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普洱茶不仅是普通饮品,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脂、降血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儿茶素、茶褐素、咖啡碱等成分是普洱茶的特征物质,与其保健功效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和特征物质进行综述,以期为普洱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多酚与茶褐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洱茶是一类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后发酵茶,其中多酚和茶褐素都是重要的功能成分。普洱茶茶褐素是一类结构十分复杂的多酚氧化产物,属于天然色素。本文综述了普洱茶多酚和茶褐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提取分离、功能研究、茶褐素的结构探讨、变化特点、生物活性等。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2):285-290
普洱熟茶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发酵茶,由中国云南省的大叶种茶的晒干叶制成,为中国特有名茶。近年来,普洱熟茶由于其降血脂、抗氧化、减肥、抗菌等多重保健功效而备受欢迎,目前已从普洱熟茶中分离出多种功能性成分并进行了验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熟茶化学成分及主要化学成分转化的研究,特别是普洱茶中特有的加成儿茶素类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普洱熟茶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陈年普洱熟茶和生茶的抗氧化、降糖降脂作用,感官审评各茶样的品质,分析普洱茶的活性物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贮存年份的普洱生茶较熟茶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熟茶组不同贮存时间茶样间的抗氧化、降血脂功效差异不大,降血糖活性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生茶组不同贮存时间茶样间的抗氧化、降血糖功效差异不大,降血脂活性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升高,说明普洱茶的降血糖作用可能与多酚类、茶褐素密切相关,其降血脂作用可能与茶多酚、茶色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普洱茶的苦涩味越来越低,陈香和醇厚甜润的滋味品质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溶剂对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进行萃取分离,然后使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提取物的总多酚(含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晒青毛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总多酚(含儿茶素)、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在普洱茶乙醇浸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溶解物中的含量均低于其原料晒青绿茶相应提取物中的含量;而在各种溶剂提取物中云南普洱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其原料晒青绿茶中的含量低,茶褐素含量则较高。实验结果为合理选择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菌方普洱熟茶水提物和茶褐素的组成及对大鼠肥胖的调节作用。基于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菌方普洱熟茶水提物和茶褐素的组成成分。设置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菌方普洱熟茶水提物组和菌方茶褐素组,连续灌胃16周,分析SD大鼠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及炎症相关指标,并对肝脏组织HE和油红O染色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菌方普洱熟茶水提物与茶褐素粗品中茶褐素、蛋白质和多糖占较大比重;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儿茶素及衍生物类化合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菌方普洱熟茶水提物中生物碱类咖啡因和可可碱含量显著高于茶褐素粗品(P<0.05);在不同居里点热裂解温度下,菌方普洱熟茶水提物与茶褐素的裂解产物分别有7种(380℃)和12种共同成分(600℃),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中,酚类种类最多,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咖啡因。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菌方普洱熟茶水提物组和茶褐素组体质量、Lee’s指数显著减轻(P<0.05),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空腹血糖、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脂肪累积减少,血清...  相似文献   

7.
由于仓储环境的差异,普洱茶在贮藏过程中偶尔会产生"金花"。以金花普洱茶(熟茶)为实验材料,并以同批次普通普洱茶(熟茶)为参照,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糖、儿茶素类等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金花"菌进行分离和菌落数量测定,并结合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金花"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花普洱茶(熟茶)和普通普洱茶(熟茶)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EC、EGC、茶黄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花普洱茶(熟茶)中茶红素、水溶性总糖、没食子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普通普洱茶(熟茶),EGCG、茶褐素含量略低于普通普洱茶(熟茶);在普洱茶贮藏过程中分离出3株"金花"菌,分别鉴定为Aspergillus pallidofulvus(相似度99.9%)、Aspergillus sesamicola(相似度99.8%)、Penicillium manginii(相似度99.6%)。其中Aspergillus sesamicola为优势"金花"菌种,占"金花"菌群数量总量的66%。首次对普洱茶贮藏中的"金花"菌进行了鉴定,初步分析了"金花"菌对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影响,为"金花"菌在普洱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功效成分及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和保健功效.本文对普洱茶功效成分与其保健品质之间的关系及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及其酶系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普洱茶茶褐素的组成,对从普洱茶中提取的茶褐素进行了分离。通过比较不同树脂对茶褐素的吸附与解吸能力,选择AB-8大孔树脂对普洱茶茶褐素进行分离,得到TBs P1和TBs P2两个组分;进一步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对TBs P1组分进行分离,得到6个组分;对茶褐素组分TBs P1、TBs P2以及TBs P1分离得到的6个组分的总糖、总酚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各组分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分的茶褐素其总糖、总酚和蛋白质的含量有一定的区别,TBs P1分离得到的4个主要组分单糖组成相似,含量不同,与从普洱茶生产原料晒青毛茶中提取的水溶性色素的单糖组成和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选择不同地区相同级别的黑茶为原料,提取茶褐素与茶多糖,采用对硝基苯酚法,分析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并探讨各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普洱茶茶褐素与茶多糖IC50最小,分别为25.96,47.57mg/mL,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六堡茶;抑制效果最差的为茯砖茶褐素与茶多糖;康砖茶褐素与茶多糖抑制效果介于六堡茶与茯砖茶之间。各黑茶茶褐素的抑制类型均为可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型,其中六堡茶接近于竞争性抑制类型;普洱茶、六堡茶与康砖茶多糖的抑制类型为可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型,茯砖茶多糖抑制类型为可逆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过氧化物酶(POD)、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对成品普洱茶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这三种酶制剂在不同浓度水平下对普洱茶的部分品质成分的影响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并且这三种酶制剂都具有加速普洱茶品质成分氧化的作用.通过正交实验,以茶褐素含量和儿茶素含量作为普洱茶氧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表明上述酶对普洱茶的促氧化效果影响的主次关系为: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而感官评审的结果表明,一定量的酶促处理对普洱茶品质成分的形成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简单介绍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对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在国内外的历史记载进行综述,分析了对普洱茶保健功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探究云南高山普洱茶渥堆过程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为研究样本,通过理化成分测定、色差测定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相应指标与滋味、汤色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整个渥堆过程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儿茶素等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以茶多酚为主体,生成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先升后降,茶褐素含量显著增加。渥堆过程中,茶汤 L*(明亮度)逐渐降低,红(a*)和黄(b*)色调增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茶多酚、大多数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物质与滋味品质呈负相关,茶褐素可以正向促进普洱茶的滋味和汤色品质。结论 茶多酚和茶褐素是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滋味和汤色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茶褐素对高糖饮食大鼠血糖血脂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洱茶茶褐素为对象,研究普洱茶茶褐素对高糖饮食大鼠血糖、血脂指标的影响。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和茶褐素低、中、高剂量组(即给药量分别为0.281、0.562、1.124 g/kg bw)及阳性(罗格列酮)对照组。观察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摄食量、体重、体脂、血脂及空腹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预期结束后,与高糖模型组相比,茶褐素组能抑制高糖饮食大鼠体重、体脂的增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大鼠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的升高,尤其是高剂量茶褐素组效果显著(P0.5),说明茶褐素具有抑制高糖饮食大鼠血糖升高及体重增加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吕海鹏  王梦琪  张悦  朱荫  林智 《食品科学》2018,39(23):306-312
普洱茶产于云南,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黑茶的典型代表之一。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过程使晒青毛茶中的多酚类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诸如氧化、聚合、缩合、分解等为主的电化学变化,奠定了普洱茶的化学物质基础,赋予了普洱茶特殊的风味品质和保健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糖基化、甲基化以及其他类型取代方式的化学结构修饰也是多酚类成分生物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此形成了众多多酚类成分的化学结构修饰产物。现有研究表明,这些结构修饰产物对普洱茶的风味品质和生物活性产生重要影响,是普洱茶中潜在的重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标志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综述了普洱茶中多酚类成分化学结构修饰产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液态自然发酵普洱茶粉和固态发酵工艺生产普洱熟茶"7572"的茶褐素,对两种茶褐素的光谱学性质及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明,液态茶褐素在380 nm左右比固态茶褐素多一个吸收峰;红外光谱(IR)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茶褐素所含官能团相似,均为多羟基的酚类化合物,还可能有蛋白质和多糖与其结合;对茶褐素酸性官能团定量分析表明,两种茶褐素均含有羧基和酚羟基,且液态茶褐素中的两种官能团均比固态茶褐素多;膜法分离分级茶褐素结果显示,低聚(M10 ku)部分在固、液态茶褐素中含量分别为26.74%和18.84%;高聚(M100 ku)部分在固态茶褐素中含量56.98%、在液态茶褐素中含量为70.72%;两种茶褐素总还原力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活性相似;对膜分级后各组分还原力测定表明,两种茶褐素的中聚部分(10 kuM100 ku)、高聚部分的总还原力均明显高于低聚茶褐素。  相似文献   

17.
拟通过色差技术开展普洱茶的研究。研究主要成分茶褐素与色差的关系、色度值与品质的关系以及考察普洱茶提取的稳定性,最终建立各组色度值与茶褐素的线性回归方程,在各组色度值与品质的相关分析中,以茶汤色度值与品质滋味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最高,并通过考察提取的稳定性建立了一套纠偏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绵纸对照, 选择纸箱、木箱、陶罐、铁罐4种容器对普洱熟茶进行12个月的贮藏。通过感官审评、香气成分测定和理化分析比较贮藏过程中普洱熟茶的品质变化。结果 贮藏过程中, 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感官品质影响较大, 其中, 陶罐和木箱贮藏后普洱熟茶陈香馥郁; 陶罐贮藏后滋味甜醇; 不同容器贮藏的普洱熟茶香气组分的组成差异较大; 贮藏过程中, 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呈味物质变化差异较大, 贮藏12个月后, 其中, 陶罐中普洱熟茶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最高, 咖啡碱含量最低, 与感官滋味有纯甜味相一致, 铁罐中普洱熟茶的茶多酚、儿茶素、黄酮、茶黄素含量升高, 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 导致滋味出现粗、涩。结论 在贮藏过程中茶样之间的品质变化差异显著, 12个月之内存放普洱熟茶品质最优的贮藏容器为陶罐, 但长期贮藏普洱熟茶的容器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10 种树脂对普洱茶多糖脱色和蛋白质去除的效果及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对普洱茶多糖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D101树脂适合于对普洱茶多糖同时脱色和蛋白质去除,当普洱茶多糖溶液体积为50 mL时,在pH 4、温度50 ℃、料液质量浓度3.8 mg/mL、树脂用量11 mL的条件下,普洱茶多糖的脱色率为82.33%、蛋白质去除率为70.89%。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经D101树脂处理的普洱茶多糖能得到6 个不同多糖级分。  相似文献   

20.
从渥堆普洱茶样中分离纯化得到一个酵母菌菌株,使用该菌株对普洱茶生茶样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茶叶中的重要风味化学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儿茶素和茶色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经过酵母菌发酵,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的含量增加,而氨基酸、咖啡碱、黄酮、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减少,与渥堆发酵普洱茶有一定差异,因此酵母菌对普洱茶的品质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