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碳”目标下采用可再生能源解决温室大棚的供冷、供暖,构建安全、绿色、智慧、高效的能源系统成为了温室大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中深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空气能在温室大棚供热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以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某农业产业园为例,结合区域地热资源情况,提出了中深层地热+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中深层地热+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4种可再生能源配比方案。结果表明: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投资最高,地源热泵运行费用是中深层地热的2.01倍,空气源热泵运行费用是水源热泵1.95倍,地源热泵运行费用与水源热泵相相近。能源利用优先级排序为中深层地热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采用中深层地热+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方案为最优的能源搭配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一、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及分类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统称为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埋管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表水系统)。其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也称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土壤作为热泵低位热  相似文献   

3.
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输出能用的高品位热能的设备。现在我国主要利用三种热泵技术,分别是水源、地源和空气源热泵系统。文章根据从事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井工程施工监理的工作经历,针对地下水井工程各施工阶段,结合相关成井规范和施工合同要求,分析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确保成井工艺的先进和成井质量的合格。  相似文献   

4.
逯文兵 《中国水利》2012,(15):26-27,22
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技术,由于浅层地能具有清洁、廉价、丰富且可再生的特点,对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近年,地源热泵系统在全国得以迅速地形成规模。但是,地源热泵系统在取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热泵系统的应用中对地下水造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建筑物热水系统的能耗,以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和水源热泵热水机组为例,对这两项技术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全年使用主机能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认为空气源热泵比水源热泵系统更适于夏热冬暖地区,水源热泵系统更适于寒冷地区.同时,根据电力峰谷差价与热泵热水机组在白天和晚上工作性能参数不同的特点,对循环式热水系统的运行时间进行了能耗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电力充足的区域,热泵机组应尽量在午时左右运行;电力缺乏的城市,热泵机组宜在夜间运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候特点、水资源条件以及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对水资源的要求,以新疆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万星小区"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为例,对污水源热泵空调在乌鲁木齐地区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在乌鲁木齐地区运用污水源热泵空调方式效率高、节能环保,符合当今我国能源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长江建设》2012,(4):43-43
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认为,热泵技术是实现低碳的重要技术和途径之一。但是,热泵的实施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其实际应用条件。现在人们有种误区:很多建筑用了某一种技术就算作节能,比如说地源热泵。表面上,这助推了地源热泵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全国每年有数千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但具体效果到底如何,有点担心。地源热泵虽然是节能技术,但如果没有正确支持和引导,最后很可能会出现不但不节能、甚至会浪费更多能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在沈阳市应用地下水源泵空调系统,需要对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的适宜性进行分区。现在分析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应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在该市的A、B、C、D 4个区中,D区是适宜区;A区是较适宜区;C区是一般适宜区;B区是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9.
在对郑州东区中深层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简要介绍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地温空调井在郑州东区的应用情况.1999年郑州东区引进地源热泵技术,目前已开发面积约150万m2,可分为三大类:①水源热泵异井回灌;②水源热泵同井回灌;③地源热泵地埋管工艺.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现状和监管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地下水源热泵工程数量持续、快速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许多工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了解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原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段光耀  刘宇  杨勇  张辉 《北京水务》2023,(S2):23-26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地下水地源热泵在21世纪初在北京市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在后续的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梳理了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管理的历史沿革,通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排查工作,理清在用地下水地源热泵台账,并根据排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地下水地源热泵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存量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管理及新建项目的审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通过抽取地下水,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它具有环保、洁净、节能、经济的特点。安阳市自2001年引入水源热泵后,发展迅速。本文系统阐述了水源热泵在安阳市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存储于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可再生浅层地能,探讨了应用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或热汇的水源热泵技术,分析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浅层地能的热特性,总结了应用地下水的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和应用地表水的地表水源热泵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特点、应用类型、设计要点、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旨在推广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水源热泵技术是一项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主要用于建筑供暖和制冷,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优于传统锅炉供热和中央空调系统。其中,污水源热泵将城市污水、再生水等作为水源,充分利用其储存的冷热能量,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污水源热泵在北京市具有推广条件,对此进行了初步可行性分析,并探讨了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主城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南通市主城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探讨南通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经分析南通地区水文地质条件适合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发挥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势。依据回灌试验评价了南通市应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开发浅层地温能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利用工作建议,为南通市主城区浅层地温能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供应生活热水的经济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地源热泵是地热利用的一种形式 ,是将低位热能用热泵提升为高位热能加以利用。介绍了地源热泵的不同方式 ,并结合工程实例 ,与使用燃气锅炉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安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源热泵投资运行成本、国家扶持政策和回灌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发展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的可行性,并针对推广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管理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量运移模拟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敏感性分析理论,以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夏季运行为例,选取典型观测点温度值及回灌水热量影响范围作为模型输出结果,从局部和全局定性、定量地讨论了热泵系统特定水流和热源条件下地下水热量运移模拟中参数的敏感性问题。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结果对所选参数的局部敏感性程度和趋势差别明显;全局敏感性分析中其他参数不同取值对待分析参数敏感性各参数间共同作用对模型均存在影响,各参数组合全局敏感性趋势变化基本一致,模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优缺点,分析了洛阳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资源状况,以及地下水源热泵的使用现状和应用前景等.提出应开展地下水源热泵的地下水开采与回灌的优化组合、回灌效果、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评价、地下水回灌对水井的化学堵塞机理和回灌井井管腐蚀、地下水开采过程中的控制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研究,以及地温空调井使用、回灌、含水层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空调技术,在城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福州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使用前景广泛。本文通过对福州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初步确定了福州盆地平原区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的适宜区及较适宜区,通过在这些地区开展的现场抽水、回灌试验,确定福州市不同岩性含水层的回灌能力、抽灌井数量比例及井间距的设计参数,为福州市浅层地温能的开发、水源热泵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