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自66年Frant用氟化镧单晶试制成功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简称氟电极,下同)以来,氟电极已广泛应用在水质,生物化学、医学、岩矿、冶金炉渣、环境保护、物理化学等各个分析领域。生长氟化镧单晶的方法有坩埚下降法和直拉法。氟化镧单晶主要用来作激光  相似文献   

2.
用氟化镧单晶薄膜装置的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由于它具有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测试稳定、操作简便和能在连续自动基础上使用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氟的直接测定和作电位滴定的指示电极。近年来氟电极在我国发展相当迅速,已在环境保护、地质、医药卫生、饮水、地震预报、冶金、化工等部门广泛应用。我们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导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  相似文献   

3.
白云鄂博铁矿中氟的测定方法,国内普遍仍采用硝酸钍法和锆盐法来测定。由于这些方法存在着终点不易判断,与氟反应不是化学计量、放射性污染等弊病。我们通过试验证明,采用La—EDTA络合滴定法测氟,能满意地应用于铁矿中不同含量氟的测定。氟与镧反应是化学计量的,氟量1~60毫克之间、其镧/氟比值基本是一致的。欲使氟与镧生成的氟化镧沉淀完全,需保持溶液pH在1.5~3.5之间,可选用百里酚蓝或间甲酚紫、二甲基黄、对硝基酚、甲基橙等指示剂来指示。加热煮沸可促使沉淀凝聚。过量的硝酸镧于pH5.6~6.0醋酸钠缓冲溶液  相似文献   

4.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测定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该法由于使用的仪器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度,目前正受到国内外广大分析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发现虽然很早,远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了指示溶液PH变化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即PH玻璃电极。半个多世纪后,1951年Elsenman首先研究和试制了对Na~ 及其它一价阳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的玻璃电极,但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迅速发展还是在1966年Frant和Ross提出以氟化镧单晶制备的氟离子选择性电极问世以后,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用来迅速测定对于其  相似文献   

5.
刘春  郝茜  崔爱端 《冶金分析》2013,33(7):68-72
探讨了水蒸汽蒸馏分离-富集氟的条件,建立了EDTA滴定法测定氟化镝中氟量的方法。试样经高氯酸分解后,在140~170 ℃的温度下进行水蒸汽蒸馏,溶液中的氟富集于馏分中,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煮沸馏分使氟离子与过量的氯化镧充分反应,待溶液冷却后,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六次甲基四胺-盐酸为缓冲溶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剩余镧离子,计算得出氟量。干扰试验证明,样品中的稀土、铁、钙、铝、硅等干扰元素可有效与氟分离,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方法用于氟化镝中氟量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48%。对氟化镝实际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同碱熔融-EDTA滴定法一致。  相似文献   

6.
氢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熔融分解稀土抛光粉样品后,热水提取,将氟与稀土等金属离子分离,分别以茜素氨羧络合腙分光光度与氯化镧络合容量法测定氟离子。以流程空白为参比,在pH 5.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氟离子与茜素氨基氨羧腙显色剂络合显色,于分光光度计630 nm处进行比色测定,建立茜素氨羧络合腙分光光度方法测定氟离子含量;在pH 2.6~3.0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镧标准溶液,使氟生成氟化镧沉淀,过量氯化镧标准溶液在pH 5.5的六次甲基四铵缓冲溶液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建立氯化镧络合容量方法间接测定氟的含量。通过两种方法回收率验证及与国标方法—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比对验证方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高坂和铃木研制出一种新的使用二氧化铈膜的稀土离子选择电极(参见日本化学学会公报1979,52,3455—6)。 铈在55%CeO_2-45%粘合剂内的浓度最符合能斯脱(Nersnt)理论。将该电极对溶液中的三价镧、镨、镝、镥和钇的灵敏度就活度作图获得约为58毫伏的斜率。最佳pH范围为3—5.5。钡和锆对电极没有干扰,但碱金属的干扰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稀土》2015,(6)
以碳酸镧铈为原料,通过氟化和煅烧来制备含氟稀土抛光粉。采用XRD、TGA-DTA、SEM、激光粒度分布仪、比表面积仪对煅烧过程中的相态结构和颗粒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氟化碳酸镧铈在煅烧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主要过程,包括脱水、碳酸盐分解成氧化物、从氧化镧铈中形成氟氧化镧铈。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得样品的XRD和粒度分析结果证明中温(650℃)和高温(1000℃)煅烧产物的不同点在于氟氧化镧铈的形成与否和颗粒的形貌和团聚程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颗粒团聚程度增加,并在1040℃出现急剧增加,而团聚粒子与分散粒子相比,团聚粒子中因为固溶了更多的镧而使其结晶度更低。增加分散颗粒的比例和煅烧温度可以提高氟氧化镧的形成比例,提高抛光效果。据此,提出了两阶段煅烧法用于提高合成抛光粉的抛光效果。采用该法制得的样品具有更高的抛光速率和较好的抛光质量。  相似文献   

9.
《稀土》2017,(4)
采用添加造孔剂法制备多孔钛,并且加入微量氟化镧以期得到高孔隙率高强度的多孔钛。选取三种不同粒径的钛粉做为原料,分别制备多孔钛,并且加入氟化镧探究其对多孔钛的影响效果。随着钛粉粒径的减小,多孔钛的开孔率、孔隙率随着下降,孔径尺寸略有减小;且多孔钛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随之增强,但不同粒径的多孔钛,氟化镧的增加效果不同,而细化晶粒是氟化镧能增强多孔钛力学性能的原因。综合考虑,C组(粒径最小)制备所得的多孔钛力学性能最佳,其中氟化镧的添加量为0.3%(质量分数)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分别为157.84 MPa和3.73 GPa,抗弯强度为66.62 MPa。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两种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含量氢氧化镧对聚丙烯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氢氧化镧的空白试样相比,添加不同种类氢氧化镧试样的垂直燃烧等级明显改善,都由原来的V2级提高到UL-94 V0级,极限氧指数由原来的27提高到30左右,增加了3个单位左右,最多的增加了4.5个单位.综合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两项指标,实验确定氢氧化镧的最适宜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通过热重分析,初步探讨了氢氧化镧阻燃材料的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11.
氟防治工作中氟的测定一般采用蒸馏法、扩散法,但操作烦琐,干扰因素多,灵敏度和准确度均差。自氟电极问世后,已在这方面得到了应用,但对血清(浆)中氟的测定的详细报导我们尚未见到。为了防治氟对人体的损害,我们参考了前人的工作,对用电极法测定血清(浆)中氟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摸索。本文叙述了用电极法直接测定血清(浆)中氟的方法,并对电极在不同介质  相似文献   

12.
在用煤渣作为电解质的试验中,比较了亚铬酸镧和亚铬酸钇的电化学腐蚀。这些试验是作为材料研制和试验计划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其目的是寻找磁流体动力发电机电路的电极。在电化学试验中,铬酸盐制作的电极(阴极和阳极)部份浸没在熔融的电解质中,电流经由电解质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通过(电流密度大致为1A/cm~2),电极在电化学试验环境中暴露几小时,然后将电极和电解质从试验温度(1723K)冷却到室温。  相似文献   

13.
1977年稀土矿物装运量超过1977年47%,生产回升到几乎等于1973——1974年的记录水平,精矿价格平均提高15%。精矿供应氟碳铈镧矿、独居石和磷钇矿是工业应用中所用稀土的主要来源。氟碳铈镧矿是产自钼公司(加里弗尼亚油公司联盟的子公司)在芒特帕斯矿的一个露天矿。该矿的采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氟化锰和氟化铵作为沉淀剂除去硫酸锰溶液中钙镁的反应原理以及最优工艺条件,探究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搅拌时间、静置时间、沉淀剂用量对除杂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氟化锰作沉淀剂时,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4,反应温度为80℃,搅拌时间60 min,静置时间12h,当MnF2用量在2.5R(R为理论用量)以上时,Ca2、Mg2+的沉淀率可以达到99%和98%.用氟化铵作沉淀剂时,当NH4F用量为1.5R(R为理论用量)时,Ca2、Mg2+的去除率分别为69%和54%;当NH4F用量大于5R时,Ca2、Mg2+的沉淀率才可以达到93%和9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磷酸镧粉体,通过垂直燃烧研究磷酸镧对膨胀阻燃剂(IFR)协效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磷酸镧与IFR添加总量为25%阻燃效果最好。控制磷酸镧与IFR的添加总量(25%)不变,通过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成碳量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研究添加磷酸镧量对阻燃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3%磷酸镧对IFR协效阻燃效果最好,不仅降低了IFR的添加量(由25%降低到22%),而且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由原来的29提高到31,垂直燃烧等级达到了UL-94 V0级别,成碳量由原来的1.46%提高到7.1%,拉伸力学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初步探讨了磷酸镧的协效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电渣炉上进行了提高充填比、配合高电阻渣的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充填比并运用低氟或无氟渣,可以显著降低电耗,明显提高熔化速率。对一吨电渣锭充填比由0.24提高到0.605并换高氟渣(70%CaF_2 Al_2O_3)为低氟渣(15%CaF_2—CaO—Al_2O_3—MgO),比电耗平均可以降低839度/吨,达到936度/吨。由于大充填比的电极端头变平,金属液滴细化,结晶条件良好,因此电渣钢的冶金质量仍然优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硝酸和氢氟酸溶解样品,高氯酸冒烟赶氟避免生成氟化稀土沉淀,选择La 333.749nm、Ce 456.236nm、Pr 417.939nm、Nd 406.109nm及Y 371.030nm作为分析线,扣除背景点消除基体干扰,运用干扰系数法克服谱线间干扰,通过基体匹配法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铝硅活塞合金中镧、铈、镨、钕和钇。结果表明:镧、铈的测定范围在0.01%~2.00%,镨、钕、钇的测定范围在0.005%~2.00%,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8。方法中各元素检出限为0.0003%~0.0018%。实验方法用于测定稀土铝合金合成试样中镧、铈、镨、钕和钇,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50%~2.4%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4%~105%之间。实验方法用于含有稀土的铝合金标准样品中镧、铈、镨、钕和钇的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值相吻合,测定的稀土总量RE与认定值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熔盐电解法制取高纯金属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氟盐体系熔盐电解法生产稀土金属工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生产的单一稀土金属产品相对纯度(RE/IRE)一般在99%~99.9%,稀土总量(TRE)一般在99.8%以下。本工艺试验通过对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条件等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成功地生产出了高纯度(La/TRE>99.99%,TRE>99.8%)的金属镧产品。  相似文献   

19.
张红  王素梅  王丹 《冶金分析》2020,40(11):97-101
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中氟含量为1%~8%(质量分数),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处理样品时操作繁琐不易掌握。实验选择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混合熔剂高温(750℃)熔融样品10min,再用水浸取过滤,使氟全部转至滤液中并与稀土分离,调节酸度为pH 2左右以过量镧沉淀氟,煮沸1~2min,在六次甲基四胺-盐酸缓冲体系下用EDTA滴定剩余镧,间接测定样品中氟含量。实验方法用于测定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中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88%~2.9%;方法用于标准样品抛光粉GSB04-3426-2017中氟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分别按照实验方法和国标GB/T 20166.2—2006中的方法对标准样品GSB04-3426-2017和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实际样品中氟进行测定,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除了材料自身改性研究外,应用研究也是高容量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以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硅碳复合材料和导电剂的形貌特征,以电化学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形貌的复合导电剂(片状与小颗粒、类球形与小颗粒、纤维状与小颗粒)对硅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形貌和颗粒大小与活性材料本身差异较大的导电添加剂有利于改善电极导电性,提升电极循环性能。气相生长炭纤维和炭黑颗粒在电极的表面和截面分散均匀,组成三维导电网络。气相生长炭纤维和炭黑颗粒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改善硅/石墨电极的循环性能。硅碳电极20周(电流密度0.15 m A·cm~(-2))的容量保持率增加了8%,较大电流密度下(0.75m A·cm~(-2))其容量保持率由78%提高到90%。类球形石墨-炭黑颗粒复合导电剂使得Si/C电极的首次库仑效率提高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