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组合圆形内支撑支护体系在某大型基坑中应用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支护结构的设计。通过现场施工监测数据,表明该支护方法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保证了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性,达到了基坑支护设计的目的,可供类似工程的基坑支护参考。  相似文献   

2.
古少枫  鲁稳 《土工基础》2013,27(1):46-48
大型圆形地下结构是一种能够结合基坑体系功能,利用拱效应发挥良好受力性能的地下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基于弹性力学,分析圆筒的环向应力与径向应力,表明大型圆形基坑支护结构的环向应力随外径增加近似呈线性关系,得出支护结构必须满足的环向承载力要求,以完善基坑设计的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3.
圆筒形结构由于其良好的受力特性,近年来已成为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中一种有效的基坑支护形式.圆形基坑的受力和变形不同于一般的方形或长条形基坑,规范中推荐的平面弹性抗力法无法考虑圆形基坑的空间效应,不适合于圆形深基坑的分析.提出采用三维m法分析圆形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考虑地下连续墙接头削弱作用、垂直度误差、水下浇筑混凝...  相似文献   

4.
格形地下墙结构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格形地下墙作为挡土止水结构首次应用于大型干船坞基坑的坑壁结构中,作者通过工程实例,初步探讨了格形地下墙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分析,并简要介绍格形地下墙在基坑开挖阶段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钢厂一个圆形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实例,对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底板钢筋应力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本工程中地下连续墙实测变形呈悬臂结构变形特征,与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弹性地基梁比拟法所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设计方法中对圆形围护结构"拱效应"的模拟,内衬作用的发挥以及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泥浆的影响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占力  苏波 《市政技术》2013,31(2):115-117
根据墙体与土体相互作用原理,考虑土压力强度的非线性特征,对圆形地下连续墙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验算,为圆形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于超大型深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采用半逆作法施工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但"半逆作法"基坑开挖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为了检验设计计算的可行性和掌握支护结构力学响应的发展特点,有必要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结合某大型深基坑工程,根据基坑开挖施工的特点,借助于大型分析软件ANSYS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进行动态数值模拟预测.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分析比较,表明所用方法能有效地反映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与应力情况.  相似文献   

8.
黎明中 《土工基础》2003,17(4):9-12
涟钢大型旋流沉淀池为一敞开式地下钢筋混凝土圆形结构,内径30 m,深25 m。基坑开挖场狭窄,经方案比较,决定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排加圆形钢筋混凝土护壁的支护系统,钢筋混凝土护壁即未来本体池壁的一部分,采用半逆作法施工,工程顺利完成,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州市某大型基坑工程进行了详细的基坑变形监测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在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各项变形监测点的最终累计变形量均未超过报警值,整个监测过程中基坑支护变形较稳定,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量较小,处于稳定状态,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是直径为130m的深埋圆筒形全地下结构,采用全逆作法施工。针对基坑工程特点,基坑开挖期间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和周边环境的变形。监测数据表明: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明显小于相同开挖深度的其它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呈现以水平受力为主的圆形结构特点,体现了圆形基坑环向受力的特点和利于变形控制的优点。该工程各项监测数据均在允许值范围之内,验证了相关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为软土地区类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软弱土内超深圆形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形地下连续墙具有自身稳定性好、整体性强及变形小等优点。超深基坑采用圆形地连墙围护型式,能显著降低地连墙的嵌固深度。套铣接头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圆筒形地连墙的力学性能;此外,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基坑的建筑使用功能,合理布置坑内环梁体系与圆筒形地下连续墙共同受力,以弥补圆形地连墙由于几何尺寸误差所产生的刚度损失。结合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中间风井这一工程实例,对上述各方面及相关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2.
某项目是带6栋塔楼的地铁上盖,为充分发挥已建地铁站结构及其支护地下连续墙的作用,拟建地铁上盖与地铁站结构及地下连续墙相接。此连接形式对已建地铁站产生抗浮力改变、中柱轴力增大及基底反力增大等影响,并对地下连续墙产生抗浮力及基底反力增大等影响。文中从连续墙冠梁构件强度、连续墙整体抗浮、连续墙地基承载力、地铁站中柱轴压比及减振措施等方面论证了该方案的结构可行性,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中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静动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无地下连续墙、含单层地下连续墙及含双层地下连续墙等不同情况下异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存在仅在地震强度较小时能够显著提高车站主体结构的抗水平侧移能力,当地震强度较大时结构的水平位移增大明显;从结构层间位移的角度看,结构下层的层间位移涨幅最大,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存在的计算结果将偏于危险;地下连续墙加强了地铁车站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致使车站结构整体变形性态和内力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结构侧墙端部应力水平明显减小,各楼板端部的应力水平明显增大;本文计算工况中,异跨车站结构的下层中柱是抗震设计时的薄弱位置,其中以双层地下连续墙工况时的结构下层最为危险。  相似文献   

14.
王洪  陈星  欧妍君 《建筑结构》2007,37(9):109-111
随着圆形平面建筑物和球形建筑物的广泛使用,环形的基坑支护结构也日益增多。但碍于岩土与地下连续墙复杂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及施工过程的不可控制性,环形地下连续墙的空间协同受力的优点一直被忽视。以考虑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弹塑性三维仿真计算为依据,利用环形结构协同受力的特点,结合柱支式地下连续墙逆作法技术,提出新型的环形连续墙结构逆作法技术。实际工程应用证明,该技术可有效减小地下连续墙侧移和弯矩,有缩短工程施工总工期、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1标段逆作法施工深大基坑为背景,为了更好的了解土体开挖对地下连续墙变形的影响,设计了反应上海软土蠕变效果的离心模型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对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开挖时限、开挖顺序和纵向开挖宽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离心模型试验和监测数据表明,数值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和现场实测出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值都比较接近,可以较好的反映基坑开挖的变形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预留土台和中板对于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由土体蠕变而产生的地下连续墙变形大部分发生在预留土台开挖后,在预留土台开挖后应尽快施作下层板结构,以减小由于土体蠕变而使地下连续墙产生的变形;浅3层预留土台的纵向开挖宽度宜小于深3层预留土台的纵向开挖宽度;采用跳挖方式开挖土台时,应先开挖地下连续墙附近无重点保护对象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地铁隧道结构以及其它地下工程选型方面,常常采用圆形结构。根据地下圆形结构和围岩的特点,建立平面冲击波载荷作用下有岩石中多层圆形结构体系的动力广义泛函,并采用变分原理推导出体系的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微分方程组。采用该方法对承受平面应力波的有软回填层的岩石中多层圆形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响应计算,研究地下多层圆形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回填层厚度对结构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给出软回填层削波减振的最佳厚度和围岩与回填材料的最佳声阻抗比。该研究结果适用于平面应力波荷载或地震荷载下,地下工程结构选型及结构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坑工程不换撑方案施工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济曙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地铁站基坑工程进行了换撑和不换撑方案动态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两种不同施工方案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钢支撑轴力、地下连续墙和主体结构受力的影响,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坑工程采用不换撑方案进行施工,理论上可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常见叠合墙式结构设计方法和抗震分析方法中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存在的现实情况,基于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土–地下连续墙–地下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存在时对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存在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抗水平侧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使得其顶底间的最大相对位移有显著减小。从这一结果出发,似乎可以认为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不考虑地下连续墙时可看作是地下结构的地震安全储备。但是,地下连续墙的存在明显改变地下结构的整体变形性态,进而导致地下结构的内力发生重分布,尤其使得大震时车站结构的顶、中、底板一些关键部位的地震损伤程度明显比不考虑地下连续墙时要严重;同时,地下连续墙对车站结构顶底板表面与土体间的相对摩擦剪力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K. Magnucki  P. Stasiewicz 《Thin》2003,41(4):0608011
The paper deals with ground and underground horizontal cylindrical tanks supported at both ends. The ground tanks are loaded with internal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small negative press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derground tanks are located in water containing soil and loaded with external hydrostatic pressure. Critical states of both structure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solving the equation of stability of cylindrical shell. The problem so defined has been converted to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thicknesses of walls for the family of circular cylindrical tanks of different capacities. Critical sizes of the struc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as functions of dimensionless critical thickness and dimensionless tank length.  相似文献   

20.
In many cases, a new railway line is planned beneath existing structures of an urban terminal station. The underpinning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respond to such needs. However, this conventional method involves a number of steps and is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The steps are: (1) Constructing the cast-in-situ diaphragm walls to keep off the underground water; (2) Supporting the existing structures with the cast-in-situ piles; (3) Excavating the soil under the existing structures; (4) Constructing structures for the new railway; (5) Transferring the loads of the existing structures from the temporary piles onto the newly constructed structure; and (6) Removing the temporary piles. In introducing a new subway line beneath Nagoya st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ajor terminals in Japan, the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mpany made use of temporary structures, cast-in-situ diaphragm walls and piles, as elements of the new structures adopting new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 can save considerable construction time and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