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广西轻工业》2016,(1):87-89
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5-03)提取方法对广西某铅锌矿周围的表层土壤进行重金属形态(镉、铅、锌、铜、砷、铬、汞)进行提取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重金属提取率在80.4%~104.49%;Cu、Cr、As和Hg的各形态分布主要以残渣态为主,明显高于其他组分,Cd在土壤中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态的含量所占比例最高,Pb的残渣态和铁锰强氧化态含量较高;Cd的生物可利用性和重金属迁移性最强,最容易被植物吸收;As、Hg和Cr的残渣态含量高,生物可利用性和重金属迁移性最差。研究结果表明该铅锌矿周边地区的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以镉和锌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情况分布与与矿山的距离关系不大,主要是矿山开采和选矿过程中造成周围的土壤污染,为日后矿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探索应用指示克里格方法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的多级划分的可行性。方法对研究区内均匀选取的463个土壤采样点的5种重金属元素Pb、Cd、As、Cr和Hg,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据评价结果设定阈值参数,运用指示克里格方法绘制有明显污染趋势的各土壤重金属元素(Cd和Hg)在各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值下的污染风险区和各级区域综合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值下的污染风险区,实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的多级划分。结果验证结果的误判率介于0.45%~26.94%之间,为可接受范围。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可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分,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工程学院校本部和南校区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的含量,根据单因子指数法来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实验表明校园表层土壤所有的采样点都存在Pb、Cr、Cd、Zn污染。土壤中Cr是轻污染,污染指数为1.09到1.25;Pb为中度污染;Zn的污染处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之间;污染最严重的为Cd,属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5.
6.
以泸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陆域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以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泸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陆域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价。成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G05号、S02号、S04号、W08号、W05号点位周围相关区域为Cd元素轻微污染,其余点位区域均属于清洁水平;G05号、S02号、W04号、W05号、W08号、W10号点位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尚清洁水平,但已属于警戒状态,S04号点位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属于轻度污染,而其余点位区域均属于清洁水平;研究区土壤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金属镉、汞元素污染,最明显致险因子是重金属元素镉,其次是汞,而其他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南某铅锌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评价该矿区及其周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迁移特征及规律,为矿区污染土地的治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矿区及下游A、B和C三层锌、铅和镉等重金属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其它监测点各重金属和矿区及下游监测点的汞、铜、砷和铬重金属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黑龙江省绿豆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择黑龙江省泰来县、杜蒙县、龙江县和大庆四个主要绿豆种植区,对0~20 cm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为背景值,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地区土壤中七种重金属铜、锌、镉、铅、铬、砷、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0~20 cm土壤中,土壤pH平均值为8.04,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21%,土壤呈弱碱性;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铜、锌、镉、铅、铬、砷、镍含量范围分别为4.40~25.88 mg/kg、27.16~66.97 mg/kg、0.06~0.19 mg/kg、11.36~19.19 mg/kg、11.63~69.95 mg/kg、10.46~58.92 mg/kg、7.03~33.63 mg/kg,其中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综合污染指数值范围为0.98~1.24,属于轻度污染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20.03~23.95,小于80,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黑龙江省绿豆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昆明市4个行政区内生活区土壤中的Cr、As、Cd、Pb、Ni、Cu、Zn、Mn 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及健康风险模型对其潜在的生态和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除Cr、Ni外,其余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昆明市土壤背景值,但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不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居住用地的风险筛选值。各重金属的地积累污染程度依次为Zn>Cd>Cu>Mn>Pb>Ni>As>Cr,其中Zn和Cd达到中等污染程度;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值依次为Cd>Ni>Cu>As>Pb>Mn>Cr>Zn,其中Cd具有强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中等风险水平。土壤中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慢性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儿童的非致癌风险高于成人;对儿童与成人的致癌风险均处于人体可接受范围内,但由于目前健康风险模型缺少手-口摄入和皮肤接触的致癌斜率因子参考值,该结果可能低估了实际的重金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跟踪评估“9.21”信宜紫金矿业尾矿库溃坝事故泄漏的尾矿渣对黄华河流域河流底泥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分别于2011年3月、7月和12月在受事故影响范围内采集底泥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品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华河流域河流底泥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且随时间呈减弱的趋势,但下游断面(W6~W9)在雨季出现了重金属污染加重的现象;W2~W5断面的重金属污染相对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之一,土壤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农作物的安全品质会产生持续性影响。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进行有效的监测,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矿山开采、制造业及化工生产等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断增多,对人类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基于此背景,本文将就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来源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检测方法,并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应防范对策,以期为土壤重金属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冯世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3):108-110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动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条件.但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就成为了我国生态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与任务.基于此,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提供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一直以来主要采用填埋方式进行生活垃圾的处理,但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垃圾处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存在着生活垃圾直接裸露堆放的现象.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有机废水,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氨氮含量较高,对周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本文以某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等,分析了城市重金属污染程度,并确定了重金属污染源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农业、交通等行业企业排放出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导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受污染的土壤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