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爆炸技术与低渗透油气藏增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爆炸技术引入石油行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低渗透油藏的增产方面,涉及到了射孔、高能气体压裂等多个领域。总结了井内爆炸技术、核爆炸技术、高能气体压裂、爆炸松动、复合射孔、复合压裂以及水力裂缝“层内爆炸”采油技术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造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利用爆炸技术,尤其是水力裂缝层内爆炸采油技术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造的研究做了展望,并提出了利用射孔、高能气体压裂、“层内”爆炸技术的联合作业是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的最优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朱建新  王巧 《测井技术》2011,35(2):160-163
孤岛油藏馆陶组上段沉积韵律多变,每个地质层段,甚至同一层段的不同部位其岩性、物性、渗透性都不相同,采用普通射孔技术时原油采收率低.提出针对不同物性的地层,在其他射孔参数不变(最优的孔深、孔径、射孔方位等)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孔密进行优化射孔.对应用变孔密射孔技术调整产液剖面、提高水驱、聚驱效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孤...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射孔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孔可实现井筒和测试的全部产层之间连通,有效的射孔孔眼对于正确评价油气层、提高油气井产能和提高油气藏产出程度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射孔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复合增效射孔、双复射孔、套管外射孔和超正压射孔等国内外的射孔新技术。在调研国内外射孔工艺技术现状和新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部分射孔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情况等,并对国内外的射孔新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火烧油层(火驱)技术已成为辽河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主体接替技术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厚层块状普通稠油油藏、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以及超稠油油藏厚层油藏在火驱过程中火线超覆严重,影响了火驱开发效果。重点针对制约火驱开发效果的注采井射孔技术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认识了厚层火驱二次燃烧现象,通过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认识了厚层油藏平面及纵向火驱动用状况,并应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厚层常规火驱、重力火驱注采井射孔层段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不同火驱方式注采井射孔优化方案。该研究可为厚层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固井射孔完井方式的需要,胜利油田在开发实践中形成了水平井全井段射孔技术、水平井分段射孔技术、水平井不均匀射孔技术,以及水平井射孔与限流压裂优化技术.介绍了水平井射孔参数优化技术的原理,建立了水平井变孔密分段射孔的井筒流动数学模型.根据油藏特性、测井资料、井身轨迹、固井质量等资料,优化设计水平井分段数量、段长、射孔方位角等射孔参数,可发挥各射孔段的开发潜能,提高最终采收率.水平井射孔参数优化可控制限流压裂的裂缝延伸,降低破裂压力,与裂缝设计相结合进行分段限流压裂,可提高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率及采收率.该射孔优化技术在胜利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砂岩底水油藏,无论是在见水时间、开发机理,还是临界产量等方面,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以上方法在综合考虑抑制底水锥进效果和油田开发效益方面均不是很理想。为解决该问题,A.K.Wojtanowicz提出了井底循环排液(DWL)技术开发底水油藏的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油井的临界产量,而且延长了油井的有效生产时间。基于DWL技术建立机理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上部射孔段日产液速度,下部射孔段注入与排出液体速度,注入与排出射孔段距离和油层与底水厚度比对油藏采出程度的影响。实例证明:上部射孔段日产液速度和下部射孔段注入与排出液体速度相等,注入与排出射孔段距离较大,油层与底水厚度比较小时,油藏的开发效果较好。为利用DWL技术合理、高效地开发底水油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低效油田乌5井区油藏物性差、射孔层段多单层薄、射孔跨度大的特点,在投产时都需要进行压裂改造。为了提高射孔层段的动用程度,2004年在该井区进行了11井次的限流压裂试验,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限流压裂工艺技术是提高低效油田乌5井区压裂增产效果的有效技术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疆油田储层复杂,存在使用射孔器盲目性和适应性差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复合增效射孔技术的发展现状、适用性和优缺点分析,研发了FHDP102新型复合增效射孔器,并完成采油井和注水井射孔完井136井次,对比217井次常规射孔,对比层达231层。实践研究表明,使用FHDP102新型复合增效射孔器较常规射孔,主力油层采液强度提高幅度1.97%~873.96%,吸水指数提高了16.0%~156.4%,产液强度和产油强度平均值提高了108.8%和12.2%;高渗裂缝发育型砂岩油藏中采液强度、采油强度比常规射孔井分别提高了46%、369.7%,增产效果显著。但是,对于超低渗的油气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防砂完井工艺要求,定向射孔技术经过不断研究、试验,先后研制出73型、89型、102型、127型及140等不同类型的外定向和内定向射孔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套管射孔防砂完井工艺需要。该项技术自1994年3月始,截止至2005年6月底,共实施水平井定向射孔防砂完井147井次,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文从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原理、技术进展、技术适应范围及施工工序方面介绍了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现状。该文以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产量为分析基准,从边底水、稠油等油藏定向射孔防砂完井生产资料数据统计方面,分析了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应用效果。并对水平井定向射孔井段长度,运用部分射开水平井产能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算,应用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另外对水平井定向射孔防砂完井底水锥进影响因素,从水平井布孔方式设计及水平井井身轨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理论计算和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水平井射孔井段长度应当针对不同油藏的不同地质条件优化设计。水平井井身轨迹、定向射孔布孔方式,应根据油水界面位置优化设计。该文认为必须加强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与不同类型疏松砂岩油藏内在关系研究,加强水平井定向射孔技术与钻井工艺、完井工艺、采油工程等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以达到射孔技术与地质技术、地层评价技术、防砂完井技术和生产采油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水平井完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近年来胜利油田的水平井完井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由过去单一的固井射孔完井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套适合多种油藏类型、保护油气层、提高水平井产能及采收率的综合工艺技术,具有完善程度高、完井成本低、防止油层二次污染、提高油井产能及油层采收率的优点。同时,对短半径侧钻水平井、分支水平井、大位移水平井等特殊水平井完井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大胆地尝试,并获得了成功。阐述了目前水平井完井技术的不足,指出了今后胜利油田水平井完井技术将向保护油气层、优化水平井井段及射孔长度,优化防砂方式及防砂工艺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油藏开发特点和油井生产特点,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洼38块东三I薄到层油藏进行研究,以改善其高轮次吞吐开发水平,通过绘制综合解释图版,从开发和工艺技术相结合的角度优化适合该类型油藏特点的开采技术,单注单采,复合防砂和优化射孔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出砂严重的薄互层油藏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为实现薄互层有效开发,提高剩余储量动用程度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陇东油田底水油藏特征,确定了水力喷射钻孔的合理位置;根据油田的实际油藏参数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水力喷射钻孔井产能的因素,研究了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射孔孔深、射孔孔眼半径、射孔数和油层厚度等因素对油井的产能均有影响;水力喷射钻孔的孔深越深,射孔半径越大,射孔数越多,产能比就越大;且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在薄油层的开发效果好于厚油层。在底水油藏实施该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底水锥进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射孔是油气开发的一道重要工序.为适应油气开发对象和作业要求的变化,射孔经历了打开油气通道、保护油气层以提高完井效果、与增产措施结合以进一步解放油气层的角色变化.在此过程中,发展了负压射孔、复合射孔、联作射孔、超高温超高压射孔、定面/定向/定方位/定射角射孔、分簇射孔等系列技术及配套工艺,发挥了提升完井效果和增产改造效果、保护油气层、提高作业效率的作用.通过梳理当前的射孔技术现状,查找中国与国外的技术差距,结合中国油气开发形势和特点,提出射孔发展建议,推动技术进步,使射孔能够更好地为油气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射孔完井是中国海上油田使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完井方式,为海上油气资源发现、提高油气井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石油特色射孔技术体系的发展与进步,总结回顾了中国海上油田射孔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射孔参数优化设计、高效射孔、射孔联作、特殊射孔等海上油田射孔关键工艺技术应用现状,从深层/超深层射孔、老油田剩余油挖潜与产能恢复、常规射孔工艺与压裂酸化联作、井下工况条件下的射孔参数检测评价及优化、射孔评价与智能射孔、构建为地质油藏射孔的新理念和新认识等方面对未来海上油田射孔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建议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研发适应中国海上油田开发需求的射孔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完善、升级和发展增产型海上油田特色射孔工艺技术体系,以期为中国海上油田的持续增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复合增效射孔技术是将射孔和压裂造缝两项技术合为一体,利用炸药和固体推进剂的燃速差来实现先射孔后造缝的目的。它能一次完成射孔和高能气体压裂两道工序,做到在射孔的同时对近井地层进行气体压裂,形成多条微裂缝,并可解除钻井、固井、射孔等过程对地层的污染,从而改善近井地层导流能力,提高射孔完井效果。为正确评价该技术在河南油田采油一厂低孔低渗油藏的应用效果,分不同的区块先后实施了26井次,通过和与之相邻且油层物性非常相近的常规射孔井的射孔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射孔技术对提高低孔、低渗油藏产能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八面河稠油断块油藏采收率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八面河油田稠油断块油藏特点,提出了交替注水注稠油、利用海水回注、改变完井射孔和防砂技术提高油层温度、合理调整生产压差等五项提高水驱采收率、增产稳产措施,这对于同类型稠油油藏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油藏类型多。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出砂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的各种防砂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点:机械防砂法井筒内留有筛管和封隔器,井下工具打捞困难,修井作业费用高,而且为油田生产后期各种增产措施的实施带来困难;管内防砂减小了内通径,影响油井产能及各种井下工具的下入;化学法防砂对地层伤害严重,防砂有效期短,易受层间矛盾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它将射孔和防砂2个工艺过程1次施工完成,简化了施工程序,保护地层不受伤害,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18.
稠油生产中井不同的射孔层段可用以控制一定范围内蒸汽波及情况,因而达到提高采收率与目的,和许多普通原油油藏中依靠射开全部有效厚度以获得最大流动能力相比,这种方法是与之全然不同的新概念,其原因一是在原油油藏条件下,注汽时稠油和束缚水实际上是不流动的,注汽能力取决于诸如缝隙一类的小通道;二是蒸汽具有超覆(上窜)的趋势,会导致纵向扫油效率低。本文介绍有关砂岩油藏中生产井射孔层段对汽驱动态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为了使用商业性油藏热力模型器,我们专门研究了两个参数,即一是被定义为油层纯砂厚度除井距的纵横比,二是射开层段百分率。研究结果表明:蒸汽超覆的情况,在厚油层的底部通过限制射开层段的长度可以提高油汽比(OSR);然而对于小纵模比的油层,由于射孔层段对油气比影响小,因此,优先采用较长的射孔层段。但是,对于蒸汽下没的情况,射井层段对油气比是没有影响的,在汽驱项目中,这种联系可以由重力泄流和压力梯度两种驱动力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9.
堵塞球分层压裂的投球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堵塞球分层压裂是改造层间非均质特征较为突出的多层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套管射孔井。建立了射孔井地层破裂压力模型,以计算各目的层的起裂压力,确定出起裂顺序。建立了投球分压排量控制方程,确定投球分压最小控制排量;结合射孔孔数和孔眼直径进行堵塞球的设计。以川西气田某井为例,计算了多层压裂的破裂压力,确定了对于不同射孔长度时的投球控制排量。  相似文献   

20.
河流相储层是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载体,该类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大,砂泥互层频繁,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构型不同、构型要素形态机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6种组合模式,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搭接型构型要素组合模式、油井射孔方式及油层厚度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对于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