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叶儿茶素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马丽苹  张芸  高远  胡冰  曾晓雄 《食品科学》2013,34(5):232-237
以中国乌龙茶为材料,通过热水浸提与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得到纯度30%EGCG3’’Me、50%EGCG3’’Me、90%EGCG3’’Me和90%EGCG的茶叶儿茶素样品。采用体外厌氧粪样混合培养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评价各茶叶儿茶素对于肠道微生物菌群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甲基化儿茶素能促进肠道有益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增殖,抑制有害细菌(梭状菌和拟杆菌)的增殖,但对肠道总菌群数量的影响不大。90%EGCG3’’Me样品的益生指数(PI)最高(2.68),50%EGCG3’’Me、30%EGCG3’’Me和90%EGCG的样品PI值依次为2.25、2.14和1.86,而对照组的PI值为0.12。以上结果表明茶叶儿茶素特别是甲基化儿茶素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微生态的能力,甲基化儿茶素的纯度越高,发挥的作用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正常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造成肠道菌群失衡,继而引发或加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通过膳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选择性地剌激和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保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与相关疾病及治疗的关系以及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正常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造成肠道菌群失衡,继而引发或加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通过膳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选择性地剌激和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保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与相关疾病及治疗的关系以及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纺织品与人体皮肤的微生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皮肤生态空间正常菌群种群的具体分析入手,阐明了皮肤的微生态平衡原理、作用机制及其生理作用,对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应注意的微生态失调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人体皮肤微生态平衡或失调的测试方法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维持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是一类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本文对乳酸菌维持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分别设计5种试验料,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5号((1)基础饲料+黄霉素组、(2)基础饲料组即空白组、(3)基础饲料+微生态制剂Ⅰ组(4)基础饲料+微生态制剂Ⅱ组(5)基础饲料+微生态制剂Ⅰ组+微生态制剂Ⅱ组),Ⅰ为枯草芽孢杆菌、Ⅱ为乳酸菌菌株,投放菌体浓度为1.0×107cfu/mL。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联合投喂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促进,能进一步有效降低饲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后可以降低弧菌的总数量,为研究草鱼抗病力指标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植物多酚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机制,对不同种类的多酚类物质及混合多酚提取物对肠道菌群菌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植物多酚的研究方向及相关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盐饮食小鼠模型,给予小鼠焦谷氨酸干预,通过对小鼠小肠病理学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粪便中白蛋白渗漏量等相关物质,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 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探究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开发其新应用方向.结果表明,焦谷氨酸可以显著缓...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食物的摄入,细菌在我们的整个消化系统中找到了息生的场所。从口腔开始到一直到我们的肠道末端,囤积着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细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营养协会调查数据显示,近95%的人存在肠道问题,20%的人有肠道疾病,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一些天然产物活性多糖可显著改善肠道微生态,对于治疗肠道疾病有积极的疗效。本文通过整理归纳天然产物中活性多糖对肠道疾病作用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与利用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茶叶儿茶素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得到纯度大于98%的茶叶儿茶素EGCG、EGCG3’’Me、ECG、ECG3’’Me。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点(0、6、12、24 h)体外培养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评价茶叶儿茶素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茶叶儿茶素在体外厌氧发酵24 h时,对于肠道有益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增殖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对于梭状菌和拟杆菌的增殖发挥了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肠道总菌群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此外对于发酵过程中各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添加儿茶素样品的培养基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在各个发酵时间点都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实验同时对于茶叶儿茶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研究表明,包括甲基化儿茶素在内的儿茶素及其代谢产物,对于改善人体肠道环境、维护人体肠道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培养条件对红茶菌生长及抗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红茶菌液培养过程的测定 ,得出较佳培养时间为 5d。探讨了温度、p H、供氧、培养基组成 (茶叶、诱导物、氮、磷 )对红茶菌生长及抗菌作用的影响 ,得出较佳培养工艺 :5%蔗糖 3%红茶 0 .1 %KH2 PO4 0 .1 %( NH4 ) 2 SO4 ,p H自然、纱布封口静止、变温培养 5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茶菌液培养过程的测定 ,得出较佳培养时间为 5d。探讨了温度、p H、供氧、培养基组成 (茶叶、诱导物、氮、磷 )对红茶菌生长及抗菌作用的影响 ,得出较佳培养工艺 :5%蔗糖 + 3%红茶 + 0 .1 %KH2 PO4 + 0 .1 %( NH4 ) 2 SO4 ,p H自然、纱布封口静止、变温培养 5d。   相似文献   

14.
作为常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在果蔬、谷物、茶、咖啡等植物性农产品、食品和饮料中广泛存在。酚类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调节肠道微生态等。酚类复杂混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特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酚类在消化道小肠和结肠段的吸收规律,总结了肠道菌群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介绍了近年来酚类对肠道菌群调节研究的进展。膳食酚类复杂多样,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且这一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酚类的吸收和作用机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借助宏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高通量代谢组学的发展来不断推进本领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以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 为对象,令其定时、定量摄入水苏糖(stachyose tetrahydrate,Sta)、益生菌纯粉(probiotics power,PP)、益生 菌剂(probotic preparations,PPrs)3 种微生态制剂,共6 周,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利用Ion torrent PGM 二代测序技术进行16S rRNA V3区扩增子测序,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表达水平,最后联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序列属 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约占总序列数的94.37%。随着微生态制剂的摄入,受 试人群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明显增加,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中的Blautia、Lachnospira以及瘤胃菌 科(Ruminococcaceae)中的Faecalibacterium、Oscillospir等与产SCFAs相关的菌属都明显地增长,其中Blautia和 Faecalibacterium与SCF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CFAs的含量以及肠道中相应菌群的增长与减少都与微生态制剂的成 分相关,在3 组受试人群中,服用Sta组,丙酸含量显著增加,乙酸与丁酸含量也在2 周左右有所增加,并伴随产 SCFAs的菌属快速且大量增长;PP组肠道中只有乙酸含量有所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产SCFAs 的菌属增长较明显;服用PPrs组,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且便秘和腹泻人群在停止服用后,其SCFAs的含量 接近于健康人群,常见的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arabacteroides等外源性益生菌均明显增长,可能性致病 菌相对丰度降低,表明服用PPrs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影响更大。此外,根据肠型的分析,Bacteroides和 Prevotella在饮食的共同驱动下会调整并改变肠型,而仅通过所选择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在驱动肠型改变方面不 显著。综上所述,肠道疾病状态的人群服用微生态制剂后,肠道菌群结构向正常人群的状态调整,菌群多样性和 SCFAs表达水平提高,表现出持续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以此来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态。 经扩增子测序分析获得初步结论为:微生态制剂有改变腹泻、便秘人群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功效,并且PPrs要比单 一的Sta或PP调整肠道菌群的能力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及其他检测技术的成熟,使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健康、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并简要概括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相关衍生应用,为代谢产物的临床干预辅助治疗应用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发酵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氯蔗糖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代糖产品,但其安全性评估仍停留在毒理学评估阶段,无法确定该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BALB/c小鼠为对象,探究其摄入三氯蔗糖后可能造成的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物种构成等的影响,继而推断由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导致机体免疫屏障受损而引发慢性疾病的可能.本实验将4周龄BALB/C小鼠随...  相似文献   

18.
采用24 h代谢实验,研究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消化代谢的位点,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部分叶绿素a立刻降解为脱镁叶绿素a,且伴有少量脱植基叶绿素生成;叶绿素b则比较稳定。叶绿素在大鼠胃部几乎没有吸收,84%进入大肠,其中43%从粪便中排出。在血液、尿液中未检测到叶绿素及其衍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摄入改变了大鼠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Akkermansia菌属、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叶绿素促进菌群代谢物乙酸、丙酸、柠檬酸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微生态系统,其平衡与否与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实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微生物的结构、种类、丰度及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对肠道微生态失衡所致的肠道感染性疾病等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本文对目前研究发现的小檗碱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日后小檗碱新型药物作用及膳食补充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平阳黄汤’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调控作用及其与肠道屏障和菌群的关系,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以及平阳黄汤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 mb),建立预防肥胖模型。通过分析大鼠体质量变化、摄食量、脂肪指数、血清指标、肝脏指标和肝脏、结肠组织切片评估‘平阳黄汤’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调控作用;通过分析肠道的病理形态、杯状细胞数量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评估肠道屏障作用;通过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评估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平阳黄汤’能极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量、附睾和肾周脂肪质量(P<0.01),降低血清血脂、脂肪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P<0.01),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P<0.01),有效调节肝脏的脂质堆积和炎症损伤。同时,高剂量平阳黄汤还显著改善了高脂饮食大鼠结肠的形态,减少绒毛脱落和炎症浸润现象,显著恢复肠道杯状细胞数量,提高闭锁小带蛋白和闭锁蛋白的表达(P<0.01),有效降低了血清中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P<0.01),有效预防代谢性内毒素和全身慢性炎症,提高了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促进了与肥胖发生相关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结论:‘平阳黄汤’能通过维护肠道屏障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有效调控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