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钼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其伴生元素组成较为复杂,我国储量最大的斑岩型钼矿床产出的大多是铜钼共伴生矿床,但因铜钼自然可浮性相近等特点,其分离成为当前铜钼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挑战。在铜钼浮选分离中,铜钼分离抑制剂的应用为其高效分离提供了可能。而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这对铜钼分离抑制剂的抑制性能和绿色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铜钼分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主要从黄铜矿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新型抑制剂、组合抑制剂以及辉钼矿抑制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简要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及在铜钼分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旨在为铜钼绿色高效分离药剂的研发和工业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铜、钼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二者主要来源于斑岩型铜钼矿。浮选处理该类矿石资源时,通常采用混合浮选-铜钼分离工艺获得铜精矿和钼精矿。然而,由于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接近,为了较好的将二者有效分离,常需加入一定量抑制剂以调控二者表面湿润性,进而实现高效铜钼分离。因此,抑制剂一直是铜钼分离的核心所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铜矿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和组合抑制剂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并展望了未来铜钼浮选分离的重点研究方向,旨在为实现绿色高效铜钼分离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铜钼浮选分离所使用的传统黄铜矿抑制剂存在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发出新型辉钼矿的抑制剂以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开发黄腐酸(FA)作为新型高效的辉钼矿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抑制剂浓度、矿浆pH、捕收剂浓度等因素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及铜钼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Zeta电位表征手段探究FA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浮选试验结果表明,FA在pH为4~12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辉钼矿的浮选,而对黄铜矿的浮选影响不大;FA能够显著地扩大辉钼矿和黄铜矿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在pH为9,FA浓度为200mg/L,SIBX浓度为20mg/L条件下,人工混合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黄铜矿回收率高达70.20%,辉钼矿回收率仅有16.83%。FTIR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FA能够克服静电斥力吸附在辉钼矿表面,并且FA与SIBX在黄铜矿表面存在竞争吸附,SIBX能够取代黄铜矿表面已吸附的FA,使其表面恢复疏水性,而SIBX几乎不影响FA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使辉钼矿表面保持亲水性,从而能够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5.
李炎君  曹沁波  张海钰  闫嫣  严文超 《矿冶》2023,32(3):24-33+100
方铅矿和黄铜矿的浮选分离主要采用抑铅浮铜工艺。但目前铅铜分离效率低,方铅矿和黄铜矿的分离仍然是选矿领域的难点。高效、有选择性的方铅矿抑制剂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相继研发出一批新型的抑制剂。针对方铅矿抑制剂进行总结,根据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和应用方式,把抑制剂分为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组合抑制剂、新型抑制剂四类。总结了近年来四类抑制剂的药剂结构特点、分选效率、作用机理,并对抑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硫化铜、铅矿物浮选分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魏明安  孙传尧 《矿冶》2008,17(2):6-17
在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日益增大的大环境里,人们对多金属复杂矿石的利用和研究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硫化铜、铅矿物的浮选分离进行总结,认为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优先浮选流程、混合浮选流程和等可浮流程,指出了常用的捕收剂和抑制剂等药剂制度。介绍了铜铅混合精矿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重铬酸盐法、亚硫酸(盐)法和其他多种方法。阐述了多种方铅矿抑制剂的抑制机理。对硫化铜、铅矿物的浮选电化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黄铜矿、方铅矿单矿物的电化学特性,综述了两种单矿物的人工混合矿的电化学分离条件以及电化学控制浮选和原生电位浮选的理论内涵,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硫化钼矿选矿中,铜钼分离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难题,绿色高效黄铜矿抑制剂的研发是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中原某地细粒嵌布型极低品位硫化钼矿,基于其钼分选指标差、铜钼分离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依次开发出了辉钼矿组合捕收剂、黄铜矿绿色抑制剂以及浮选起泡剂,采用“阶段磨矿-铜钼富集-铜钼分离”工艺流程,获得了钼品位49.72%、钼回收...  相似文献   

8.
新型有机抑制剂用于硫化铜铅矿物浮选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BKY-1,BKY-2在不同浮选条件下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抑制分离作用,并与传统无机抑制剂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KY-1,BKY-2药剂后,在矿浆自然pH值到弱碱性pH值条件下,对方铅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能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
硫化铜铅矿石的浮选分离问题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针对浮选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从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组合抑制剂和新型抑制剂四个方面,对硫化铜铅矿石浮选分离中铅抑制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分析指出,利用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开发出新型铅抑制剂,使用组合抑制剂是未来硫化铜铅矿石浮选分离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金属铜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效处理和高效利用铜矿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极大的意义,当前大多数硫化铜矿中含砷较高,砷一旦进入自然环境会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由于黄铜矿与毒砂的性质相近且铜离子会对毒砂起到活化作用,这导致铜、砷矿物分离成为一大难题。从砷的抑制方向出发,综述了当前铜砷浮选分离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硫化矿降砷抑制剂的应用、溶液离子对矿物的影响及机理、物理化学方法改性的应用。在抑制剂研究方面必须进一步研究其在矿浆中与矿物表面发生作用的机理,从而更加清楚地调控矿浆环境及改变矿物表面性质,增强抑制剂对毒砂的选择性。最后指出,发展新型药剂、采用特定方法改性、利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铜、砷硫化矿物的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差异是今后铜砷浮选分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型有机抑制剂RC在铜硫矿物浮选分离中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徐竞  孙伟  刘辉  张芹 《矿冶工程》2004,24(6):27-30
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RC 在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中的作用。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这种抑制剂在整个pH 范围内, 对黄铁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在黄铜矿的浮选实验中, 仅当pH ≈4 时, 抑制剂对黄铜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pH >4.5 时, 抑制剂对黄铜矿的浮选行为影响不大, 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人工混合矿实验表明:RC 能有效实现铜硫矿物浮选分离, 使得铜精矿品位达到24.73 %, 回收率为80.36%。整个研究表明:在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中, RC 不仅显示了很强的抑制黄铁矿的效果, 而且用量低、无毒、无污染, 是一种理想的铜硫选择性浮选分离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硫化矿浮选分离有机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硫化矿浮选分离技术及其有机抑制剂的研究状况,按分子量和类型将有机抑制剂进行分类,并分别讨论了有机抑制剂对硫化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普通的润湿药剂(如磺素木素钠、丹宁酸、气溶胶OT和皂角甙)成功地从合成混合物中分离4种重要的塑料,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缩醛(POM)和聚苯撑醚(PPE)。浮选有效地分离这些天然疏水聚合物可能要归功于表面活性剂造成的疏水性选择性地降低(以接触角下降测定)。在本研究选择的各种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借助浮选柱浮选试验确定的可浮性顺序是:PPE〉POM〉PC〉PVC。除PPE外,此  相似文献   

14.
铜钼硫化矿常常紧密共生而且可浮性相近,二者的浮选分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从工艺和药剂2个方面对铜钼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进行了介绍。铜钼浮选常采用混合浮选工艺,黄铜矿和辉钼矿在与捕收剂作用后,二者的可浮性差异减小,在对二者进行浮选分离前,通常先进行脱药预处理,以降低抑制剂的使用量。常见的预处理工艺有加热处理、浓缩脱药处理、氧化脱药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针对铜钼分离工艺存在的问题,选矿工作者提出了充氮浮选、浮选柱分离、脉动高梯度磁选分离、加温分离等铜钼分离工艺。介绍了铜钼浮选分离过程关键药剂抑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情况。无机抑制剂有硫化钠类、氰化物、诺克斯类药剂等,有机抑制剂有巯基类、硫代类、黄原酸类等。指出在进行铜钼浮选分离之前铜钼混合精矿的预处理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增加黄铜矿与辉钼矿的可浮性差异。现在工业上使用的铜钼分离抑制剂仍然存在易氧化、药耗大、毒性高、价格贵等缺陷,需要加大投入进行高效、低毒、价廉、易降解的新型浮选抑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矿石性质,并联系生产实践总结了二者分离的难点;根据国内外相关工业应用及研究进展,从药剂研发和生产实践两个角度简述了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分离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鉴于当前采用传统环保铅抑制剂用于铜铅分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环保有机铅抑制剂PD-1。通过单矿物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研究其对方铅矿以及黄铜矿的抑制作用差异,并与重铬酸钾等传统铅抑制剂的分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D-1在乙硫氨酯(Z200)作为捕收剂的铜铅分离体系中,能够抑制方铅矿的上浮而不影响黄铜矿的回收,从而实现铜铅分离。和传统铅抑制剂相比,PD-1具有用量少、毒性低的优点,有望成为重铬酸钾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黄铜矿和辉钼矿是两种典型的硫化矿, 其浮选分离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硫化矿易氧化, 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重要影响。黄铜矿、辉钼矿在浮选之前进行氧化预处理, 它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和不同类型的氧化产物, 这些原因使矿物的表面原有的性质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矿物固有的浮选行为, 实现黄铜矿和辉钼矿的浮选分离。论文介绍了黄铜矿、辉钼矿的表面特性, 分析了其表面氧化机理, 综述了铜钼硫化矿氧化浮选分离的研究现状, 旨在为铜钼硫化矿物绿色、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川 《现代矿业》2022,(3):113-116
为满足矿物高效浮选需要,针对矿物浮选中硫化铜、硫化锌的分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铜、锌矿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铜锌矿物优先浮选、铜锌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分离2种工艺,并探究了选择性捕收剂、抑锌浮铜及抑铜浮锌药剂的应用情况,发现黄铜矿本身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在酸性条件下闪锌矿的可浮性也较为突出.研究提出:在矿物浮选分离硫...  相似文献   

19.
李冬 《矿冶》2014,23(4):35-38
内蒙古某铜钼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钼和铜,其品位分别为0.032%和0.165%;铜、钼的氧化率分别为2.44%、0.92%,为原生硫化矿石。根据矿石的特性以及嵌布特性、嵌布粒度,试验对比了两种选矿工艺方案,一种是"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另一种是"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方案;采用铜钼部分优先浮选—铜钼硫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流程,钼粗精矿再磨、多次精选的原则流程。选矿闭路试验所获得的铜精矿产率为0.645%、品位21.66%、回收率84.69%,钼精矿产率0.055%、品位46.78%、回收率80.89%。  相似文献   

20.
CMSD是以硫化钠和硫氢化钠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一种新型铜钼分离浮选抑制剂。以黄铜矿和辉钼矿单矿物为对象,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CMSD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MSD在黄铜矿(112)面和(101)面发生化学吸附,在辉钼矿(001)面不发生化学吸附;CMSD在黄铜矿(112)面和(101)面上的吸附是通过CMSD中的HS-同时与这2个晶面上的Cu、Fe原子作用完成的;CMSD对黄铜矿的抑制是利用HS-吸附在黄铜矿的表面,降低黄铜矿的表面能,影响混合烃油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从而降低黄铜矿的浮游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