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异常高压与油气的生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烃源岩生烃反应中,地层温度和压力起着相当重要的怍用,但是以往强调温度和时间因素的重要性,对于压力的作用研究较少。在研究镜质体反射率与地层压力的关系、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及石油窗下限深度与地层压力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实验结果研究认为:异常高压不仅影响油气生成的相态,而且降低了烃源岩的成熟度,延缓了烃源岩热演化的进程;当地层压力超过一定的门限时.压力对成烃有明显的抑制怍用,表现为压力系数与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石油窗下限深度正相关。在辽河断陷东部凹陷牛青地区.异常高压使石油窗下限深度加深460m左右。依据有机质成烃动力学原理.对压力影响有机质生烃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图3参19 相似文献
3.
4.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5.
泥岩裂缝油气藏勘探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泥岩裂缝油气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泥岩裂缝油气藏是指在泥岩、页岩等岩石组合中,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形成的特殊油气藏。这些裂隙的生成,往往与地层孔隙压力、各向异性的水平应力、断层作用、褶皱作用等密切相关。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将是油田新增储量的重要阵地和下一步勘探的重点目标。泥岩裂隙是一种特殊的裂缝性油气藏,由于这类裂隙储层的孔隙度很小,岩石物性参数变化不灵敏,并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勘探难度很大。这类油藏的储层结构以及渗流有其特殊性,给开发和其相应的评价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它们的发现既增加了石油储量,也开阔了寻找石油的领域,而在开采上它们的潜力也不容忽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泥岩裂缝油气藏将成为油田勘探的新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7.
东营凹陷现河庄地区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泥质岩储层的裂缝类型、识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泥岩裂缝的主控因素,指出泥岩裂缝油藏形成机制:构造应力和异常压力双控成缝,成缝与成烃耦合成藏. 相似文献
8.
9.
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中外含油气盆地中均有发现,并且泥岩裂缝作为一种隐蔽输导体系,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从东营凹陷裂缝的特征成因出发,按照裂缝与岩层层面的空间关系,分为垂向裂缝、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东营凹陷泥岩裂缝主要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裂缝和垂向差异载荷裂缝。与岩浆活动有关的裂缝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南部缓坡的上倾方向和西部隆起区,同时垂向差异载荷对东营凹陷第三纪以来的裂缝活动有重要影响,裂缝的发育为油气在烃源岩中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在裂缝中,油气运移阻力较低,在压差或浮力驱动下向上或上倾方向运移,即东营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构造高点、鼻状构造轴部附近或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深部异常高压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东营凹陷深洼陷内超高压与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深洼陷内砂体的油气充注程度与超高压呈正相关,超高压为其油气向深洼陷内岩性圈闭充注的主要动力;超高压降低了储集层含油藏物性下限,因此,在深洼陷强超压带内,储集层物性条件不是制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强超高压的发育有利于超高压裂缝的形成,为油气运移提供有利输导条件;随超高压裂缝的间歇性开启和闭合,油气流体呈混相涌流方式间歇向岩性圈闭充注,圈闭内水则持续缓慢渗出。据此认为,由于强成藏动力的存在,东营凹陷深洼陷内岩性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英台地区泥岩异常高压和泥岩裂缝的成因及对油气运移赋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英台地区源近流短、沉积速度大所导致的压实与排水不平衡;随地热梯度的增高,蒙脱石脱水转化提高维持压实与排水不平衡所需的排水速度和水热增压引起泥岩中颗粒、孔隙水体积膨胀提高孔隙流体压力等作用,是控制本区泥岩异常高压带形成和分布的三种成因机理。泥岩异常高压、构造变动和泥岩同生收缩,是致使泥岩裂缝发育的原因和控制裂缝展布的基本因素。泥岩异常高压带的形成,不仅使泥岩与邻近的储层、输导层孔隙流体间产生过剩的流体压力差,而且还导致泥岩裂隙发育地段的形成。一方面为石油初次运移提供了必要源动力,另一方面也为石油赋存提供空间,故此对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东营凹陷牛庄—六户洼陷的油田基础资料为主要依据,在国内首次应用同时、同相不同深度泥岩声波时差迭合法,研究欠压实泥岩的压实历史。提出压力封闭、异常压实、粘土矿物脱水、烃类生成和水热增压是产生异常高地层压力的主要因素。砂体发育、压力封闭、生油条件,油气运移和储层物性等控制着洼陷区封闭性异常高压油气藏的发育。本文目的是为具异常高压洼陷区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排出与滞留能力的有效性问题,选取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煤岩及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和泥岩,开展了在成岩作用下的高温高压半开放—半封闭体系模拟实验,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Ⅱ2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具有一定的排油能力,也具备较强的烃气生成能力,既可以作为油源岩,也是高效气源岩;而Ⅲ型煤系烃源岩在生油窗内主要以滞留油为主,基本不具备排油能力,主要以排出烃气为主,仅能作为气源岩。生烃转化率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类型,排烃能力还受控于岩性与丰度,按单位质量岩石而论,煤岩远高于其夹层中的碳质泥岩与泥岩。煤岩在全演化阶段,无论是低阶煤还是高阶煤均具有较强的生成烃气能力和较高的滞留油气能力,都具有煤层气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油气从生成到运移以及油气藏的聚集与形成,是具有头等实践意义的。大量的油气勘探资料,使我们认识到,所有的油气藏都不会象煤层或其他沉积矿床一样在它原来沉积的地方成层,而是在有利 相似文献
16.
17.
异常高压对油气藏形成和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并对其在油气藏形成和保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异常高压是油气自烃源岩呈况相涌流形式排出的动力;异常高压板值点位置的不同控制着油气在纵向上的分配量,其越靠近上部,向下排出的油气量越大,反之亦然;异常高压不仅可以对游离相油气进行封闭,而且可以对水溶相油气进行封闭,还可以对扩散相天然气形成浓度封闭;异常高压可以阻止地下水活动、氧和细菌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河断陷盆地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岩裂缝油气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一种,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都有发现。本文利用岩石学、测井、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辽河断陷盆地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勘探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异常超压带和大的构造断裂带控制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分布;在异常超压带和大的构造断裂带附近泥岩裂缝油气藏较为发育;泥岩裂缝油气藏的油气以自生自储式为主:泥质岩油气藏作为值得重视的一个勘探新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异常高压裂缝性低渗油气藏具有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大且易变化的特点。为了准确计算异常高压裂缝性低渗油气藏的探测半径,利用油气藏压力变化引起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的机理,建立了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模型,提出了适合异常高压裂缝性低渗油气藏的探测半径计算新方法。研究发现:对于异常高压裂缝性低渗油气藏,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孔隙压力降低先快速降低,后逐渐平缓。在计算探测半径时,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三者的变化机理均不可忽略,通常会考虑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效应,但如果忽略孔隙体积压缩系数的变化,会严重低估此类油气藏压力传播距离,且产量越大,低估程度越大。研究成果对异常高压裂缝性低渗油气藏试井设计和合理井距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异常超压带内开启泥岩裂隙的分布与油气初次运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黄骅坳陷沧东-南皮凹陷下第三系异常超压带内开启泥岩裂隙的分布表明,具有开启状态裂隙的泥岩在垂向上集中分布在一定的深度区间,该带在横向上是区域性分布的。在开启泥岩裂隙带内,泥岩孔隙度、蒙脱石含量、残留总烃/有机碳及等ααα20S/20S+20R C29指标较上下层段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据此认为,异常超压带内泥岩裂隙产生后便进行大规模持续的排液,直至泥岩排液潜力趋于丧失裂隙才会闭合,该过程以一次性为主。开启泥岩裂隙带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地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