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星座图旋转给出一种改进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对原准正交空时分组码,从其星座图选取一半符号,另从旋转后的星座图选取另一半符号,通过最佳旋转编码获得编码矩阵。在不增加最优解码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改进后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码字差矩阵满秩,故可以达到满分集。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相对于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当信噪比相同时,改进后编码的误比特率更优。  相似文献   

2.
针对于将声音识别技术应用于边防车辆类型的自动识别,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实时编码信号处理 (TESP) 算法的特征提取方法。具体方法是根据车辆声音信号的特点,提出一个包含40个字符的扩展符号表,根据符号表编码后产生的符号流构造一维S矩阵,同时以符号流中相同的连续两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参数构造二维A矩阵,得到更加精确的特征向量。然后,设计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对不同的车辆类型进行分类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TESP算法的识别率(51%)相比,基于40字符符号表的一维S矩阵和二维A矩阵特征提取方法的平均识别率分别达到84%和87%。与传统的基于频域和时频域提取特征方法相比,该算法需要较少的运算能量和内存资源,识别速率快,识别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在多输入多输出衰落信道中的性能,文章结合随机旋转及预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射分集方案。通过随机旋转使得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符号间干扰随机化,接收端在进行均衡译码的同时,将信道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发送端可以随之选择预编码矩阵,完成自适应编码。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未经过预编码矩阵的系统,新的发射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超正交空时网格码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的传输性能,引入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对其加以改进。借助编码矩阵和最佳分区对输入序列进行超正交空时网格编码,之后进行串并转换得到输出符号;将输出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完成发射端调制;在接收端,对各子载波先分离,再进行独立的维特比译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相对于超正交空时网格码,当信噪比相同时,改进后的编码误比特率更优,译码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5.
空时频编码是一种有效的编码方案,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空时频编码应用在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可以获得最大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加权空时频编码方案,该方案首先对符号进行酉星座旋转预编码,然后进行空时分组编码,根据从接收端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加权因子,对码字进行加权。并对采用不同加权方案的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空时格型码原理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无线信道下的一种空时格型码的编译码算法,分析了空时格型码编码的原理,建立了生成矩阵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在对空时格型码网格图的输入输出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它的编码过程,并给出其译码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验证了空时格型码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种空时频扩频(STFS)的编码算法,将单载波的空时扩频扩展到多载波,进行空间、时间 和频率的联合编码,这种编码在相同符号率下比空时扩频具有更大的分集度和更高的编码增益,用线性 合并最大似然检测法检测和仿真结果都显示这种空时频扩频比空时扩频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种空时频扩频(STFS)的编码算法,将单载波的空时扩频扩展到多载波,进行空间、时间和频率的联合编码,这种编码在相同符号率下比空时扩频具有更大的分集度和更高的编码增益,用线性合并最大似然检测法检测和仿真结果都显示这种空时频扩频比空时扩频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指出MIMO的核心问题是空时编码,分析了其关键技术中的BLAST技术、空时格形码(STTC)、空时分组码(STBC)的特点,最后阐述了MI-MO天线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任意天线下全响应MIMO-CPM正交空时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高信道容量和连续相位调制(CPM)的高频率利用率优势,同时有效降低MIMO-CPM系统的接收译码复杂度,提出了利用正交空时编码(OSTC)方阵变换实现、适用于MIMO-CPM的符号发送方阵和辅助数据矩阵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辅助数据矩阵设计方法将正交空时编码推广应用于全响应CPM的任意发送天线系统,将接收译码复杂度由符号电平数M的n次方降低为Mn的线性关系.仿真数据表明,采用该辅助数据矩阵实现的MIMO-CPM正交设计,分集增益仍服从秩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