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海相下组合"构造背景、生储盖发育、演化、保存以及典型实例的剖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叠置区"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具备长期生烃、多期次生烃的条件,同时该地区志留系高家边组大套海相泥页岩构成良好的油气封盖层。进一步研究认为,下扬子地区是印支期拼合到欧亚大陆的古板块,古板块的主体部分是历次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区,即下扬子中央稳定带,此中央稳定带位于盐城—南黄海一带的广大区域,是下扬子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区域上先断后坳的构造演化造就了盆地的双层结构,先陆后海的沉积序列形成了盆地的多类型沉积相组合,地壳厚度向南逐渐减薄造成了几个坳陷带热演化的不均衡。在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下,多期成盆结构发育多套烃源岩,断坳叠置复合盆地发育陆、海相两大套储盖组合,多期构造活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圈闭,油气围绕富生烃凹(洼)陷呈"北油南气"分布,并在二级构造带上复式聚集。综合研究认为,富生烃凹(洼)陷控制该地区的油气分布,烃源岩及其热演化的差异性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分带性,复合输导体系和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油气的复式聚集。基于油气的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提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策略:对于已证实的富生烃凹(洼)陷,要坚持以复式油气勘探理念为指导,实现二级构造带立体饱和式勘探;对于潜在的富生烃凹(洼)陷,要从区域地质研究入手,系统评价其油气资源量,优选二级构造带,实现新区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3.
丰谷地区位于川西坳陷中段东北部,构造位置位于孝泉-新场-丰谷隆起带的东端,现已成为川西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区域。该地区在侏罗系沉积前发育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因此,丰谷地区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具有“早生早储,早生晚储,自生自储,储调结合”等特点。通过对丰谷地区最新资料的剖析,探讨了该地区油气成藏的规律,提出了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气藏的勘探目标建议。认为丰谷地区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充足,其南部和西南部如果具备较好的圈闲及保存条件,则很有可能获得中江地区的油气注入,从而形成一种“他源自储”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苏皖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皖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在苏皖下扬子区具有一定的条件,陆相中新生界覆盖区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地区,在"高形变、差保存"的区域地质背景中寻找相对"弱形变、好保存"的有利勘探区带是海相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对留地区4个构造带的地层、构造、生、储、盖及后期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指出大断层和油源控制了构造带的油气分布,小断层只对构造带内的油气水分布起控制作用,而构造背景、沉积体系及生储盖配置关系决定了非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结果导致各构造带的油气富集程度相差悬殊,其中留地堑带油气富集程度最高,西地垒带、东反向屋脊带次之,西顺向屋脊带最差。指出留地区滚动勘探潜力在于寻找“墙角”式断块油藏、深层  相似文献   

6.
�������Ѵ����γ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东营凹陷构造格局基础上,研究了陈官庄—王家岗地区的区域断裂展布及第三纪应力场背景,探讨了陈王断裂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认为该断裂带是在第三纪由区域右旋张剪应力背景下,使该区基底断层继承性活动与斜坡带的重力作用共同形成的雁行状断裂构造带。该断裂带控制了王家岗油气田的形成及构造特征,进行了含油气区块划分,认为该油气主要富集于“北部高断鼻带”和“中部地堑带”的沙二段,并指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南江地区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气的有利区域。指出南江地区金溪构造亚带、李子坪构造亚带及乐坝构造亚带为有利油气勘探区,高塔构造亚带为较有利油气勘探区,桥亭-诺水河冲断构造亚带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从构造、断裂系统、沉积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冷东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提出构造活动控制生储条件;断裂系统控制圈闭和油气聚集;多期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有利构造与岩相带匹配是油气富集的关键。油气分布具有“上稠下稀、东稠西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黄桥地区是下扬子有利含油气区,后期改造强烈、构造复杂,制约着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黄桥地区经历3期构造运动叠加,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逆断层和褶皱,组合成多种构造样式。通过区域构造和三维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合其成因,主要分为挤压构造、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3种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将黄桥三维区分为西北斜坡带、中部隆起带和东南低凹带3个构造区,指出中部隆起带构造稳定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张强凹陷长北地区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凹陷前辛断裂背斜构造带为凹陷的油气富集构造带,长北地区位于该带的北端,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具有两套烃 源岩系、多个储集体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式”为主。区内断层十分发育,油气运移条件好;油藏类型可分断裂背斜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喷发岩潜山裂缝油藏等四类。文章从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储集层条件、油藏类型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长北地区油气聚集带的主要含油气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旨在对其他凹陷及类似该构造带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下扬子地区的青龙群地层分殷坑组、和龙山组、扁担山组和东马鞍山组.前三组属下三叠统,后者属中三叠统.根据“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对青龙群各组进行了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研究.殷坑期与和龙山期的古地理面貌以浅水碎屑岩台地、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斜坡和深水盆地为特征,海水自南而北加深.在扁担山期,深水区域不断向北收缩,浅水区域向北扩展,浅滩发育.至东马鞍山期,整个下扬子海变为统一的浅水沉积区,膏泻湖、局限海、云坪、云灰坪、滩、准滩和雏滩发育.深水环境为有利的生油区.从青龙群的暗色岩层等厚图可以历史地和全面地看出有利生油岩的分布规律.浅滩环境形成的粒石灰岩、准同生后白云岩以及具构造裂缝的石灰岩,都可作为有利的油气储集岩.东马鞍山组的石膏和硬石膏层是良好的油气盖层,致密的灰泥石灰岩亦可作为油气盖层.综合本区的油气生、储、盖条件,可以看出:(1)东部的常州、漂阳地区及中部的铜陵、贵池,安庆地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2)西部殷坑组生储条件有利,盖层条件一般.(3)在深水环境的暗色岩层发育区,如果构造裂隙发育,则可望形成句容式的自生自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复式油气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主要发育了寒武系_下奥陶统盆地相烃源岩及侏罗系湖沼相烃源岩并形成多套成油气组合,且局部构造成排成带展布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破坏的过程。现今的油气藏定型于燕山运动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期,该地区为一逐渐被油气勘探所证实的复式油气系统,位于侏罗系生烃中心和寒武系_下 奥陶统二次生烃叠合区的北西向构造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主要发育了寒武系_下奥陶统盆地相烃源岩及侏罗系湖沼相烃源岩并形成多套成油气组合,且局部构造成排成带展布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破坏的过程。现今的油气藏定型于燕山运动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期,该地区为一逐渐被油气勘探所证实的复式油气系统,位于侏罗系生烃中心和寒武系_下 奥陶统二次生烃叠合区的北西向构造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断裂结构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文中选取青州云门山地区碳酸盐岩露头断裂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利用岩心、野外露头、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碳酸盐岩地层断裂结构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多期方解石胶结、泥质充填和“三元”断裂结构,揭示了3种断裂结构差异化控藏作用。研究认为:多期方解石胶结断裂结构对油气具有垂向输导和横向封堵双重作用,控制油气沿大型油源断层两侧断块圈闭选择性成藏;泥质充填断裂结构对潜山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封堵作用,控制油气在不同的断层-不整合油藏中大规模富集成藏;“三元”断裂结构具有破碎带和裂缝带输导、角砾岩带封堵的双重作用,控制油气主要沿油气来源方向的断层下盘呈梳状富集成藏。断裂结构差异化控藏模式将为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南油田油气富集规律与滚动勘探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文南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及滚动勘探开发。方法:在石油地质及构造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勘探实际效果,对文南地区文99反向屋脊带、文南地堑带、文本地垒带及文西顺向屋脊带4个构造带的断裂、生、储、盖及后期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各构造带的油气富集程度相差悬殊,其中文南地堑带油气富集程度最高,文西地垒带、文88反向屋脊带次之,文本顺向屋脊带最差。结论:在文南油田应寻找“墙角”式断块,寻找深层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油气源与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区域盖层的断裂是浅层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不同地区浅层油气运聚时期和来源方式不同,具有"分段捕获"的成藏特征。其中红南—连木沁构造带浅层油气运聚较晚,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已聚集油气的再分配,为次生油气藏;而胜北构造带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油气运聚较早,主要捕获了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早期低熟生烃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从构造格局背景、沉积层序演化背景和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资源条件。其区域油气成藏耦合关系良好,复合圈闭的定型期稍早于或同步于大规模烃源成熟期,油气生排烃后就近运移至复合圈闭中而聚集成藏,断层和砂体作为输导通道与复合圈闭相互优势匹配。在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正断层与各种类型砂体圈闭的相互配置下,详细解析认为其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有6种成藏模式。有利成藏区带评价预测出腰英台地区西部断坡带以东区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受构造演化格局与沉积相带叠置关系的双重控制,腰英台地区具有亿吨级大中型整装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西非几内亚湾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以西非几内亚湾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和加蓬海岸盆地为例,在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并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非几内亚湾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发育盐下、盐间和盐上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盆地以发育盐上生储盖组合为主,宽扎盆地以发育盐下生储盖组合为主,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以发育盐上生储盖组合为主,南加蓬次盆以主要发育盐下生储盖组合为主。各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分布具有纵向上“集中”、平面上“广泛”的特点,下刚果盆地具有“陆下海上”的特点,宽扎盆地具有“陆上海下”的特点,加蓬海岸盆地具有“北上南下”的特点。烃源岩是4个盆地油气成藏最主要、最直接的控制因素,其次是沉积构造演化作用和盐岩。  相似文献   

20.
孟涛 《特种油气藏》2015,22(1):66-69,153-154
针对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及油气勘探程度低等问题,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有利储集层和油气输导体系为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预测出义和庄潜山带和孤岛潜山带为济阳坳陷太古界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区,其中义和庄潜山带的油气勘探重点在于寻找内部储层,孤岛潜山带则应确定输导砂体和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