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V元素的添加对高铬合金钢的组织形貌、析出碳化物、洛氏硬度、抗冲击能力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钢组织中包含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V的加入有利于细化合金钢的有效晶粒尺寸并增加大角度晶界密度。随着V的增加,组织中MC碳化物不断增加,同时C的消耗使M7C3碳化物细化、数量明显减少。细小MC碳化物的析出有利于阻碍位错的运动,使得合金钢的洛氏硬度有所提升。在抗冲击能力方面,V的加入极大提升了合金钢的室温冲击吸收功。在拉伸性能方面,随着V的加入,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和抗强度都有明显提升。研究结果表明,V元素可以综合改善高铬合金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制备4种不同碳含量Ti(C,N)基金属陶瓷,通过碳分析仪、氧氮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测试仪等仪器检测Ti(C,N)基金属陶瓷的合金碳、氧、氮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等,分析碳含量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增加,合金中氧含量降低,黏结相钴、镍中固溶的W、Mo、Ti含量降低,黑芯相减...  相似文献   

3.
采用铜粉、石墨粉和铁粉为原料,以Fe-74.8Mn-6.9C中间合金粉的形式加入Mn元素,制备粉末冶金Fe-x Mn-(2-x)Cu-0.3C(x=0,0.2,0.4,0.6,0.8,1。质量分数,%)低合金钢,研究Mn含量对该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加入含Mn中间合金粉对混合原料粉末的压制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随Mn含量增加,合金中孔隙的数量增多,尺寸变大;合金密度先升高后降低,Mn含量为0.4%时合金密度最大,达到7.24 g/cm~3;合金硬度先升高后降低,Mn含量为0.6%时硬度最大;合金抗弯强度下降,冲击韧性升高,Mn含量超过0.4%时二者变化均较小。因此Fe-0.6Mn-1.4Cu-0.3C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硬度(HRB)和冲击韧性分别达到57.4和8.80 J/cm~2,比Fe-2Cu-0.3C合金分别提高5.3和0.82 J/cm~2,材料呈部分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铝热反应法制备无昂贵合金元素添加的纳米结构白口铸铁,采用XRD、OM、SEM和拉伸及压缩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碳含量对纳米结构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含量增加,白口铸铁由不同形态的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其中层片状珠光体含量减少,粒状珠光体含量增加;层片状珠光体的片间距分别为165、231和250 nm。碳含量为3.5%,3.7%和4.3%的纳米结构白口铸铁的维氏硬度分别为552、577和575 HV,抗压强度为2 224、2 460和2 220 MPa,抗拉强度为383、416和245 MP,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伸长率为3%、2.5%和1%,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无昂贵合金元素添加的纳米结构白口铸铁的力学性能与Ni-Hard 2铸铁相当。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氮含量对3Ⅱ1479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满足550-590℃回火后的技术条件要求,氮含量应控制在上限,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均应控制在中下限;为满足640-680℃回火后的技术条件要求,氮含量应控制在中下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种常用应力函数的回归计算,认为双曲正弦函数的回归精度最高。以此为基础,确定了11种分别含Mo、Ti、V、Nb钢的激活能,进而建立了激活能与材料化学成分、原始晶粒尺寸关系的BP网络模型。并得出表观激活能随钢中碳含量增大而增大,随原始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氮含量对ЗП479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满足550~590 ℃回火后的技术条件要求,氮含量应控制在上限,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均应控制在中下限;为满足640~680 ℃回火后的技术条件要求,氮含量应控制在中下限.  相似文献   

8.
9.
为明确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最佳的配碳区间,配制了不同碳含量的WC-10Co复合粉末,并通过压制、烧结获得硬质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分析了碳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碳含量小于5.34%时,合金出现脱碳相;当碳含量大于5.50%时,合金出现渗碳相;当碳含...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了碳含量和退火温度对含有残余奥氏体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含有0.12%~0.4%碳,1,2%硅和1.5%锰的冷轧薄钢板进行临界区退火,在400℃温度下进行等温转变。在接近Ac1的温度下退火,接着在4000℃温度下等温转变100~300s,可使强度和塑性都达到最佳。极限抗拉强度的变化范围为590MPa(含0.12%碳的钢)~980MPa(含0.4%碳的钢)。总延伸率由39%变化到33%,在强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对脱敏态690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的强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质量分数在0.011%~0.033%的范围内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脱敏态690合金的晶界析出物形貌由细小半连续的颗粒逐渐转变为粗大分散的颗粒;主要析出物为M23C6富铬碳化物,M23C6析出物的质量分数从0.181%增加到0.541%。同时,随碳含量的增加,脱敏态690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从23μm减少到10μm;室温抗拉强度从702.5MPa增加到810MPa;屈服强度从300MPa增加到402.5MPa。细晶强化是690合金的主要强化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金属钕产品进行金相分析和硬度测试后发现,在氟盐体系电解法生产金属钕的过程中,碳含量是金属钕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也是影响金属钕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试验轧机和热处理炉进行了低碳Ti-Nb微合金钢的模拟轧制和卷取试验,研究卷取温度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钢的相变过程逐步由扩散型相变过渡到切变型相变,微观组织由等轴铁素体依次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由于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综合作用,卷取态试验钢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延伸率持续降低;卷取过程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强化导致卷取态试验钢强度高于空冷态试验钢,且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卷取态试验钢较空冷态试验钢强度的增量逐步降低;Ti-Nb微合金钢的卷取温度设定在560~630℃时,钢屈服强度744~754 MPa,延伸率19%~20.9%,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包钢2250mm热轧产线采用两段式冷却,设定不同的终冷温度对中碳合金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终冷温度由500℃降至100℃,试验钢金相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逐渐演变为“铁素体+马氏体”组织,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迅速上升,延伸率逐渐下降,当终冷温度达到320℃时,试验钢开始发生了马氏体转变。应市场需求,终冷温度设定为320℃时,试验钢在保证了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满足了客户45°冷弯试验性能合格。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设计了5种V-N微合金中碳钢,研究微合金元素含量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分析了析出相的结构、成分、尺寸分布和形貌,讨论了中碳微合金钢的沉淀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微合金钢的显微组织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微合金钢进行同溶析出处理的方法,考察了微合金钢的显微组织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对电工纯铁进行热轧后考察了品粒尺寸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在较弱磁场强度下,B8随晶粒尺寸、析出物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较强磁场强度下,B50、B100不会随晶粒尺寸和析出物尺寸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组织细化对中碳Cr-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粉  时捷  施哲  陈蓉 《钢铁》2006,41(8):55-59
通过循环热处理和改变奥氏体化温度两种方法获得不同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研究了不同晶粒尺寸对高温回火中碳Cr-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低于1 050℃时,实验钢的强度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相同的奥氏体化温度下,强度随着晶粒的细化而上升.在整个研究范围内,随着晶粒的细化,实验钢的韧性有一定的提高,塑性略有下降.晶粒细化显著提高了钢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高硼中碳合金钢中硬质相的形态和分布,在高硼中碳合金钢凝固过程中施加电压1600V、频率30Hz、脉宽不同的电脉冲,并研究了电脉冲脉宽对其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过电脉冲处理,高硼中碳合金钢凝固组织中马氏体片层间距变小,基体中W、Cr、Mo、V等合金元素含量升高,基体硬度提高;硬质相体积分数降低,片层状硬质相消失,网状硬质相产生断网现象,硬质相形态和分布也变得均匀。随着电脉冲脉宽的增加,断网现象先变得明显,后又减弱。在该试验条件下,脉宽为30μs时,断网现象最明显,硬质相的分布和形状也最均匀。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生产冷拔拉丝钢Q195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低碳冷拔拉丝钢(HL钢)以代替Q195。与Q195相比,该钢伸长率δ10。增加了7.2%,抗拉强度降低了70MPa。介绍了HL钢相关的生产工艺,探讨了钢中碳、硅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