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扭辫法和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热固性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无皂水溶胶的固化过程。共聚物上的弪基和羧基与固化剂(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上的甲氧基在不同温度区间交联,在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的存在下,羟基交联温度低于羧基。共聚物水溶胶交联固化时间随固化温度升高而缩短,用Arrhenius式求得其固化活化能为51.8kJ/mol。用抽提法考察了固化时间和固化剂量对固化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复合乳液水溶胶的转化及其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种子聚合法合成核壳型丙烯酸腹复合乳液,并转化成水溶胶。测定玻璃化温度对核过 合乳液进行表征。考察了聚合方法,丙烯酸用量,氨化温度等对乳液及其水溶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交联丙烯酸酯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研究了复合胶粒核(Ⅰ)、壳(Ⅱ)组分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以及复合胶粒粒径大小和分布对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复合聚合物乳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大时,体系的表观粘度下降,粒径分布对乳液表观粘度的影响与这种分布中一定质量胶粒的表面积大小相关连,胶粒壳(Ⅱ)组分结构和胶粒形态的变化对体系的表观粘度影响较大,该复合乳液体系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性涂料室温固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HDI齐聚物及两者交联体系 变行为,测定了三者的剪切应力(τ)-剪切速率(D)、表观粘度(ηa)-剪切速率(D)及lgτ-lg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溶胶、HDI齐聚物的汉动指数n近似于1,属牛顿型流体,而水溶胶/HDI齐聚物交联体系的n〈1,属非牛顿型流体,并且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拓展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领域,探究聚合反应条件对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按照单因素法研究了固含量、聚合温度和反应pH值对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分析仪(TG–DSC)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条件,当聚合温度为75 ℃时,可以合成黏度为10~14 mPa.s的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 结论 该丙烯酸酯乳液在包装用胶黏剂和功能性膜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及含氟单体2-(N-甲基全氟辛烷基磺酰基)乙基丙烯酸酯(FM)为功能性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稳定的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检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成膜性以及乳胶膜的相关性能.研究表明,硬软单体配比为1:1~1:1.5范围内,乳胶膜的成膜性能较好;引发剂用量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降低;含氟单体量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随之增强,乳胶膜的拉伸强度随之增大,断裂伸长率随之减小.通过液体在乳胶膜表面接触角大小的变化,表明热处理有利于含氟共聚物中的含氟链段在乳胶膜表面富集;随着含氟单体量的增加,乳胶膜表面自由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HDI齐聚物及两者交联体系的流变行为,测定了三者的剪切应力(τ)~剪切速率(D)、表观粘度(ηa)~剪切速率(D)及lgτ~lg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溶胶、HDI齐聚物的流动指数n近似于1,属牛顿型流体,而水溶胶\HDI齐聚物交联体系的n<1,属非牛顿型流体,并且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型含氟丙烯酸酯的制备及防水防油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十八酯(OD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得了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多元共聚物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研究了共聚乳液膜表面的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共聚物膜的表面能显著降低,当全氟单体的含量达到25%(质量分数)时,其表面能降低到19.99 mJ/m;并通过热处理表明了含氟单体随温度、时间增大更容易向表面富集的现象,当达到60min,120℃时水和油接触角分别达到了110°和83°。  相似文献   

9.
多层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多步种子聚合法合成多层核壳共聚物复合乳液,以MAA和EA二元共聚物为种子乳液,在其外部依次包覆丙烯酸酯聚合物,获得了以交联网络型吸水膨胀性聚合物为核的多层核壳乳液。对不同阶段聚合物的吸水性能的研究表明,种子聚合物吸水性能最强,MAA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均对吸水性有影响。随包覆层数的增加,吸水性能降低,核壳聚合物的吸水性能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说明温度影响水对壳层聚合物的渗透,该核壳乳液成膜后得到的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能,且聚合物的遮光性随核聚合物吸水性能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壳层聚合物的Tg越高,膜的遮光性能越大。  相似文献   

10.
含高分子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与常用的低分子乳化剂以及高、低分子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和力学性能测定,表征了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含纯高分子乳化剂或低分子乳化剂的体系,其Tg均小于两类乳化剂的复配体系,且转变含量的增加,Tg下降,有模量E′下降,拉伸强度下降,复配体系乳液膜的拉伸强度大于非复配体系的拉伸强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的合成及粒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工艺和单体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微胶乳。考察了乳化剂、电解质、丙烯酸单体和氨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稳定性和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乳化剂总量或提高SDS/NP-40配比,得到的微胶乳粒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粘度增大;添加少量电解质,可以有效地降低微胶乳的粘度;适量丙烯酸单体参加共聚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降低乳胶粒径.但过多会影响胶膜的耐水性;氨化反应不但没有降低粒径,反而有所增加;微胶乳的平均粒径控制在40nm~60n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成膜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PS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在不同基材上的成膜情况,并对共聚胶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进行了考察.由于该共聚乳液同时存在着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所以它在不同的基材上成膜可导致其膜表面的组成成分不同,因而导致其耐水性和附着力也随基材而异。结果表明,亲水性的聚氨酯组分均富集于胶膜内部,但胶膜底层聚氨酯组分的含量却随基材的不同而不同。在憎水且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共聚胶膜的耐水性良好;共聚胶膜的附着力在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也良好。  相似文献   

13.
P(St-MMA-AA)多孔胶粒聚合物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t-MMA-AA)乳胶粒。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碱、酸处理后胶粒体积增大了37%,平均每个胶粒上有8个微孔  相似文献   

14.
水性室温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流变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种加料方法合成了含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功能单体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添加己二酰肼,获得单组分室温可固化乳液,并对两种乳液的流变性作了研究。研究发现,乳液的表观黏度(aη)、稠度系数(K)、零剪切黏度(0η)随DAAM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流动指数(n)则减小;两段均预乳化法的aη、K、0η均大于仅一段预乳化法。  相似文献   

15.
颗粒统计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的表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了颗粒形状和大小的表示、粒径测定、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表征等问题,用实例比较了3种粒径分布较典型的乳液样品的各种平均粒径差异;根据粒子数计算公式的含义分析和统计平均粒径的物理意义,认为用于计算粒子数的平均粒径应为体均粒径,提出有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固含量乳液(St/BA/AA)的合成、乳胶粒径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滴加预乳化液的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固含量高达65%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共聚物乳液,并系统研究了乳化剂含量、固含量、单体配比、功能单体浓度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子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及功能单体浓度增加,乳胶粒粒径减小,分布变窄;增加固含量、单体BA用量,乳胶粒径增大,分布加宽.高固含量(St/BA/AA)乳液的平均粒径在150 nm~500 nm范围内,粒径分散系数为1.06~2.5,乳胶粒子呈多分散分布.  相似文献   

17.
采用GPC、SEM法等研究了配方优化前后悬浮聚合聚氯乙烯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颗粒形态。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上述试样的加工流变性能,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直接试验设计,得出了回归方程和优化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组分与配比的新型复合分散体系,可以得到颗粒特性和加工流变性能优异的PVC树脂,并且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体后滴加的方法,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红外光谱,DSC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有机硅含量对共聚产物力学性能,吸水率的影响,证实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比纯丙烯酸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