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作为化工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适时改变,培养适应新经济和新工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化工创新人才。本文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化工原理》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对未来化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化工工艺作为大学本科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工艺教学团队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进行了化工工艺课程绿色化、交叉化、工程化和国际化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表明,新工科引领下的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获得了积极的响应,为化工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要求化工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化工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化工类人才培养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教学改革符合新工科形势下化工类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行业迫切需要适应并能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构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及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化工专业复合型人才。本文从新工科的理念入手,针对许多高校存在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三者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实现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的现状,从大思想教育体系的专业培养角度出发探索我校三位一体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更好地建设新工科化工专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蒋松山  熊伟  何柏 《广东化工》2023,(1):232-234+203
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事关国民经济支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研究、应用型思维能力。传统的化工类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抽象、教材内容枯燥、学习方式单一、课程素材不足的问题。此外,化工类专业课程具有概念抽象、公式繁多,推导过程复杂的特点,急需寻求新方法、新思路用于化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因此,如何根据化工类课程的特点,丰富化工类课堂的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创新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何通过建设化工素材库、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模式等手段,将化工素材库应用于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并获得了教学成效与相关经验。根据化工类课程的特点,建设一个完善的、可供教师互相交流使用的素材库,用于丰富化工类课堂的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是一个有利于化工课堂教学升级改革的工程。  相似文献   

6.
刘芬  柏凌  向程  杨涛  严平 《化工时刊》2023,(5):74-78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建设有了新要求。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从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化工原理实验”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为工科实验类“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16)
全国各个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化工原理课程现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的要求。本文以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为导向,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中药制药工艺设计及新药研究与开发为主要特色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前准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以推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对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工程教育、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化工基础实验的教学过程必须主动适应新工业发展现状,更加强调课程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文章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解决化工产业发展出现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生态环境法制观念的化工类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环境法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环境法教育为例,主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改革环境法教学方式,培养跨学科教学师资队伍,进而探索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环境法制观念的复合型化工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新工科建设内涵和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分别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新工科应用型复合型化工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认识实习的基本现状,简述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情况,并就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提出了创新思考。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他们在专业认识实习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改善实践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化工领域应用型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新工科建设与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培养一批被行业认可的化工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为例,通过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与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剖析目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找准教学改革的“发力点”与“着力点”,基于 OBE理念提出了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协同实践平台、健全毕业评价体制等举措构建化工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建立高水平、全方位、可持续的新工科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资源不足、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偏弱、质量跟踪监控难等教学问题。我校化工专业经过5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提炼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应用型卓越化工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共建实践基地,提升化工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共推就业实现合作共赢;建设共享型实验资源,突出化工专业特色"的教学成果,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我校化工专业获批2018年国家新工科建设立项,标志着其卓越工程师培养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我校进入"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本科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发关于建设化工类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考:培养、引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聚焦研究与教学结合,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凝聚专业办学方向,凸显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激发引导学生专业兴趣,提升学习内生动力;践行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做好本科教学基础建设工作;注重产学研融合实践,培养具有新工科特色的、全球视野的卓越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15.
论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月生  夏祥翔 《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大学专业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养21世纪复合型化工人才的关键之一。目前我国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存着许多问题,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物理》课程作为福州大学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课程内容抽象、概念繁杂、授课学时有限等特点。为了提高课程的学习成效,从教学模式重组,构建知识体系入手;加强案例联系理论,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课程相关内容,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以科研实践反哺教学,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人才的课程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7.
简述当前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结合化工专业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分别从化工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因材施教模式的思考等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互联共享背景下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新思路,以期为同类高校及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过程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缓解现阶段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与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突出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化工过程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探究化工过程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课六大模块的化工过程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以渐进式双语教学为主,以在线慕课教学、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循证翻转课堂教学、CDIO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及“理论+纪律+实践+团队+创新”的五元考核方式。该模式对培养化工过程安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加快新工科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背景,化学专业应该更加强调应用性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提升传统理论授课的教学效果,深化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及探索。旨在提升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快速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加对各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训练,促进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加快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实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新工科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