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中,从跨学科课程整合和课程内整合两个层面进行课程内容整合重构,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开展应用研究,以期能够促进五年制高职课程的改革,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质量。那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搞好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课程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师职后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一门选修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要求日益迫切的今天,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到参加职后教育的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怎样设计和编写教材?教材编写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将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什么样的编写形式可以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我们在教材设计和编写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整合,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方法 :在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和改进课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技能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结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对深化教学结构改革、优化教学效果、革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指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能够给学生带来哪些好处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革辉  王平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2(6):1426-1426,1447
在不断强调提高学生素质,拓广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引起了不少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兴趣。随着数学软件的成熟,使得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激活语文阅读教学,以及激活后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形态与功能等,将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激活语文阅读教学,以及激活后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形态与功能等,将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各高校都在不断地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对深化教学结构改革、优化教学效果、革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手段越来越显得陈旧而力不从心."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策略,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样的课程适合整合?课程整合的关键是什么,技术吗?……面对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许多教师像一个个好奇而困惑的孩子,激情之余又感到无所适从,孤立待援. 很多人认为,课程整合就是"用电脑和网络上课".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教育学博士黎加厚教授的观点则更有代表性.他认为:所谓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融进课程教学中,作为课堂资源的一部分辅助教学;它的实质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即应该站在教学的角度看整合;在整合中,技术是手段,不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更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在教育中应用技术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真实情境中学习。Flash软件在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现在较方便实现动态真实的情景,提高了人机交互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Flash在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优势,以及Flash课件实现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冲击,职业学校教育应该怎么改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职校教学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全面优化和推动各个学科的教学,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本文从职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如何有效地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技术如何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才有效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职校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使高校教育在思想方法和课堂结构模式上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将构建起新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状况,分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如何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作了探讨,力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期推进高校教育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用技术开设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目的的,但目前开设情况不理想,老师普遍认为是一门难教的课程,面对通用技术与其他传统科目的特殊性,老师和学生如何适应新教材,如何配合才能把这么课程吃透理想并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对此本文从老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出发探讨教学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截止到2001年年底,全国有90%以上的高中、70%以上的初中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的要求,2001~2005年期间,陆续在全国的普通高中和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最迟于2010年,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将告别粉笔和黑板,多媒体软件、网络等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手段。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怎么上?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个性化的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终生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学环境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又该如何进行评价?……这一切都将有待我们思考与探索。在我们的“思考与探索”栏目中,将为你介绍的是一些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亲身实践,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创造的火花,感受到一线教师们那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让我们在实践中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课标终于在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下出台了.课标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目标,意味着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本质在于素养教育.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综合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艺术课程就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新的课程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由于艺术课程是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在实施艺术课时,教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例如,如何理解、解决艺术课程中综合的问题,避免课堂上各种艺术形式大量堆积却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如何解决艺术教育中知识技能的教学?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又有明确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由此可见,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