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从工业遗产观点谈我国小水电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国内外若干老旧水电站的保护和利用的典型案例。引入工业遗产的概念,分析工业遗产与我国小水电的关系,认为我国小水电行业中有一批老旧电站具有作为工业遗产的潜质;提出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小水电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探讨了开展该项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当前黄河大保护的重要工作。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水利遗产保存现状,识别黄河流域水利遗产在遗产保护、遗产利用、文化传承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利遗产本体保护利用工程、名城名镇名村水文化提升工程、遗产区背景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水利遗产文旅结合发展工程、水文化传播交流工程等六项具体工作建议,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目标是建立文物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和民众共同遵守的准则,并科学地设置保护项目,以实现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多赢。本文以大运河山东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中的认知和研究问题。其研究结论是:(1)对规划对象遗产价值的分析以及对遗产现状的调查是实现保护规划既定目标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规划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运河可持续利用的保证;(2)德州段运河的工程技术与本区域水资源条件密切相关。运河连续弯道、减水坝和岸域植被等是体现本段运河遗产价值的关键工程,因此本规划的核心是水利工程保护和运河历史环境修复。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目标是建立文物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和民众共同遵守的准则,并科学地设置保护项目,以实现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多赢.本文以大运河山东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中的认知和研究问题.其研究结论是:(1)对规划对象遗产价值的分析以及对遗产现状的调查是实现保护规划既定目标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规划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运河可持续利用的保证;(2)德州段运河的工程技术与本区域水资源条件密切相关.运河连续弯道、减水坝和岸域植被等是体现本段运河遗产价值的关键工程,因此本规划的核心是水利工程保护和运河历史环境修复.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存在对指导现代水利建设、弘扬水利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水利工程遗产构成和价值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水利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其保护策略和方法,为水利工程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由于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新型工业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向城市的周边发展,城市内部的旧工业区住建被废弃。武汉就是我国工业发展比较早的城市之一,但是在武汉市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工业建筑物和相关工业遗存遗址的保护,导致部分工业遗产已经消失。而在国外有很多很好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教训,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一、武汉近代工业遗产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西灌溉工程始建于秦汉时期,数量多分布广,在灌溉工程遗产构成、特性、价值及当前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均具有代表性。文章以江西现存的典型灌溉工程为例,从灌溉工程遗产的灌溉功能、设计理念、人文情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角度分析了其时代价值,结合作者水利灌溉工程申遗经验,文献梳理与专家意见,提出江西灌溉遗产工程保护与利用的思路,以促进江西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金胤 《中华建设》2011,(11):44-45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规划管理办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中的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遗产是拆是留?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过去的10年里,北京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筹办奥运过程中,一批老工业项目停产、转产,为工业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新型工业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向城市的周边发展,城市内部的旧工业区住建被废弃。武汉就是我国工业发展比较早的城市之一,但是在武汉市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工业建筑物和相关工业遗存遗址的保护,导致部分工业遗产已经消失。而在国外有很多很好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教训,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0.
《海河水利》2012,(3):70-70
为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的利用行为,文化部起草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8日,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大运河遗产,包括隋唐运河、京杭大运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进入运行期,众多机械设备面临着闲置和废弃的问题,场地特征即将消失。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趋势与先进经验,梳理和调查了三峡管理区的工业遗存,结合泛博物馆设计理念,提出了三峡工程博物馆的策划方案,为工程运行阶段的水利工程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limited access to high-quality water has increased, and while this is a growing global crisis, water issu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re often seen as localised. Water reuse and reclamation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and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The wastewater and reuse community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sewage impacts and improvements as demonstrated through pathogen reduction with appropriate treatment. Viruses, Cryptosporidium and Giardia can all be reduced during treatment anywhere from 99% to 99.9999%, achieving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f so desired. Recommendations to achieve better access to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include: 1) developing a global data base for biological contaminant loading from wastewater and 2) defining the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via reuse and reclamation.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水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治水理念,对当代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当前,如火如荼的海绵城市建设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完善水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明确了水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及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对海绵城市进行实例分析的方式,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形成原因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与水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互惠共生密切关系进行了剖析,进而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部门机构与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规划体系、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等规划层面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水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坝库工程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传统的坝库工程降低了所涉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自然遗产的“原整性”。加强遗产保护,要求坝库工程科学创造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在注重生物多样性、突出景观美学、重视工程寿命设计等方面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小海-东山岭地质遗迹具有科研、教育、生态、人文历史及旅游观赏等方面的价值。本文针对小海-东山岭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现状,从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多元价值的目标出发,探讨了小海-东山岭省级地质公园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波 《中国水利》2013,(19):62-64
水利风景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水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保存现状也存在很大差异。结合水利风景区的特殊功能定位,提出了分类保护利用水文化遗产的相关方法措施,为开展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作为一种能够延续水利建设文脉、能够为现代水利建设提供借鉴且仍在发挥效益的文化遗产,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渐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主要依据各地提交的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函调调查表,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等,对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的保存、利用与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8.
古水文题刻对历史典型场次水旱灾害水文复原、长时序水文规律研究具有重要而独特的资料价值。本文提出了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分类体系,基于初步调查总结分析了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古代水文题刻类型丰富、数量较多、有一定的序列性,以记录极端水旱灾害情况为主要特征,对长时序水文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也是重要的水利遗产。建议加强基于水利遗产的古代水文题刻保护修复与展示技术研究,以及基于古代水文题刻的长时序水文序列、研究长时序水文规律特征分析技术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水利史研究室是我国目前惟一从事水利史与灾害史研究的机构。本文回顾了机构的沿革,以及70多年在水旱灾害、水利史研究、水利遗产等方面的主要成果。近20年来,水利史研究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灾害及减灾研究中发挥学科优势,提出了灾害研究的历史模型法,使长时序的资料、前人的治水智慧及教训,在灾害及减灾方略、江河演变的研究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随着水资源价值观和水文化观的更新,水利史研究努力探索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今后水利史研究将坚持认知与济用相结合的方向,推动学科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20.
水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遗产,既有文化遗产共性,更有其特定的专业属性。讨论了水文化遗产的特点,指出水文化遗产应按工程和非工程遗产分为两大类,而每一大类遗产应有其物质和非物质性态。讨论了两类水文化遗产的架构,列举了工程和非工程类遗产的类型,以及水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并阐释了认定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