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半解析法在成层软粘土地基固结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软粘土地基变形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具有粘滞性,由于粘滞性的存在,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变形呈现出次时间效应,同时,天然地基有成层性的特点,在建立了一个成层软粘土地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变荷载下成层软粘土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在单层情况下与已有的解析解的比较,证明半解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得到了有关的固结曲线,揭示了成层软粘土地基的固结特性。  相似文献   

2.
砂井地基固结分析半解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改进了真空预压砂井地基固结分析半解析方法,使它也适用于堆载预压和成层地基情况。其计算简便,对加固面积和砂井根数无限制,可考虑土的粘弹性、固结三向性、砂井群共同作用、井阻和涂抹的影响。改进后侧向位移计算结果的精度比原方法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结合结构性软土压缩特性研究,通过运用多层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和迭代法,建立了能考虑土体结构性和土体自重的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通过编程计算,得到了结构性软土的固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揭示了结构性软土地基的一维固结规律.  相似文献   

4.
结构性软土地基的非线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结构性软土压缩特性研究,通过运用多层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和迭代法,建立了能考虑土体结构性和土体自重的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通过编程计算,得到了结构性软土的固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揭示了结构性软土地基的一维固结规律.  相似文献   

5.
竖向排水井地基粘弹性固结解析理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基于Merchant模型分别推导了自由应变条件和等应变条件下打穿软粘土层的竖向排水井地基粘弹性固结问题解析解,同时考虑了井阻和涂抹作用的影响.并将两种形式的解编制成相应的计算程序,据此对粘弹性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探讨了竖向排水井地基粘弹性固结的一般规律.最后利用本文的解对杭甬高速公路试验段塑料排水板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粘弹性固结理论较现有线弹性固结理论更加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6.
经理论分析,推导出成层地基一维粘弹性固结的有关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基沉降一维粘弹性计算的等效参数方法,具体算例显示,与传统的沉降计算方法相比较,该等效参数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合理,符合实际工程简单适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土中渗流遵循指数形式渗流定律的背景下,考虑实际中的变荷载作用及土体初始有效应力沿深度的线性增加,建立成层软土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微分方程及求解条件。运用有限差分法获取其数值解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与达西渗流定律下成层地基非线性固结半解析解相对比,验证了该差分解及计算程序的可靠性。最后,结合不同工况下的某四层软土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计算实例,分别对土中的超静孔压、按孔压定义的平均固结度以及地基沉降量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循环荷载作用下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孔隙比e与有效应力σ关系(e-lgσ)引入循环荷载作用下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的研究之中,通过假定土体中的初始有效应力沿深度均匀分布和固结过程中土体渗透性的降低与压缩性的减小成正比,建立了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的固结方程。由ω-σ变换得出了低频梯形循环荷载作用下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的解析解,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通过将其特例情况下的解分别与目前已有的解析解和半解析解进行对比的方法对文中解作了验证。现有单层地基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解析解均为文中解的特例。  相似文献   

9.
考虑土体自重的一维大应变固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用现有多层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和迭代法,建立了能考虑土体自重的非线性一维大应变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然后通过详细的计算,得到了有关孔压和沉降曲线,讨论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地基的孔压消散、沉降以及固结度的发展情况,揭示了大应变固结性状的复杂性以及在通常情况下考虑土体自重和大应变效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王伟国  夏森炜 《山西建筑》2011,37(29):67-69
针对单层粘弹性地基模型,对循环荷载傅立叶级数展开,由固结方程求得循环荷载作用下半透水边界饱和软粘土一维固结解析解,并通过边界转换,可以得到任意边界地基在任意随时间变化的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变化情况,研究的成果为软粘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求解的复杂性,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其解析解一般很难求得。本文建立了求解变荷载下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对单级等速加荷情况的计算,得到了有关固结曲线,由此对软粘土地基在变荷载下的非线性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浙江近海软黏土次固结系数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室内固结试验中把次固结沉降曲线作为线性处理,然而,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测定周期的不同次固结曲线呈非线性特征,故次固结系数为变数。通过我国近海典型海相软黏土——浙江平阳港次固结试验为验证实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工程的分级加载、延时校正及保持试样结构原状的土工快速测试法。对工程中试验曲线分析及研究表明:我国近海区域软黏土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压缩指数以及测试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变化呈先增、后降、趋稳的现象,次固结系数峰值与土体深度等有关,Ca/Cc比值为常数。实验中所得到的经验值可作为邻近工程固结沉降量预估,所创方法为填补国家标准规范次固结试验的空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软土中的非达西渗流和大变形特性已为人们所认识,但能考虑土中非达西渗流的软土大变形固结理论还鲜有报道。考虑实际中的变荷载,基于土中的非达西渗流现象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建立以超静孔隙水压力为变量的软土一维大变形固结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与特定条件下的解析解对比,以验证数值解的可靠性。最后着重分析非达西渗流模型参数对软土大变形固结性状的影响及大、小应变不同几何假定下非达西渗流固结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非达西渗流模型的参数m及i1值越大,地基的固结速率就越慢;如果小应变固结理论中自重应力的计算也考虑沉积作用,此时尽管软土在大变形几何假定下的固结速率要比小变形假定下快,但大、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的地基最终沉降值相等;基于此,鉴于大变形固结理论的复杂性,此种情况下应用小变形代替大变形几何假定所引起的计算误差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初始有效应力沿深度变化的非线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既考虑材料非线性又考虑初始有效应力沿深度变化的一维固结问题,由于其求解的复杂性,解析解 很难求得,一般的解答都是采用数值方法获得。作者建立了求解初始有效应力沿深度变化的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 结问题的半解析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详细的计算,得到了有关孔压和沉降曲线,然后通过分析比较, 对软粘土地基非线性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砂井地基轴对称大变形固结控制方程,综合考虑双层砂井地基软土的压缩性与渗透性非线性幂函数变化、分级加荷、径向与竖向同时渗流排水、初始超静孔压几种分布模式等实际条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ADI)差分法编程求解了建立的双层砂井地基大变形固结控制方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建立的方程与差分解法及编制程序的合理性。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围海造陆工程吹填淤泥与海相沉积淤泥组成的双层砂井地基固结计算,预测的固结沉降过程较经典固结理论更接近于实测值,对双层砂井地基固结沉降过程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毛伟赟  邓岳保 《工程勘察》2021,49(2):19-24,73
目前常用的软土次固结变形计算方法视次固结系数为常数,但研究表明,固结压力和温度对软土次固结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状软土次固结系数Cα随固结压力p和温度T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两者耦合作用的数学表达式,并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软土的结构性对Cα-p变化曲线有显著影响,当固结压力很小...  相似文献   

17.
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空间滑动面(SMP)屈服准则改进的修正剑桥模型,考虑土体超固结比及土体强度的三维力学特性,在不排水条件下采用应力空间转换方法推导了圆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答。在此基础上,根据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机理,考虑桩端阻力影响范围和土体分层情况,分别采用柱孔扩张和球孔扩张模拟桩身和桩端应力状态,得出了软土饱和地层静压沉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了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的本构模型充分考虑了土体强度的三维力学特性,因而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与桩端阻力相比,沉桩过程中桩侧阻力较小,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主要为桩端阻力,其影响范围取决于桩径和土体特性;桩径、土体超固结比对桩身阻力和桩端阻力影响显著,土体有效内摩擦角对沉桩阻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