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聚氯乙烯塑化性能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Haake转矩流变仪测定聚氯乙烯的熔融流变行为的研究,建立聚氯乙烯塑化性能表征手段,从而对判断PVC树脂及助剂的质量,配方及工艺参数的优劣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干混料塑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XSS—300转矩流交仪,在一定转数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我院研制的聚氯乙烯搪塑用干混料和西德样品的扭矩随时间变化关系,并绘制出了扭矩与时间关系曲线即塑化曲线,对所得的塑化曲线进行分析,指出曲线中各个特征值的物理意义及实用价值,同时对不同样品的特征值加以对比,评价其塑化性能,并对其塑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聚氯乙烯塑化性能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转矩流变仪测试方法研究了一种聚氯乙烯的复合加工改性剂对聚氯乙烯塑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加工改性剂不仅能使聚氯乙烯塑化性能得到改善,而且还能降低聚氯乙烯塑化时间、功率消耗以及塑化温度,提高聚氯乙烯塑化的质量,并且得到复合加工改性剂对聚氯乙烯塑化性能改善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硬聚氯乙烯 (UPVC)管材的塑化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得出硬PVC管材塑化度的最佳范围为 60 %~ 70 %。探讨了配方、混料、工艺条件对塑化度的影响 ,以指导生产将UPVC管材塑化度调整到最佳塑化范围。  相似文献   

6.
探讨聚氯乙烯挤出加工成型的塑化过程中,影响塑化质量的混料、设备、模具、挤出工艺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国产聚氯乙烯塑化性能改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国产聚氯乙烯树脂塑化性能差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其塑化性能改善的机理,论述了聚氯乙烯树脂塑化性能改善进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比较硬质PVC管材塑化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得出硬质PVC管材塑化度的最佳范围为60%~70%.分析配方、混料、工艺条件对塑化度的影响,以指导生产过程,并将塑化度调整到最佳塑化范围.  相似文献   

9.
化学微交联聚氯乙烯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VC/DAP)悬浮共聚,合成了含部分凝胶结构的化学微交联PVC树脂,对微交联PVC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加工性能、消光性能、加热-形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当DAP用量在0.25%mol以下时,PVC的玻璃化温度变动不大。凝胶含量的增加将导致交联PVC_d~T的光泽度下降,消光性能提高;塑化时间和加工扭矩均增加,加工性能急剧变差;加热变形值下降,最高使用温度提高。凝胶对PVC拉伸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但压缩永久变形则随凝胶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材料的弹性性能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所测试PVC塑化性能用的仪器是西德布拉本德(Brubender)转矩流变仪,其主机型号为PL3s。该仪器能测试塑料的表观粘度,熔融时间及动态热稳定时间,通过测定图线,可以对塑料的加工性能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由于该仪器进行测试时用料量少,与实际加工又非常接近,并且操作简单、迅速,所以被广泛用来进行质量对比、配方研究和生产工艺选择等。  相似文献   

11.
在硬质聚氯乙烯(UPVC)型材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系列实验,对影响PVC塑化质量的关键因素如原材料、配方、混料工艺、挤出工艺及挤出系统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高UPVC型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金芝 《人造纤维》2006,36(6):18-19
对粘胶短纤维塑化浴槽的结构进行改造,改造后杜绝了气爆事故和塑化浴槽内导丝棒被拉断现象,而且超倍长纤维降等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变SiO2表面基团,在纳米SiO2表面接入修饰剂。研究改性SiO2对PVC韧性和塑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韧性方面,SiO2/HB130F用量为3%时,改善PVC的力学性能效果最好。与空白实验相比,SiO2/HB130F使PVC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分别降低0.1%、3.7%,冲击强度提升124.5%。针对塑化性能方面,HB115F、HB120F或HB130F的用量为3%时,改善PVC塑化性能效果明显,使PVC的塑化时间分别减少63.5%、58.8%和55.3%。综上所述,DNS修饰的SiO2对PVC的韧性和塑化性能改善效果明显,其中HB130F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纳米粒子在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中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理,分别介绍了纳米CaCO3、纳米SiO2、纳米黏土及“核壳”纳米粒子等在PVC增韧改性中的研究与应用,得出了纳米复合技术在PVC增韧改性中均能提高材料韧性和强度的特点。最后,对发展价格低廉的新型纳米增韧增强粒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RC-9000型哈克转矩流变仪,在一定转数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用轻质碳酸钙填充的R-PVC低发泡管粒料的转矩随时间变化关系,并通过哈克特矩流变仪得出了转矩与时间关系曲线,即塑化曲线,并对塑化曲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曲线中各个特征值的物理意义及实用价值,同时针对碳酸钙和ACR对共混料的塑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聚氯乙烯注塑发泡鞋一次发泡工艺的配方、设备、模具与操作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一次发泡工艺在泡沫高跟拖鞋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纳米粒子增韧聚氯乙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粒子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现有的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技术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具有同时提高材料韧性和强度的特点.因此,纳米复合技术将成为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选用硬脂酸(HSt)与钛酸酯偶联剂131分别对芳香酸钙(CaT)表面进行处理;观察了处理前后CaT在聚氯乙烯(PVC)中的分散状况与界面结合。研究了CaT对PVC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T表面未处理,当其含量为4份时,PVC的缺口冲击强度由2.9kJ/m~2提高至3.6kJ/m~2,拉伸强度略有上升;CaT表面经3%HSt处理后,分散性能变好,改性效果明显,当其含量为4份时,PVC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由53.5MPa提高至56.0MPa,缺口冲击强度由2.9kJ/m~2上升至3.7kJ/m~2。CaT表面经2%钛酸酯偶联剂131处理后,界面结合性能明显变好,当其含量为6份时,PVC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由53.5MPa上升至57.5MPa左右,缺口冲击强度由2.9kJ/m~2上升至4.05kJ/m~2;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CaT表面处理后,在PVC中分散更加均匀,界面结合得更好,更大程度发挥了刚性粒子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在挤出聚合物熔体过程产生的持续剪切作用,制备出PVC/nano-SiO_2复合材料片材,并通过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真空干燥箱、万能试验机等对片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1)随着nano-SiO_2用量的增加,最大扭矩和最小扭矩不断增大,但平衡扭矩维持在同一水平,而塑化时间先减小后增大,熔融因数先增大后减小,且在nano-SiO_2含量为3%时取得最大值,加工性能最佳。(2)试样的加热损失率随着nano-SiO_2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用量为3%时加热损失率最小。当nano-SiO_2用量为3%,同1层试样比较,9层试样的加热损失率降低34.5%;81层降低36.3%;729层降低41.7%。(3)随着nano-SiO_2用量的增加,PVC/nano-SiO_2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逐渐增大,nano-SiO_2用量为3%时达到最大,当其用量超过3%后,材料的拉伸强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ano-SiO_2用量为3%时,与1层试样比较,9层试样的纵向拉伸强度提升了3.6%;81层试样提升了17.6%;729层试样提升了25.5%。(4)nano-SiO_2用量为3%时,伴随微纳层数增加,纵向屈服强度增大,界面作用不断增强;加入6节微纳层叠器(微纳层数为729)时,nano-SiO_2用量为3%时的界面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刚性粒子增韧聚氯乙烯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刚性粒子增韧聚氯乙烯的研究发展状况 ,探讨了刚性粒子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