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糖化反应作用机制、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的分类、糖化对皮肤的影响、抗糖化功效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用于抗糖化功效评价细胞模型的研究现状。根据各细胞功能不同,总结了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黑色素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5种类型的细胞在抗糖化功效评价细胞模型中的应用,分别针对糖化引起的皮肤屏障受损、胶原流失、色素沉着、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等问题。根据建模刺激方式的不同,总结了高浓度葡萄糖、甲基乙二醛/乙二醛、AGEs 3种刺激方式在糖化损伤细胞模型中的应用,分别针对糖化反应作用机制中的早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AGEs作用阶段。展望了用于抗糖化功效评价的细胞模型应用前景,以期对抗糖化功效评价细胞模型标准方法的建立提供实验基础以及抗糖化功效原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仿生发酵和无损破壁工艺,从青春双歧杆菌中获得一种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产物,通过和甘油,1,2-戊二醇混合后得到原料(BF),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损伤模型、面部泛红修护模型,通过检测对照组和样品组使用前、使用后皮肤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TEWL)、皮肤红度(a*)、皮肤血管密度的变化,对BF修护功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BF处理7天,TEWL值、a*值相比SLS组均呈现显著性下降,且皮下0.2 mm处的血管密度也呈现减少。在面部泛红的受试者人群上,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含3%BF的精华乳28天后,皮肤含水量显著上升,TEWL值、a*值均具有显著性下降。因此,BF具有修护功效,且皮肤多光束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系统可从血管密度上辅助评价皮肤红度。  相似文献   

3.
在草莓叶水提物(Strawberry leaf water extract,SLWE)制备基础上,测定SLWE成分,抗氧化活性、抑制非酶糖基化(NEG)能力,及SLWE对正常生长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细胞活率、透明质酸(HA)、人I型胶原蛋白(COL I)、羟脯氨酸(HY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评价SLWE延缓皮肤衰老功效。在中波紫外线(UVB)致HFF-1损伤模型基础上,测定SLWE对保护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MMP-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SLWE对UVB致HFF-1损伤保护机制。结果表明:SLWE富含Vc、槲皮素、绿原酸、没食子酸及儿茶素类物质,其中槲皮素含量12.86 mg/L,表儿茶素含量10.13 mg/L。SLWE自由基清除能力良好,清除不同自由基能力依次为O2-?>DPPH>ABTS>亚铁离子螯和>?OH;水溶液体积分数为1%的SLWE非酶糖基化抑制率为87.17%;体积分数大于3%的SLWE可提高HFF-1中HA、COL I和HYP含量(p<0.05),体积分数为6%的SLWE可降低MMP-1含量(p<0.01),说明SLWE具有提升皮肤含水量,增加胶原含量,抑制胶原降解,实现延缓衰老的功效;在SLWE对UVB致HFF-1损伤保护模型中,SLWE可有效降低因UVB刺激而产生的ROS,体积分数6%的SLWE可显著降MDA,抑制MMP-1表达,提高SOD活力,说明SLWE有助于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生物活性多肽护肤品的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活性多肽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生物活性极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理功能。多种生物活性多肽与皮肤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增殖和迁移有关,它们能够提供皮肤养分,延缓皮肤衰老,促进皮肤创面修复。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表明,将生物活性多肽添加到美容化妆品中,可以有效地与皮肤细胞发生作用,发挥其突出的美容护肤功效,对于护肤品功能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A、B两款修护霜的临床功效,研究角鲨烷、神经酰胺和植物甾醇类修护功效。每组至少选取30名面部肌肤干性或极度干性受试者,分别使用两款试验产品28天。采用皮肤水分流失测试、乳酸刺痛试验、Visia-CR型面部图像采集后分析皮肤泛红程度(a*值)。结果表明样品A修护霜(空白样品)仅仅具有降低皮肤敏感度的功效,样品B修护霜(含有角鲨烷、神经酰胺和植物甾醇类的样品)可以显著性降低经皮水分流失、皮肤泛红和皮肤敏感度,表明样品B更具有皮肤修护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一、动物性成分类1.明胶(1)组成及制法 明胶是胶朊经水解反应后得到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它是一种衍生蛋白质,分子量在1.5~25万之间。胶朊亦称骨胶朊,是构成脊椎动物皮肤、筋、软骨等结缔组织的白色纤维状不溶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对一款针对熬夜型皮肤所设计的护肤精华开展人体功效研究,从仪器探头测量、图像采集、医生评估及受试者自评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筛选日常有熬夜习惯(经常每晚12点后睡觉)的受试者,分别对其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皮肤经表皮失水率(TEWL)、皮肤血红素含量、皮肤颜色(红-绿)值a*值、皮肤油脂含量以及痤疮体积等进行分析,结合皮肤科医生评估及受试者自我评估对该精华进行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熬夜受试者连续使用该护肤精华7天后皮肤的出油情况及痤疮体积得到了显著改善;连续使用28天后,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TEWL值、血红素含量、皮肤颜色皆有改善,与使用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该护肤精华具有保湿、修护、舒缓、控油和祛痘多重功效,可高效解决熬夜人群皮肤干燥敏感等问题;医生评估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整个测试过程中无受试者感到不适,表明该产品温和无刺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熬夜人群脆弱肌肤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Aza-Wittig反应。碳二亚胺与酚类化合物在碱性催化条件下成环,合成了3-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胡嘧啶-4(3H)-酮(PTP)。在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PTP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PTP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过程。PTP与BSA的结合反应为自发进行,反应中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两者的结合位点数为1、结合距离为1.78nm.PTP的加入对BSA构象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斑马鱼技术研究依克多因和羟基积雪草甙组合物的舒缓功效,其方法:对斑马鱼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SLS)暴露诱导斑马鱼皮肤炎症的发生导致中性粒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向皮肤表面增殖和迁移,建立舒缓功效评价模型。在炎症模型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皮肤炎症反应程度成正相关,炎症的消退会伴随着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减少。本文通过计算受试物对斑马鱼中性粒细胞的抑制率,进而评价受试物对炎症的舒缓功效。结果显示:依克多因和羟基积雪草甙组合配比在设定质量浓度下能够抑制斑马鱼炎症皮肤表面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具有舒缓功效。结果表明,依克多因和羟基积雪草甙组合配比在设定质量浓度下具有舒缓功效,为其在化妆品配方开发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蛋白质沉淀体系——加压CO2-乙醇-水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机溶剂抗溶剂与高压气体等电沉淀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实验以加压CO2为挥发性酸,乙醇为助沉淀剂,对BSA的等电沉淀进行了研究.由实验结果可知,本方法可使BSA处理浓度提高,CO2操作压力降低,其中乙醇既具有促进沉淀的作用又具有降低BSA缓冲能力的作用.蛋白质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操作条件下,BSA未发生不可逆的构象变化,能保持稳定.这些结果对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及其在蛋白质等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领域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蔓越莓、薰衣草、卡卡杜李、雪绒花和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复配为美白植物提取物组合(BIRCRosée美白精粹WT100),研究该组合通过抗氧化、抗炎、维持皮肤屏障与抑制黑色素生成及转运作用途径相结合的美白功效。通过将美白植物提取物组合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与α-熊果苷进行功效对比,再通过3D黑色素皮肤模型平台对表观色度、表观亮度及黑色素含量下降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综合美白功效,并与曲酸进行功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美白植物提取物组合(BIRC-Rosée美白精粹WT100)在原浓度时,对酪氨酸酶抑制率高达98.99%,远高于α-熊果苷;在3D黑色素皮肤模型能够有效提升表观色度及亮度,同时可减少皮肤中黑色素总量,显示出显著的美白功效。  相似文献   

12.
几种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评价常用皮肤美白剂的美白效果,我们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株为受试细胞,对熊果苷,曲酸,甘草提取物和Vc衍生物等4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种美白剂(10ug/ml,30ug/ml,50ug/ml,70ug/ml,100ug/ml)明显抑制细胞生长(P<0.01),使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改变细胞形态,但对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不明显(P>0.05),提示:4种皮肤美白剂均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酷氨酸酶活性改变的关系不大,在皮肤美白剂功效评价中应重视细胞中黑色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竹红菌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在生理pH值条件下,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H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UV—Vis吸收光谱中HA的吸收峰蓝移,表明HA的存在使BSA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的存在对于HA的荧光发射峰具有一定的影响。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为1.65×10^12L·(mol·s)^-1,表明HA与BSA相互作用发生在HA与BSA分子外部的氨基酸残基之间,与BSA分子内部结构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ELISA 竞争(cELISA)法检测残余牛血清白蛋白(ESA)。方法 以BSA免疫家兔,获得高滴度的抗BSA血清;以BSA包被酶标板作为固相抗原,以梯度稀释的BSA为游离抗原,二者竞争结合抗体,以游离抗原浓度对数作为横坐标,相应吸收值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由对应样品的吸收值,可以求得样品中BSA含量。结果 当检测200、50、20和5ng/ml样品时,其试验内变异系数分别为4.5%、7.8%、5.8%和 14%,试验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4%、8.8%、3.3%和30%。本试验还证明人血清白蛋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交叉反应较低。结论cELISA可初步用于疫苗中残余BSA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对自研美白面膜产品进行临床功效测试,评价其美白效果。选择32名有效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每隔2 d使用一次美白面膜,连续8周,同时停用其他美白护肤品或面膜。分别于使用前0周及使用后2,4和8周,测试志愿者面部含水量、黑红度、L~*值和b~*值,并拍摄VISIA的正面、左侧和右侧面部图片。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美白面膜,能够显著提高皮肤含水量,提高皮肤亮度L~*值和皮肤ITA°值,降低皮肤黑度和黄度b~*值,同时还能够降低皮肤毛孔、皱纹及纹理分值,即美白面膜具有良好的美白、使皮肤细腻、减少皮肤皱纹和纹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在防晒配方中加入具有舒缓作用的活性物,并研究了其人体法测定SPF和PFA的功效。结果表明,在不添加额外防晒剂的条件下,防晒配方中加入Sym Relief 100和Sym Calmin能够有效减少皮肤受到日光照射后的炎症反应,提高最终人体法测得的防晒指数SPF(14.2%)和PFA值(28.6%),从而来达到提高紫外防护的目的。此发现对于新型防晒产品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1HNMR波谱法研究了苯甲酸钠(SB)、维生素C(VC)及葡萄糖(Glu)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胃蛋白酶(Pepsin)结合的主要部位。结果表明,SB与BSA、Pepsin的结合部位为SB分子中的苯环片段,除静电相互作用外,主要以芳香环间π-π电子堆积作用方式相互结合。VC与BSA、Pepsin的结合部位为VC分子结构的乙二醇支链片段,而葡萄糖则以整个分子与BSA、Pepsin结合;VC、葡萄糖主要以分子间氢键方式与蛋白质结合。3种物质分子与BSA和Pepsin结合部位H原子的化学位移改变幅度不大,推测3种物质分子在蛋白质分子上的结合部位可能处于临近蛋白质分子表面的亲水区域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桦褐孔菌发酵液作为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及功效性,以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人体斑贴试验对桦褐孔菌发酵液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斑马鱼胚胎模型及14天人体试用验证桦褐孔菌发酵液的舒缓、修护功效。结果显示,体积分数63%的桦褐孔菌发酵液对斑马鱼胚胎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抑制率为35%,对其损伤尾鳍生长促进率为16%;桦褐孔菌发酵液喷雾人体使用14 d后,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血红素指数、皮肤红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安全试验及人体试用均无任何皮肤刺激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新型防晒黑功效的化妆品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基于皮肤晒黑的光生物学反应机理,通过系统探索皮肤黑化特征及客观测试指标变化趋势,构建了一种紫外诱导-黑化前产品干预的新型防晒黑评价模型。以2倍MED单次紫外照射诱导,照射后即刻起连续9天涂抹测试产品,测试时间点为照射前、第5天、第7天、第10天,以皮肤肤色(ITA°值)和皮肤黑色素值(MI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不同部位、不同紫外照射剂量等实验条件的影响,对防晒黑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祛斑美白功效化妆品功效评价,并与我国现有祛斑美白功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估祛斑美白化妆品的防晒黑功效,且具有试验周期短、成本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含硅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湿法合成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凤娟  常虹  韩玉芳  庞敏 《硅酸盐学报》2007,35(9):1194-1199
将硅(Si)掺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晶格中能有效提高HA的生物活性.用湿法合成了含硅的羟基磷灰石微粉(Si-HA).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等对Si-HA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形貌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Si元素溶入HA晶格中,使HA晶胞参数和结构发生变化.随着Si含量的增加,HA中-OH和PO43-的吸收峰呈减弱趋势,证明SiO44-部分取代了PO43-.FTIR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i-HA与BSA作用后的PO43-吸收峰和蛋白质内源的荧光光谱明显减弱,在Si-HA荧光光谱中出现了蛋白质的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吸收峰,吸收峰随Si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与纯HA与BSA的作用相比,Si-HA与BSA的作用更强,说明Si-HA中的Ca2 ,PO43-,SiO44-与BSA之间发生了相互溶解、吸附和键合等作用,证明Si-HA与生命物质蛋白质之间具有高的反应活性.本文详尽阐述了Si-HA的生物活性及其与BSA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