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法自然     
《Planning》2017,(7)
<正>取意自然、师法自然,旨在用自然"生长、融合"的概念作为对居住展示空间的一次探索。设计师希望以一种纯真质朴的手法,表达另一种高端生活品质与态度,以及如"天空之城"一样的自然美好的生活愿景……整体空间以"自然界的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株小树苗,最终变成森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的故事为原型来串联空间内部设计。在空间格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代生活空间与环境中人工与自然失衡、割裂的严峻现实,跨越广泛地域、文化等条件的多样现实,以及人工与自然交互传统在当代的失却和断裂,"桃花源"等理想世界图式在人类现实世界的营造——以园林为代表的理想居所和以北京为代表的理想城市,提示了建构和修正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想建筑和城市的可能性。文章通过童寯的"园林三境界"和佛光寺五种空间范式性启示,以及"微缩北京"/大院胡同28号改造中微缩社区、宅园合一、日常诗意和都市胜景的营造实践,系统性地归纳出"现实理想空间范式"营造的五种要素:风水形势、叙事空间、结构场域、人作天工、胜景情境。这一强调人作为体验主体的空间营造范式可以称作"身临其境",即强调由人工的营造和自然的景象交互而成的情境给人们带来的诗意生存和生活,并最终凝练为"胜景几何"理念——一种对于当代严峻、多样的现实中人类理想生活空间营造问题的可能答案,一种将"自然"纳入建筑本体要素之中的新空间营造范式,一种基于普适人性的生命理想对当代建筑学进行修正的可能性,由此,新的"建筑学四原则"可以是:坚固、适用、自然、愉悦。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8,(10)
随着"绿色发展"概念深入人心,如何用创新打造绿色空间,并在城市环境塑造中将工程技术与自然生态因素相结合,成为现代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政务文化新区·创业园为例,整体设计源于地域文化,以自然布局为主,引入山水文化概念,让独特的空间环境文化——"黄牛精神"得到充分显现,凸现"创业"主题,营造一处山水相依、互为补充的完美格局。该设计为分析城市绿色人文空间环境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也拓展了城市景观理论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本案以"集合分享,自然生活"为出发点,将整体空间打造为多样化的共享办公形态,探讨一种凝聚上海特有的艺术、文化、时尚、设计、商业等多维度的气氛,创新思维重新定义空间的使用界限,让知识在此进行交流与共鸣,产生一种独树一帜的设计模式。设计以"水舞"为概念,在都市丛林内置入一种创意的动感形式,蔓延出前卫自然的设计,让设计巧妙结合于U-CUBE的动线与氛围营造之中。由入口开始引领人入内,是由钢管构成舞动的自由网线,串接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类文明进展,现今的网络思考改变着生活样貌,世界的产业型态从单一化走向复合式,跨界合作与创客潮流的思维催生了"共享办公室"的概念。因应产业多样性与空间需求,建筑师打破传统办公室的空间界线,以"集合分享,自然生活"为出发点,将整体空间打造为多样化的共享办公型态,探讨一种凝聚上海特有的艺术、文化、时尚、设计、商业等多维度的气氛,创新思维重新定义空间的使用界限,让知识在此进行交流与共鸣,产生一种独树一格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琰  修学华 《江苏建筑》2011,(1):35-36,44
建筑的生态设计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或人工手法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文章以宁宿徐高速公路八仙台服务区的设计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建筑空间的生态设计手法.总结出建筑空间生态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必然成为未来服务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林航  戴松青  王宇 《中国园林》2005,21(1):24-28
马甸公园设计力求以人为本、以绿为主,景观与活动空间结合,保留一处人与自然交融的场所,为周边居民提供运动、消闲、健身的绿色空间.努力探索将景观性与功能性相融合,将"运动"融入"自然",为群众创造"绿色、健康"的现代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2016,(3)
研究传统"自下而上"的城乡发展方式,是反思当今"自上而下"为主的规划建设方式的一种途径。本文以黎槎村和蚬岗村为例,运用实地调研、图解分析和理论概括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聚落空间中道路、公共空间、建筑的特点。"自下而上"的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有:充分反映自然地形特点,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影响并校正聚落空间,其空间形式丰富的同时建筑整体风貌相对统一等。本文成果可为保存"自下而上"的城乡形态和反思现有的城市设计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获奖:办公空间设计|最佳办公空间设计奖获奖者:(中国)李怡明北京清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本项目位于北京一个多层、低密度、庭院式、风景优美的园区中,整个园区的建筑为现代的中式风格,项目就选址在其中一栋建筑的顶层空间,顶层空间为坡屋顶,且层高较高。设计师并没有采用常规联合办公空间中的创意、激情、个性的基调,而是以素真、自然为基调,以"院落"的空间主题,营造室外、自然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游园惊梦     
《新建筑》2019,(Z1)
正"游园惊梦"取自中国传统戏剧,所展现的场景带来一种介于现实和虚幻之中的情感体验。现代都市年轻人因工作、经济等现实问题,不得不选择无社区文化、无共享空间的极度"板式"的居住模式,面临的是"零自由"和"缺自然"的现状。因此,设计从"思变"出发,以"游园惊梦"为创作灵感,意图设计一个既能节省预算、又能给予居住者自由选择单元模式和预留空间变化权利的模式化预制的居住板块。通过建筑空间本身的高低变化和庭院的穿插叠合与自然交融,在建筑预留的众多单元框架中产生多种有趣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以广铁集团长沙机务段老工业厂区规划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以设计"花园式"厂区为目标,从空间"有规律"、空间"有内容"、空间"有自然"三个方面探讨老工业厂区规划改造思路和要点,以期对同类工程提供案例和参考,为促进厂区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工厂毗邻钱塘江畔,在大尺度自然江面和背后的田园文化之间,面对西方舶来的枯燥、机械的工业生产场景,改造设计尝试以一种更具本土叙事语境的传统聚落图景来回应当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该项目在既有建筑的基础上,以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的设计方式介入改造策略,围绕人的行为动线和行为模式展开思考,以人行路径为线索串联室内外空间,通过"流线重构"和"动线的可视化"打造似游园般的空间体验,重塑一场"山舍"生活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村、寨"就是"聚落"的的表现形式之一,或可以说是聚落的一种称谓形式,当地绵延了数千年的聚落空间和建筑空间形制仿佛是从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在河道旁、山麓中自由摆放,而这样看似自然的状态中可能拥有我们不易发现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形态问题、认为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应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法定序列中的独立部分.作者以广州为例,全面分析其自然条件、空间扩张历史与发展现状,预计广州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功能空间将继续分异,未来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就此,作者建设以传统中心城区为一极,以相距40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另一极,采取"双城"发展策略,并且积极推动南部生活居住组团发展,最终在今后二十年内形成"双城三极"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一无所有     
正"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种"无便"是自然。这种空间具有不均一性、不确定性和暧昧的灵活性!该方案传承道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建筑为语言,提取了云峰、密林、小路和草原的自然符号,创造了一个可以增加建筑与人、建筑与建筑和建筑与自然之间交流的空间。建筑需  相似文献   

16.
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地表的隆起。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一种加厚的地面,它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并为它们提供支持和服务,即为一种开放的、能预判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行使功能的载体。斯坦·艾伦(Stan Allen)说:"它不仅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型,更是一个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发展过程的模型。"如此可得,该主义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开放空间图式语言是揭示传统村落在长期人、地相互作用的建设过程中,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风景园林智慧,以图式作为表达形式,构建以人文生态过程为依据,由景观要素、空间单元、空间组合依次耦合嵌套所形成的具有尺度、秩序、语法、意义等功能的生态景观语汇体系。以全国传统村落为样本,开展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典型图式语言研究,初步形成基本图式136种、组合图式30种,构成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图式语汇。结合吉林长白县鸡冠砬子村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运用图式语言进行人文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总体来看,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律性较强,具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空间模式。同时图式语言的应用需适合景观环境并符合功能导向,在规划设计中应"有式而无形",因地制宜地做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入门教案,"院宅"设计包含了空间与生活的双重性理解:既是一种内外空间的组织模式,也是一种应对自然和社会的居住模式,因此同时连接了抽象空间与具体生活两个重要方面。在此框架下,"院宅设计"以新的方式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方盒子"问题,将其置入当代中国城市之具体现实,引导学生从现实感知与体验出发,学习建筑空间的基本语言,由此步入空间设计之门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元文化的社会大背景,分析当下乡土住宅空间形态的现状,提出住宅没有内与外之分;界面作为空间交融的载体,其本质就是空间。同时,为避免"以人为本"的主观形式主义滋生,应该以自然的手段思考乡土住宅的空间营造,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找到共同的审美话题。通过对国外案例和笔者参与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界面即空间""以自然为本"的理念探究乡土住宅的空间构成,同时运用诺伯格·舒尔茨住房形态学的方法剖析探讨乡土住宅空间延续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徽州古民宅中常见的一种空间"天井"入手,从"天井"的自然属性及人文属性等各个角度进行透彻分析,再针对现行建筑设计中常见现象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空间构建模式,为建筑生态的提升与延续提供了新的思维与保障,为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