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加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松动圈尺寸预测的模型。理论分析及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实用、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5.
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松动圈尺寸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松动圈尺寸预测的模型。理论分析及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靠、实用、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总结以前矿山巷道支护的经验,运用岩体开挖松动圈破坏机理,以现代支护理论的观点,在强调巷道支护中必须以岩体分类为依据的基础上,论述巷道支护形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深部巷道爆破开挖后由于爆炸冲击和原位应力动态卸载耦合作用,围岩内不可避免地产生松动圈,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对松动圈厚度进行超前预测显得非常重要。依托多座地下矿山松动圈测试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取300组有效数据样本。采用4种主流的超参数优化算法,即遗传算法(GA)、灰狼优化算法(GWO)、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樽海鞘算法(SSA)对XGBoost算法进行优化,并以此构建4种松动圈预测混合模型。采用R2、RMSE、MAE和MAPE指标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开展松动圈厚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最后,将最优的PSO-XGBoost模型应用于地下矿山运输巷道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在群体规模分别为90、70、60和100时,GA-XGBoost、GWO-XGBoost、PSO-XGBoost和SSA-XGBoost模型取得了最佳的预测表现。其中,PSO-XGBoost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4和0.8787,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相比基准模型(XGBoost、RF、SVM和LightGBM),优化后模型松动圈的预测精度和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镇城底矿为解决22602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泡沫铝释压材料、松木释压材料及置孔释压材料支护下巷道围岩的塑性区、垂直应力及位移变形进行分析,发现置孔释压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围岩的变形及破坏情况,支护取得良好效果,保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层理离层采集监测装置和测力仪,对围岩变形、锚杆和锚索荷载以及层理离层进行监测分析.利用围岩变形监测,获得了特厚煤层密集开采条件下5110巷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试验巷道收缩面积明显减小,对围岩变形和顶板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在大断面巷道掘进中,顶板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矿岩稳固性较差地段,不仅影响大断面巷道的使用年限也为矿山生产埋下安全隐患。为安全、高效的在松散破碎岩体和风化岩体中掘进大断面巷道,在点荷载试验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3D-σ数值模拟和现场松动圈测定,确定了最终的支护方案。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并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我矿大断面巷道的快速掘进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围岩在矿压波动和强采动作用下变形量大,影响井下综采作业安全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井下巷道围岩协同支护技术方案。在该方案中,综合应用锚杆支护、注浆改性和水力压裂技术,以实现在不降低巷道井下支护效率的情况下提升巷道的支护稳定性。在某煤矿井下拱形巷道支护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该井下巷道支护方案能够将巷道围岩两帮变形量降低49.1%,将巷道顶板变形量降低54.3%。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深度巷道掘进作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矿压波动和应力集中问题突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方案,综合运用高预应力高强锚杆支护、关键部位强力支护、全断面协同支护,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根据实际应用表明,新的支护方案能够将巷道两帮变形量降低76.9%,将巷道顶底板变形量降低75.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巷道围岩与锚杆锚索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详细地分析了锚索锚杆支护下巷道的变形量的控制,同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针对后煤层开采中冲击矿压显现等问题对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锚杆+钢带+锚索支护方案能有效地增加围岩的锚固力,从而使巷道围岩更加趋于稳定,为矿井的生产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巷道支护一直是阻碍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特别是在深部高地应力区,如何通过合适的支护手段控制巷道的变形,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特别关注的工程问题。针对金川二矿区高地应力破碎围岩这一特殊的地质条件,采用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和8种不同支护方式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巷道的变形破坏模式可划分为6种,分别为偏压变形、顶板下沉、顶板开裂、底鼓、边墙开裂和片帮,其中片帮是最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2)研究区巷道的变形破坏具有3个特征,分别为最大主应力主导性、大变形和显著的时间效应;(3)在支护方式中增加U钢支架、补充底部支护、增大锚杆长度及减小锚杆间排距几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支护效果。其中,增加U钢支架和底部喷锚网支护效果最显著,可以减小约70%的巷道变形量和塑性区;增大锚杆长度能更好地控制巷道的变形和整体稳定性,但优化效果不显著;减小锚杆间排距有利于巷道各部位变形和塑性区的控制,密集的锚杆布置能够有效改善围岩的完整性,且降低锚杆排距的支护效果更好。该项研究成果为金川矿区以及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地下工程支护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武钢某铁矿阶段大巷工程实例,对巷道轴向与水平主应力呈不同方向时分别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开挖后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大小一定时,其方向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巷道轴线的夹角越小越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随着夹角的变大,顶板的应力和变形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两帮的受力和变形受到的影响较顶底板要大,支护时应该特别注意;喷锚支护可以改善围岩的塑性区,控制顶板沉降和两帮位移,确保巷道的安全。研究结果为采矿巷道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回风大巷应用的原有支护方案存在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基于矿井回风大巷工程地质概况,分析了围岩变形机理,结合内外承载结构力学模型与耦合支护的原理及特点,对围岩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采用锚网索+注浆加固的支护策略,并详细设计了主要支护参数。通过进一步分析对比围岩支护方案优化前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可知优化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小,更好地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