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EHA)为聚合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γ射线辐射聚合制备吸油凝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研究制备的吸油凝胶。在此基础上,研究交联剂含量、单体含量、辐射剂量以及剂量率对凝胶吸附性能和凝胶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凝胶的重复使用性能。研究表明,单体含量为31. 9%,交联剂含量为0. 57%,辐射剂量为7.2kGy,辐射剂量率为48Gy/min为凝胶制备的最佳条件。此外,重复吸附实验表明制备的凝胶具有优良的可重复使用性,其第二次使用过程中可快速达到吸附饱和,对甲苯的最大吸附倍率为33.9g/g。 相似文献
2.
3.
《化学工程》2021,49(9)
以3-氨基苯硼酸(AAPBA)为葡萄糖敏感基元,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丙烯酰胺(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70℃下乳液聚合制备微凝胶。以微凝胶为反应基质作为交联点,添加相应单体,制备复合水凝胶P(AAPBA-DMAA-co-AAm)/P(AAPBA-DMAA-co-AAm)。通过FTIR、SEM和TGA分别对复合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表面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称量法测试复合水凝胶对葡萄糖的响应性,得出添加微凝胶提高了水凝胶的响应速率,平衡时间在50 min左右。多次的重复实验说明微凝胶的添加提高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复合水凝胶的重现性良好。复合水凝胶对葡萄糖响应性能优异,为凝胶用于药物释放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富含藏药天然活性成分唇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浸提法提取藏药(紫草、红花、西红花)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将其制备为色淀,并以藏区特色食品酥油为唇膏的主要基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唇膏处方及制备工艺,制备富含藏药天然活性成分唇膏。结果:富含藏药天然活性成分唇膏主要基质的最佳比例为酥油∶白蜂蜡∶地蜡=5∶25∶9。此处方制备的唇膏涂展度、稳定性等评价指标综合效果最佳。结论:优化得到唇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有望较好保护唇部皮肤。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单纯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力学性能差、无法重复进行油吸附的问题,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聚乙烯醇为交联剂、氨水为还原剂,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双亲聚乙烯醇还原氧化石墨烯(PGAs)气凝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 相似文献
6.
将海藻酸钠(SA)和β-环糊精(β-CD)共混制备了复合水凝胶,并讨论了交联剂浓度、原料配比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的共混比例为1∶2、w(交联剂)为6%、交联时间为1h时,水凝胶的溶胀性能较好。水凝胶在pH=1.2时的溶胀率仅为1.2,而在pH=7.4时的溶胀率达到14.2,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β-CD/SA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对BSA的负载及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的累计释放量较小(21.5%),且释放速率较慢;在模拟肠液中的累计释放量为70.2%,具有良好的pH敏感控制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7.
凝胶单推-3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胶推进剂是火箭推进和其他燃气发生器的新型待选推进剂。介绍了凝胶单推-3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凝胶剂的惰性热分解性能、凝胶黏度、流变性及贮存稳定性对凝胶点火效果的影响,确定GA-13为制备凝胶单推-3较佳的凝胶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采用色谱柱SB-C18(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三氯甲烷∶乙腈∶甲醇=3∶12∶85,含抗坏血酸0.4 g/L;流速:2 mL/min等度洗脱;检测波长:450 nm,建立一个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凝胶糖果样品取完整多颗破碎混匀后,在避光且添加抗氧化剂情况下分散、提取、皂化、液液萃取、水洗、浓缩后复溶测试,在β-胡萝卜素含量0.25~10 mg/L范围内线性系数R=1.000 00,呈良好的线性;各前处理影响因子经摸索后设置为最佳,此时重复性变异系数为0.32%,中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45%,回收率为95.37%~99.93%。该方法体现出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适用于凝胶糖果中β-胡萝卜素的测试。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类共聚物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不同摩尔配比的HEMA/AM共聚物水凝胶材料。研究了单体组成、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凝胶的溶胀速度较快;水凝胶在pH值小于4及pH值大于9的酸、碱溶液中发生水解,导致水凝胶的饱和含水量大幅增加,而在弱酸性溶液中几乎没有变化;水凝胶的饱和含水量对离子强度的变化不够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凝胶的饱和含水量略有减少,说明此类水凝胶对温度的敏感性也较弱。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高温领域热防护需求,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sol-gel)工艺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可加工高效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对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气凝胶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复合材料中,组成三维网络结构,孔径在70nm以下,比表面积在800-1000m2/g。热学性能显示,气凝胶复合材料在300℃的导热系数为0.03W/mK,800℃/20min,线收缩1%;力学性能显示,压缩强度为0.2MPa。此外,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氯化钴为前驱体,聚丙烯酸(PAA)为模板剂制得了钴基复合气凝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N2吸脱附以及红外谱图(FTIR)分析对气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钴基复合气凝胶是由大量纳米级的球状颗粒堆积而成的,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其骨架是由大量非晶态的碳层包覆的氧化钴胶体颗粒所组成的;气凝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为177m2/g,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4nm左右,为介孔材料。通过退火处理后,钴基复合气凝胶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分解,制备出了Co3O4气凝胶,其微观结构较为致密,具有立方的多晶结构,比表面积为54m2/g,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7nm左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水中复配魔芋葡甘聚糖(KGM)、黄原胶(XG)和β-环糊精(β-CD),制备了KGM/XG/β-CD复合水凝胶。探讨了β-CD含量对凝胶平衡溶胀度的影响,并探讨了介质pH和温度对凝胶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KGM):m(XG):m(β-CD)=1:1:1时,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度最大;复合凝胶的溶胀度在溶胀初期增加很快,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溶胀度增加变慢,约7 h内基本达到平衡;随着介质pH的增大或体系温度从25℃增加至37℃,KGM/XG/β-CD复合凝胶的溶胀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