隐式联系,创造隐式社交这一网络社交新场景,对于群智感知在社交领域的应用提出新的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视障人士信息产品界面的交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视障人士使用的信息产品界面。方法以视障人士使用信息界面产品的问题入手,分析视障人士使用信息界面产品过程中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交互行为特征。结果得出了视障人士界面设计的3个设计原则:多通道用户界面的综合运用、视觉界面的重新整合、界面操作的一致性。结论盲人信息产品需要体现盲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行为交互特征,只有运用这些特征才能进行用户界面设计、与永和界面设计整合,只有这样才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用户界面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8.
9.
文章回顾和讨论了内隐领导理论的影响因素、结构及其研究效度,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体验视角下老年人信息产品的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8,他引:2
目的对老年人信息产品中界面交互设计进行分析。方法以老年人信息产品的界面交互和体验设计之间的联系为基础,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信息产品设计开发不足与老年人高质量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入手,对老年人感官识别体验、功能认知体验、行为关联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老年人群体特征和信息产品界面交互的分析,得出体验视角下老年人信息产品界面交互设计的3个原则,即视觉完美化原则、操作多样化原则、界面一致性原则,并归纳了体验视角下老年人信息产品的界面交互设计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多媒体互动界面与交互产品
多媒体互动界面最早是为了满足计算机软件的需要而产生的。从早期单纯功能的实现发展到今天纷繁复杂的图形和动画界面,多媒体互动界面在视觉效果的演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形成了完备的人机界面设计理论。但是,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0~3岁婴幼儿书籍设计的研究,提出了婴幼儿书籍设计的本质就是自觉合理地设计玩的信息,使得这些信息以便于接受的形式展示给婴幼儿。进而阐述了婴幼儿书籍必须遵循合理的开本、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触觉这三大设计原则。提出设置交互式立体结构和多元化参与角色这2个设计策略,可以使婴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接受知识,在阅读中不断学习。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情感回归"的认识,指出了"情感回归"式体验模式源于人们记忆中的生活场景、物品和传统文化,其重点在于将产品与人之间的互动体验作为一条情感的纽带,唤醒尘封的美好追忆。分析了"情感回归"式体验模式在交互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论述了"情感回归"式交互体验有助于用户记忆产品,使交互过程简便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机械科技带给人的冷漠感,弱化了用户对科技产生的抵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交互式产品设计领域的现代化探索,"情感回归"式体验模式显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内隐记忆的菜谱类APP交互设计的原则与实践,为移动终端菜谱类APP交互设计提供指导。方法分析菜谱类APP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内隐记忆理论,提出基于内隐记忆的菜谱类APP交互设计的原则,并将其在实践中应用。结论定义了基于内隐记忆的APP交互设计原则,通过实例验证了在菜谱类APP交互设计中的适用性,能够实现阅读菜谱、分享社区、生成购物单、查找餐厅、点餐、记录美食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智能产品正在快速发展,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圆形作为智能可交互产品的一种界面形态,具有异于传统矩形界面的特殊的行为操作语言和视觉认知。圆形界面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设计法则及交互原语的探索来促进智能产品圆形界面交互体验的提升。方法在示能性视域下,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探索能使用户下意识地感受到使用行为的圆形界面的设计出发点。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圆形的认知,找出圆形在人的认知中与行为相即的行为模型,从而形成与形态相符合的交互原语。结果结合实践案例和多案例的分析,多维度地梳理了圆形界面的交互行为特征,形成了交互模型。结论系统地基于形态示能理论提出了符合自然交互行为特征的立体与平面两类圆形界面的设计范式和交互原语,依据实践案例分析模型对实际问题的价值与局限。 相似文献
16.
17.
设计中基于层次化隐性因素提取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产品中隐性因素的提取,并应用于设计中,提高商品附加价值,更好的传播文化,引导民众,满足精神需求。方法以层次化任务分析法、语义差分法、隐喻诱引技术等为基础,提出层次化隐性因素提取法,并通过设计酒类器具的包装进一步研究隐性因素提取法,包括隐性因素逐层提取的步骤,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结论隐性因素的提取可以逐层进行,并根据具体需要可使用主观或客观研究方法,找出规律,转化成显性因素应用到设计中。为设计和中国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机交互方式的丰富性和交互量的日益增加,交互词与其上下位通过联想或者搭配关系,形成一个完成的意义有助于减少用户的思考时间,提高交互效率,因此对交互词和交互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认知学方法研究网页交互词语义对交互效率的影响,试图了解不同交互词与交互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认知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问卷调查及认知学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统计等手段对问卷及反应时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结论证实了交互词语义距离对网页交互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上下位短语的语义关系也是影响交互效率的要素之一,未来的界面设计中,可以将交互词的语义距离及上下位短语的语义关系等要素作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变量加以权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