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的大中小3种不同容积的高炉的风口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风口调节措施对鼓风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口鼓风参数分布规律与热风围管中各支管位置处的压力分布规律一致,高炉风口尺寸相同时,各风口鼓风参数也不同;高炉圆周方向各风口的鼓风参数存在最大及最小值,对于不同容积的高炉,达到最值的风口位置也随之变化;总风量增加时,风口不均匀性增加,大高炉鼓风动能不均匀性最大。总风量不变时,减小某风口的面积,该风口的风量、鼓风动能并未增加;风口长度的增加对高炉鼓风参数的调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高炉送风系统的供风均匀性,以某厂3 200 m3高炉送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总鼓风量、风口直径对系统供风均匀性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改善方案。结果表明,在初始风口尺寸条件下,28#和12#风口的鼓风动能明显小于其它风口,鼓风动能最大差值为11.91 kJ/s,整体均匀性指数为2.31,系统的供风均匀性不佳。将28和12#风口调整成130 mm后,整体均匀性指数降为0.87。在此基础上,增大所有风口直径和降低总鼓风量,均能小幅度改善系统供风均匀性,但平均鼓风动能下降较大。将送风系统的28#风口直径调整为127 mm、12#风口直径调整为130 mm、26#和30#风口直径调整为132 mm后,系统供风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鼓风动能最大差值降为2.27 kJ/s,整体均匀性指数降为0.45。 相似文献
3.
4.
新钢10号高炉采用北京神网SW-FK型风口成像摄像仪统对风口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将获取的风口内部视频传输至中控室,操作人员通过视频画面监控风口焦炭分布情况、喷煤流股情况和其他异常状况。操作人员通过风口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获得风口摄像系统对炉况监控、异常情况处理及对高炉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方法对鞍钢2 580 m3高炉各风口风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该高炉在不同风口参数下各风口风量均匀分配的情况.结果表明:在风口直径相同的条件下,高炉风口风量分配并不均匀,沿围管圆周的4个对称方位处风口风量较大,各风口风量的标准偏差为1.12.结合风口直径相同条件下及鞍钢现场生产风口风量的分配规律可知,风口风量的均匀分配需要同时考虑风口调整方位、风口调整幅度及相邻多风口调整等参数.根据以上原则提出调整鞍钢高炉风口参数的新方案,此方案下各风口风量标准偏差可降至0.67. 相似文献
6.
中阳钢铁1 780 m3高炉在2018年采取“焦包矿”的布料模式,常出现气流稳定性差、出现出格铁、炉温大幅波动、压差升高就会悬料等炉况不稳现象,且利用系数偏低,自开产以来年平均日产不超过3 800 t,故在2019年从入炉原料、装料制度、风口布置上不断地进行攻关突破,实施操作制度优化措施,经多次反思、尝试后,在2022年终于取得可喜的成就,连续一个月日均铁水产量达到4 500 t,且炉况压差下降、气流稳定性增加,2023年平均日产基本在4 400 t左右。 相似文献
7.
8.
已有生产实践表明,用评价顶装焦的方法评价捣固焦适用性较差。为了准确掌握捣固焦真实热态性能,实现捣固焦和顶装焦在高炉中的安全、经济使用,在研究现有焦炭评价方法及捣固焦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开发了山钢高炉用冶金焦性价模型。该模型采用数据归纳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焦炭的10项常规指标(平均粒径、焦末(粒径小于25 mm)比例、全水分、挥发分、灰分、硫分、冷热态性质(M40、M10、CRI、CSR))和捣固焦的6项结构性指标(高温反应后强度CSR1300、光学组织指数OTI、显微强度MSI、结构强度SSI、假相对密度d、碳化学结构d002)纳入模型,通过构建捣固焦6项结构性指标与冷热态4项性质指标(M40、M10、CRI、CSR)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对捣固焦冷热态4项性质指标进行修正,实现了捣固焦、顶装焦评价方法的统一。该模型已在山钢1 880 m3高炉进行应用,模型给出的预测结果对各类型焦炭的科学使用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江西新余钢铁总厂600m~3高炉中修时炉体破损情况及其特点,对中修后的炉体维护与高炉操作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天钢铁1580m3高炉鼓风湿度波动大的状况,采用了脱湿鼓风技术。8号、9号高炉应用实践表明,脱湿效果明显,鼓风湿度正常稳定在9~11 g/m3,最低为8g/m3,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稳定在2290℃左右。与脱湿鼓风前相比,日产量增加78.26t/d,焦比降低3.21 kg/t,煤比上升7.62kg/t,燃料比下降16.33kg/t,煤气利用率提高1.46个百分点。高炉采用脱湿鼓风技术,对提高入炉风量,稳定理论燃烧温度,以及提高煤比、降低焦比、增加日产量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鼓风机吸入侧机壳、管壁结露的问题,为避免腐蚀,需要在相应位置加设保温层。 相似文献
11.
新钢300m~3高炉炉龄晚期,通过调整炉缸热制度,寻求合理操作炉型,维持合理煤气流分布,实行标准化操作等措施,实现了强化操作,冶炼强度由0.944t/m~3d提高到1.10t/m~3d,平均日产由441.81t/d提高到了510.62t/d。 相似文献
12.
13.
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在炉顶布料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了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特点和功能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改造。改造前,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有着液压回路较多以及控制回路单一等结构特点;存在液压系统故障率高、漏油、振动和噪音以及不便于检修及维护等缺点;改造后,通过增加液压备用回路或者备用阀台[1],可以在不停产休风的情况下对液压回路进行更换检修,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了振动和噪音,减少了液压系统的漏油。结果表明,通过对高炉炉顶液压控制系统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间接的提高了钢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16.
江承伟;李阳;王智超;张守良;郑冕 《山西冶金》2025,(3):182-184
山钢1号5 100 m3高炉在2023年8月进行中修后重新投入生产,然而初期出现了产量低而能耗高的现象。为了实现降低能耗和提高产量的目标,对该高炉采取优化装料策略、增强炉缸反应活性及提升铁水中硅含量稳定性等多项措施。实施相关措施后,高炉内部气流分布更加均匀,炉体结构保持良好,实现了低碳排放与高效生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串罐式无料钟炉顶是高炉布料的主要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其系统组成,旋转溜槽是其主要工作部件,上部调节的预期目标依靠灵活的溜槽布料来实现,相关装置主要包括:称量罐、受料斗、阀箱、布料器,并配置了均排压系统、液压系统、气密系统、冷却系统等,串罐式设计保证料罐中心线与高炉中心线一致,避免了下料和布料过程中的粒度和体积偏析,使料面形状更容易控制,更能发挥布料功能潜力,有利于高炉上部块状带煤气化学能和热能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李骏峰;盛敏江;沈龙龙;洪伟 《四川冶金》2025,(1):51-54
受热风炉拱顶烧穿及漏水小套影响高炉频繁休复风,造成炉况下滑,炉缸工况恶化,后引入炉缸活性指数探究炉况工况变化与炉况稳定性的关系,通过对低风温冶炼条件下高燃料消耗以及炉缸不活的炉况进行调剂研究,得出活化炉缸是恢复炉况的前提,故采取加快炉缸焦炭更新,堵风口缩小风口面积、锰矿洗炉及提渣比降铝等措施活化炉缸,并配合料制适应性调整匹配全铸铁冷却壁炉型变化,提高鼓风动能,打透中心,保证两道煤气流合理分布,最终实现高炉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指标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中金公司1 680 m3高炉停炉前炉况优化调整工作,停炉方案制定,炉顶雾化打水系统调试及停炉过程中各项操作参数的控制。此次停炉实现了安全快速停炉,全程无放散并且实现TRT全程运行发电,为节能环保安全停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由于九钢3号1 780 m3高炉炉缸侧壁环炭局部测温点以及与之对应的炉缸冷却壁、炉壳外部温度均出现逐渐升高趋势,开始威胁到高炉正常冶炼生产,故停炉进行大修。在开炉生产过程中,坚持“快速加热炉缸、提高料柱透气性、适时引气、出好第一炉铁”的原则,采用铁口预埋氧枪以及快速降硅等技术,通过一系列精心的开炉准备工作,并制订科学合理的开炉方案,实现了安全顺利开炉和快速达产达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