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定量评价实验室测量的密闭取心饱和度与地层条件下饱和度的差异,寻求适合珠江口盆地(西部)高泥质含量储层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本文分析了造成密闭取心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因素,认为常规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未考虑高黏土含量的影响,这是造成实验室分析的含水饱和度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常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核磁资料法与常规物性法对实验室测量的原始饱和度结果进行黏土水校正,消除高泥质含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一种改进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利用本文方法对该地区X4井的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岩心饱和度与核磁测井饱和度吻合很好,可使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平均增加约7%。  相似文献   

2.
在对普通取心分析资料油水饱和度分布进行分区回归的基础上,可得出一个或多个油水关系式,再按照数理统计原理分别进行统计校正。统计校正扩展了分析校正的适用范围,只要含油含水饱和度交会点具有分区分布和线性分布特征,就可对密闭取心分析点或非密闭取心分析点进行校正。应用结果表明,与分析校正方法相比,统计校正方法可获得比较符合地层真实情况的含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3.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低渗致密气藏含气饱和度评价一直是困扰勘探开发评价的难点。压汞等常规岩心分析方法难以准确确定含气饱和度,与常规岩心分析相比,密闭取心测量的含水饱和度更接近地层真实情况,但是也存在水挥发的问题。为了准确刻度含气饱和度,分析了密闭取心岩心分析含水饱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了3种岩心处理方法的不同,提出了考虑岩石孔隙形变的基于低渗致密气藏密闭取心挥发量实验的含水饱和度校正方法,完成了西湖凹陷某构造5井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总校正量10%左右。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适用于东海西湖凹陷低渗致密气藏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  相似文献   

4.
在调整井中密闭取心数据是研究剩余油分布最准确、直接的资料,新鲜岩心剩余油饱和度分析对于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尤其是剩余油潜力和分布研究非常重要。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不能保持油藏条件,使得实验室内岩心油、水饱和度分析结果与地层条件下的真实值有较大误差,必须进行校正。结合SZ油田实际情况,建立密闭取心剩余油饱和度校正方法,通过分析密闭取心饱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水淹级别的饱和度分布区间进行分类统计,给出一套在地层条件校正前提下的基于统计回归的饱和度解析校正方法,经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常规用于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校正的数学模型中有关分流率的计算参数复杂,资料有限条件下很难取准。通过岩心相渗资料拟合得到计算分流率的经验表达式,替换常规模型中复杂的分流率理论表达式,得到了一种改进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在南海东部海域X油田密闭取心井的应用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校正后的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与毛管压力资料确定的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吻合较好,两者绝对误差小于4%,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方法消除了常规模型计算分流率时多个重要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使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更为简单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常规用于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校正的数学模型中有关分流率的计算参数复杂,资料有限条件下很难取准。通过岩心相渗资料拟合得到计算分流率的经验表达式,替换常规模型中复杂的分流率理论表达式,得到了一种改进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在南海东部海域X油田密闭取心井的应用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校正后的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与毛管压力资料确定的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吻合较好,两者绝对误差小于4%,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方法消除了常规模型计算分流率时多个重要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使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更为简单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密闭取心饱和度受测量环境、挥发脱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测量值与地层原始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石炭系东河砂岩油基泥浆密闭取心资料,分析了密闭取心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在地面与地层环境下由于孔隙体积和流体体积变化引起测量饱和度损失的校正方程。通过覆压孔隙度实验建立了覆压孔隙度校正方程,对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覆压校正,校正结果表明,原油体积系数比孔隙体积变化对含油饱和度的校正影响更大。应用密闭取心饱和度覆压校正数据回归确定降压脱气过程中的油、水剩余率,在对××1井的实验中发现该井石炭系均质细砂岩储层的油、水剩余率差异较小。在岩心实验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通过覆压孔隙度校正与降压脱气校正建立了油基泥浆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密闭取心和饱和度测试过程中,岩心中的流体存在一定的损失,Y井常规密闭取心油水饱和度测试结果和地下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必须进行校正,而传统校正方法的油水等比例散失原则存在不合理性。此文提出一种新的校正方法,将蒸馏法饱和度测试后的岩心组成长岩心,在地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物理模后取至地面条件进行蒸馏法饱和度测试,对油水饱和度的损失比例进行了标定,完成了对Y井密闭取心饱和度测试资料的校正。校正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分析表明,长岩心水驱油校正结果准确可靠,有助于油田水淹层的判断和开发调整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密闭取心井岩心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密闭取心井岩心油、水饱和度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测取的这类资料普遍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大大降低了该资料的利用价值。为此,本文在统计和研究江苏油田密闭取心井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了这类资料误差的统计规律,根据这种统计规律,本文推导出一种校正油水饱和度资料的方法,并编制了一个使校正工作简便、快速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的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密闭取心井岩心流体饱和度分析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室内岩心常规分析测得的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真实油水饱和度。分析了影响室内岩心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相关因素,以胜利油区2 口密闭取心井为例,通过室内实验模拟降压脱气过程,重点研究了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降压脱气、孔隙压实和测试方法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进行实测含水饱和度校正,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利用校正后的油水饱和度资料,有助于准确地判断油层水淹状况,有效地提高油气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储层的油、水过渡带往往较大,可动流体通常为油、水两相,在常压密闭取心时,发生降压脱 气,油、水两相均有减少,导致密闭取心饱和度求取困难。生产中通过蒸发实验对此进行校正,而未进行蒸 发校正的区块往往导致昂贵的密闭取心资料的浪费。通过采用一种不需要进行蒸发实验的低渗透储层密 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即根据储层品质指数与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散失量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储层品 质指数对储层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储层的校正系数进行研究,以获取不同的校正系数。经分 析化验和生产动态数据验证,该方法对低渗透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求取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将未作蒸发 实验的密闭取心资料充分利用,获得了准确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为测井解释饱和度提供了对比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稠油油藏密闭取心井资料较少的问题,采用饱和度损失校正的方法对水基泥浆取心井残余油饱和度测量结果进行校正,补充了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取心井冷冻取样资料建立了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计算出了阿拉新-二站地区S油层中纯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了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储量规范的要求,满足了稠油油藏储量参数计算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保压取心岩心分析与核磁共振实验等常规实验方法在测定油水同层型致密油原始含油饱和度中的缺陷,对比了岩心含油饱和度与原始含油饱和度差异,明确了实验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键为岩心离开地下原始状态后流体压力释放引起的挥发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散失。通过设计挥发性物理模拟实验与密度系数校正,以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四段致密油密闭取心井位X井储层样品为实例,恢复了原始含油饱和度。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最终原始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43.1%,主要分布在40%~50%之间,相比密闭取心样品抽提含油饱和度平均值23.3%以及分布在10%~30%之间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砂岩颗粒电阻率、粘土颗粒电阻率和粘土胶结指数对太东地区HB电阻率模型计算饱和度结果的影响,并确定这些参数在该地区的合理取值范围及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分散泥质砂岩的有效介质HB电阻率模型对密闭取心井XX井进行含水饱和度解释,并将模型解释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计算饱和度误差较小、合理可靠,可用于太东地区含水饱和度的测井解释中。  相似文献   

15.
储层环境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应用先进的模拟储层条件下岩石电阻率测试技术,利用保压密闭取心技术取得具有保持原始地层饱和状态的储层特征岩心,在储层环境下系统地研究了岩石电阻率与温度、压力、饱和度等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对饱和原油及饱和水样品进行对比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流体饱体和介质在岩石电阻率测试中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储层环境下岩石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而且可以通过饱和原油样品电阻率测定来确定储层含油饱和度。此项研究首次把保压密闭取心技术获得的岩心应用到电阻率测试技术上,开辟了电阻率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密闭取心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胜利油田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老区地下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使密闭取心效果越来越差,直接影响到增产挖潜措施的制定。从1995年开始,对特高含水、特高渗透率、特疏松地层进行密闭取心技术攻关,将保形取心工具和密闭取心工具合二为一,组成新的保形密闭取心工具。采用防钻井液污染岩心的取心钻头、优质WHC-3密闭液、优质钻井液和平衡压力钻井技术等措施,试验7口井,取心进尺485.10m,岩心收获率93.77%;累计分析取样2131块,岩心密闭率达到85%,对开发后期残余油饱和度与驱油效率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及油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其它地层物理特征变化规律有较好的认识,从而为增产挖潜、改善水驱效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宝文  周永炳  刘国志 《石油学报》2006,27(Z1):151-154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经葡西油田古109试验区11口井单层射孔资料验证,图版解释符合率为82%。该图版为油水同层油藏开发中确定开发井完井下限和界定开发井射孔层位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