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28日下午,由 TOTO 和《缤纷家居》联合举办的"中日设计文化主题沙龙"之"中日建筑之间的差异及日本建筑的可借鉴性"沙龙活动,在 TOTO Superspace 展厅举行。本次沙龙特邀日本建筑师早野洋介做了关于中日建筑差异及日本建筑的可借鉴性的专题讲座。演讲不专注于当代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的对比,也不局限于介绍日本建筑的新语言,而是早野洋介对不同社会文化的关注,以及对当代中国空间提出的新可能。早野洋介首先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建筑转向现代建筑的演变过程。1964年,Kenzo Tange 设计的运动场馆清晰地表现了日本当代建筑师如何以现代建筑工艺对待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2.
说到东京的浅草寺,巨大的"雷门"红灯笼几乎是所有人对此地的第一印象。现在,在东京浅草寺地区,一座新的文化建筑成为了这里不得不说的地标——浅草文化观光中心。这个采用了日本传统建筑中"木"的表达又叠加了当代建筑体积感的观光中心,是建筑师隈研吾的新作,也代表了当代日本风格建筑的典型。浅草寺地区的街道拥挤而复杂,观光中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多  相似文献   

3.
《丝绸》2021,(9)
Boro是一种日本民间传统织物,也指用其所制造的物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文章以日本传统Boro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图像等资料探索Boro的历史渊源和种类,并对其艺术特征和文化意蕴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表明:Boro不仅记载着青森地区的家族历史,更体现出过去人的"惜物"思想和当代人对"破旧"艺术的追求;Boro通过丰富的图案、多层次的色彩、无规律的拼布及岁月沉淀的痕迹,展现了日本随意且朴实的"侘寂"美学思想。研究成果可为当代设计提供灵感来源,同时为国内传统织物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展讯     
《缤纷家居》2008,(1):32-33
"美丽新世界"当代日本视觉文化展(广东美术馆)"美丽新世界"当代日本视觉文化展的举行,意在纪念中日关系正常化35周年。其间将展出34位创意人士的作品,涵盖媒体艺术、建筑、时装、  相似文献   

5.
瓦片之美     
《缤纷家居》2012,(5):104-109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一般只会在屋顶上出现的这种"瓦片"被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用成了整个建筑的外体包裹。不过,他显然不只是追求引人注目的形式。隈研吾的实验性作品总是在打破物体想当然的形式后又加以传统元素,营造出出人意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京都的金阁寺与银阁寺凭借着灿烂辉煌的风格,不仅成为中国唐代建筑中完美的现存版本,也使其所彰显的华美风格与和服、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文化形象中一组绚丽的符号。与此同时,日本的美学传统当中还延伸出了另一个以能乐、茶道、桂离宫为代表的简素风格。简素风格的美学主张,应该说是日本美学传统中"空寂"境界的经典演绎。其中在日本最脍炙人口的一则故事,就是当年幕府将军慕名去一名叫牵犁修的人的住处赏牵牛花,结果到了他的庭院,却发现满园的牵牛花踪迹全无,将军正要发飙,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日本茶道以及其茶道的思想进行了阐述,由于日本茶道建筑是日本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并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文章概括的总结出日本茶室装饰中禅宗文化的风格与特点,接着从茶室建筑的历史演变,结构分析上把握其中的禅宗文化特点。最后,总结出日本茶道建筑中体现的禅宗文化对于日本设计的影响,阐释出日本这个国家的设计中处处蕴含禅意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京都的金阁寺与银阁寺凭借着灿烂辉煌的风格,不仅成为中国唐代建筑中完美的现存版本,也使其所彰显的华美风格与和服、歌舞伎一起,成为日本文化形象中一组绚丽的符号。与此同时,日本的美学传统当中还延伸出了另一个以能乐、茶道、桂离宫为代表的简素风格。简素风格的美学主张,应该说是日本美学传统中"空寂"境界的经典演绎。其中在日本最脍炙人口的一则故事,就是当年幕府将军慕名去一名叫牵犁修的人的住处赏牵牛花,结果到了他的庭院,却发现满园的牵牛花踪迹全无,将军正要发飙,蓦然  相似文献   

9.
王伟 《中国宝石》2021,(6):56-59
当代珠宝首饰设计早已成为设计行业的“个中翘楚”,各种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原本因贵金属与珍贵宝石而闻名的珠宝首饰设计焕发出新生命。不同于传统的珠宝首饰设计,当代珠宝首饰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做出了新的尝试,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加入更多人为思考的成分,使得作品不再冰冷,而是如生命般有血有肉。编织工艺在当代珠宝首饰设计发展中,同样具有了新的面貌与尝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擦出了新的火花。古老的技法与新材料的搭配,新方法与旧材料的组合,带来的也许是奇妙的感觉。本文是对编织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所做出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国际上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建筑师通过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学习,发展出了自己民族的现代建筑的道路,两位日本知名建筑师入手,探讨两位在建筑设计中的特点,并且从中寻求他们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各自的不同的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横机制造商Shima Seiki Mfg.公司在其电脑针织横机系列的特定机型上配备了新的"i-Plating"选项。与传统的针床横移技术不同,i-Plating提供逆向移动能力。其中,纱线的交替编织可织制出所设计的图案,从而可生产平针针织提花样织物。为提高电脑横机独立编织图案和花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门窗"在日本传统居住空间中不仅仅作为建筑上的构件,还把它作为室外景观的延续,充分发挥其实用性、装饰性、象征性,成为室内居住空间的"借景"元素。本文研究了日本传统居住空间中"门窗"样式的演变历程及借景手法,探讨了具有朴素绿色生态观的日本"门窗"艺境。  相似文献   

13.
当代建筑依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可细分为居住、餐饮娱乐、商业、办公、观演等几大建筑类型,本文将针对以上几种不同的建筑空间类型以及它们各自的室内装饰创作实例为依据,深入解析我国传统窗饰艺术在当代不同类型的建筑室内装饰创作中存现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室内的色彩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继承并发扬古建筑中的色彩演变所反映出来的传统色彩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室内设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当代食品包装的简约主义及其风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燕 《食品与机械》2016,32(9):91-94,98
日本当代食品包装兼具强烈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简约主义"风格,受到到设计界和消费者的认可,值得借鉴学习。通过探讨日本食品包装中"简约"思想的成因与历史文脉,借助具体案例阐述日本当代食品包装的简约主义的风格特征,从而获得"简约之道"对中国食品包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福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究春节期间"福"字设计的可能性。帖"福"字是中国人传承至今的文化习俗,传统书法所写成"福"属于旧时代的视觉语言,面临着当代审美观念和视觉文化的冲击。通过挖掘中国地域文化的特征与文化内在的寓意,结合当代文化的发展特点,促使"福"字焕发出新的视觉形态。  相似文献   

17.
徽州建筑文化中的"三雕"艺术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本文从徽派建筑"三雕"分析入手,解析其历史发展与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将其本身的造型、色彩、图案等特点,结合"三雕"元素的美学特征,加以创新运用,使其融入现代服饰图案设计理念之中,设计出既可显示地域特征、民族亮点,又能体现出时代精神的服装设计新图案,从而阐释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艺术的相融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当代传统旗袍与当代和服为载体,选择同一时期的中日传统服饰装饰图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素材搜集与分析得出花卉植物元素是中日传统服饰典型的装饰图案题材。又通过对花卉植物元素在中国当代传统旗袍与当代和服中的应用比较,解读了典型花卉植物元素的象征本源与图案内涵,总结出两者装饰图案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研究认为,中国旗袍与日本和服的装饰图案不仅造型精致、优美,象征本源、图案内涵,甚而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也极为相似;通过比较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中日服饰文化的了解、艺术意韵的欣赏,更揭示了中日传统服饰特有的艺术思想,旨在为当代中日传统服饰图案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的宗教信仰、村落选址、文化礼仪、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所蕴涵的传统建筑文化特征,揭示出大屋民居与中国传统建筑在文化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武汉地处长江沿岸,由于"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条件,自汉口开埠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对武汉的生产生活都有着渗透式的影响。洋务运动兴起,武汉开始广办学堂,教育建筑开始较快的发展。而其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武汉大学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建筑的骄傲。然而如今教育事业的不断飞速发展,校园中的历史建筑群也与现代化的教育建筑间的矛盾开始逐渐激烈。校园里历史建筑所体现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或是功能性都是值得我们所探讨的。对历史的建筑的保存应该避免传统的博物馆式的保存,如何对历史建筑活化再利用,是我们值得深究的。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其特有的建筑特征对当今的教育建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国内的历史建筑保护还在起步阶段,我们需怎样对其活化再利用是我们迫切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的研究,将法深入探寻其历史建筑,并对往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