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资源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归纳总结当前与水资源安全有关的研究,综述水资源安全的度量、评价;从定量的角度,对水资源安全问题的评价进行探讨,分析综述构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水资源安全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蒋克彬  陆上岭  彭松 《治淮》2011,(1):19-21
一、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一)水资源安全指标结构模型水资源安全主要表现在水量安全、水质安全和水灾害防治安全三个方面。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见图1。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环境具体情况,以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为子系统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将PPE投影寻踪法与PSO粒子群算法相耦合研究评价区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研究表明:2008-2020年辽宁省水资源生态安全表现出增强趋势,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和水资源污染指数等参数明显改善,2014年、2018年均较前一年生态安全程度明显提升;2008-2020年水资源系统发展略有下降,而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有所上升,两者均有较大波动,水资源生态安全受社会经济系统影响最大;万元工、农业产值耗水量、工业用水比例、水资源污染指数和人均湿地面积等指标对水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最显著,可为区域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我国的基础资源,是生态环境控制性因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活动负效应的日益增加,水多、水少、水脏等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各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齐齐哈尔市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是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齐齐哈尔市发展的关键性约束因子,系统研究齐齐哈尔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依法加强对水资源有效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够切实保障齐齐哈尔市发展的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评估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流域所在地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并通过水资源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评估了水资源生态压力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业用水是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类型,宜春市是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多的地区;各市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多数地区水生态承载力有所降低;在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因素中,应重点关注农业用水和水污染因素;研究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萍乡市和吉安市水资源的生态经济协调性下降。各市应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注意水资源消耗强度,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等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河湖水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萍  高丽娜  孙翀  孙政 《水利学报》2016,47(1):94-100
河湖水生态综合评价是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河湖生境形态、生物及栖息地状况等方面,构建了包含生态基流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湖库富营养化指数、纵向连通性、重要湿地保留率及鱼类生境等6个指标构成的河湖水生态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全国673条河流、97座水库和100个湖泊湿地共计1006个规划河段和湖库的水生态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类,分析了我国各大流域河湖面临的水生态问题。研究成果对我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章提出关于水资源安全内涵、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应用选取指标原则和指标筛选的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水资源安全评价常用的3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出发,对水资源评价原则,方法和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及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量轻质,许多城市出现水污染严重、水资源超采、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沉重。在源头上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人水和谐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水资源论证涵盖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好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提高论证报告质量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资源具有人均占有量偏少、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间变化大、水土资源不匹配、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等特点.分析了中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人口增长太快、污染加剧、水价太低、浪费严重、盲目开采、植被减少及管理不善等.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利用非传统水源、控制水污染、加快供水工程建设、进口高耗水产品、制定应急预案、实现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国际河流等十大水资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1.
如何做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成为水利信息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我国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形势出发,分析了水利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状况,指出了水利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池市水资源现状,先构建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确定各层指标权重,采用率定方程确定各指标的安全度,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河池市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安全评价。研究表明,2005-2010年河池市水资源系统总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仍有很多指标不安全,甚至为严重不安全。为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协调发展.对河池市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普适、通用的水安全评价的指数公式,在适当设定水安全指标的参照值和指标值的变换式,并对各指标值进行变换基础上,用变换值表示的不同指标的某类水安全评价指数公式皆可以用一个“等效”指标相应的水安全评价指数公式替代。在满足设定的优化准则条件下,采用猴王免疫进化算法对公式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优化后对23项水安全指标皆适用的5个水安全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对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用性进行了效果检验,其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相一致,并与实际相符合。结果表明:水安全评价的多种形式的普适指数公式皆具有形式简洁、计算简便和普适通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湿地保护与我国水资源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宪国 《中国水利》2001,(11):26-27
一、我国湿地的基本概况 湿地是泛指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间过渡性质的特殊系统。主要包括地表经常和季节性积水、生长和栖息喜湿生物、土壤严重潜育化的地段,主要包括沼泽地、河湖滩地、泥炭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引用到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并以二元比较法确定权重,得到的评价结果是,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水资源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这与其他文献中用层次分析法、集对分析法等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于水资源安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组合赋权法和集对分析法相结合,对三江平原及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7个县市中,七台河市与穆棱市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处于"较好"水平,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与依兰县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区域水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石家庄市为例,从水资源昕具有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出发,充分考虑影响水资源价值的各种因素或指标,建立模糊层次数学模型,对区域水资源价值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为提高水价、合理确定水价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俊  金菊良  王龙  李靖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8):518-520,524
为建立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评价的理论框架,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区域水资源系统、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评价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预警原理和调控原理,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评价方法论,上述理论框架在区域水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可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报告采用的人均水资源主人标准,对我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接近用水紧张国家的边缘。我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庆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措施,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断流;内陆河流域湖泊萎缩、矿化度升高,湖库淤积;森林、草场消失退化,土地大面积沙化,水资源涵养能力降低;农灌用水浪费严重,农区土壤发生严重的次生盐碱化;水质污染严重;重要城市水源地遭到破坏等诸多方面。它由人为和自然双重因素引起,并以人为影响为主。因此必须采取强化规划和监督管理,优先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源地,加强水利基本建设,严格实施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制度,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措施才能予以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