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洪亮平  乔杰 《城市规划》2019,43(4):48-52
学科建设离不开学说的发展,学说发展需要话语体系的建构。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追溯了中国城市设计学说的思想之源。在对中西方城市设计发展进行比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立足中国城市设计核心思想及价值观,从基本概念与理论入手,用现代话语重建当代中国城市设计话语体系;指出城市设计话语体系应遵循"体用一源"的法则,思想及理论是"体",方法、策略及技术体系是"用"。城市设计学说不能被资本所绑架,关键在于学说应有独立的价值标准。人、自然和社会是城市设计价值观构建的三个基本维度,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才能真正把握城市设计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史是一个曲折断续、与外界不断交互的片段化发展过程,不具备进行线性思想归纳的可能。本文尝试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争议出发,凝练形成"技术-价值"的思想分化路径。基于该路径,文章辨析了理论和实践中"形体的设计"、"设计的综合"、"设计的控制"、"政策的设计"等四种思潮倾向,并初步总结了思潮流变特征和流变机制。文章试图建立一个思潮演进框架,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设计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3.
王子涵 《安徽建筑》2010,17(5):10-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当代的城市意象模糊,城市个性与文化特色逐渐消逝。针对当前城市"失语"现象,分析当代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关系,从根源上挽救城市的生机和未来,营建理想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21,(1)
文章站在读者的角度,从城市设计学科发展的复杂现实出发,对《中国当代城市设计思想》一书进行了评述,认为在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中,应加强空间研究,探索"多建合一",形成"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作为中国建筑媒体的新秀,借2012伦敦书展之契机,带领中国的知名建筑师在伦敦——这座建筑历史悠久、设计思潮先进的国际大都市,举办了"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这是中国主流建筑师在英国的首次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6.
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的召开,清晰地感觉到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已经拓宽视野,在城市的层面、以文化的视角、从实践中探索建筑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从理念与实践两方面阐述当代中国建筑设计“解读文脉、设计城市”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入门教案,"院宅"设计包含了空间与生活的双重性理解:既是一种内外空间的组织模式,也是一种应对自然和社会的居住模式,因此同时连接了抽象空间与具体生活两个重要方面。在此框架下,"院宅设计"以新的方式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方盒子"问题,将其置入当代中国城市之具体现实,引导学生从现实感知与体验出发,学习建筑空间的基本语言,由此步入空间设计之门径。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理性角度剖析了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出现的"炫技"、无趣和过度设计等问题,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有效实践的组织形式"导致了建筑设计机构分化为大型建筑机构和小型建筑师事务所。文章以此为前提,以数据统计为基础,试图以"同济八骏"为代表论述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全域图景中,代表60后和70后中生代建筑师事务所的"二元化机构"已不再是群体差异的主要特征,建筑机构开始从"研究服务于设计"转向"设计服务于研究",形成"实践驱动研究"的新趋势。同济中生代建筑师事务所机构以设计研究寻求深入探索当代中国建筑和城市问题的可能性,并因此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与实验性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孙诗萌 《世界建筑》2022,(11):86-87
笔者关于历史上中国城市的规划设计研究主要依循4条线索展开,即尝试回答为何设计、设计什么、谁在设计、设计过程等4个核心问题。本文简要回顾此研究历程与体会,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研究予当代设计之启示。  相似文献   

11.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14,(11):15-18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城市综合症,致使多数城市已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该文从"城市病"的现象反思基于西方文化思想背景的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弊端和症结,质疑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的普适性;通过追溯城市文化的本源,分析比较东西方哲学思维差异,建立了城市本质的新认识——城市生命体,由此形成城市生命体的概念基础;通过东方文化哲学和中医学的视角导入,重新认识城市生命现象;借鉴中医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形成了异于西方思维的认知转变,并引发关于健康城市设计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上新的思维模式思考,进而为构建中国式的本土化健康城市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视觉形象相关概念的分析,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进行概述,提出改善滁州市城市视觉形象的看法,对滁州市地域性建筑设计进行了探索,提出相关概念性的建议,希望对当代中国城市的建设和保护提出有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孙明  邹广天 《城市建筑》2009,(12):81-83
本文从可拓思维模式出发,探讨其与城市生态规划的关系及应用于城市生态规划领域的可能性。借助可拓学提出的菱形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共轭思维模式和传导思维模式,形式化地表达与分析城市生态规划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规划师应用这些思维模式去解决城市生态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4.
范凌 《时代建筑》2011,(3):29-31
文章试图从中国城市发展的过度亢奋中回归,寻找能量损失的必然热寂下的理性思考方法。从策略和扎堆开始,中国建筑师需要在当代中集智寻找未来实践的方法和模式。文章从集智的必然性、可能性、定位、实践意义等四个方面讨论一种集体性的建筑设计实践和研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城市建设、设计风潮的解析,认为当代中国具有青春期所特有的“律动”。当代中国城市处于多元文化并置状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多元价值观同时在城市烙下印痕,城市风貌正是在这种多元的汰变中彰显出自在的丰富性。长沙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创作实践,正是以“律动”的心境,孕育于当代中国城市的欲求、场所的背景及功能的要求,生成了应对动态外在场所和动感内在功能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王磊 《规划师》2010,26(9):115-118
文艺复兴运动使城市设计具有了精英化特征,其对19世纪早期的田园城市理想、城市美化运动和19世纪后半叶的城市更新计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理性原则指导下的现代城市设计实践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社会目标。尽管后现代思潮对现代城市设计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但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城市设计受到政治和商业利益及社会中上阶层偏好的影响,而呈现出"再精英化"的特征。这对处于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进程中的我国城市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深化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公共参与环节,强化中央政府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使城市设计成为满足不同社会群体意愿的共同空间表达,是城市设计领域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理想城市的设想是西方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组成,也是西方城市建设的宝贵财富,对后来西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该文从理想城市入手,通过对西方理想城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循迹西方不同阶段理想城市所蕴含的城市理想,进而结合当代中国的城市实践,对当代中国城市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概念。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 experiences in Milan, Rome and Bologna are presented as critical laboratories for discussing 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Drawing on these ca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issues tied to physical design are crucial in managing contemporary planning processes.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strategy of a city can become effective through the design of a structural and spatial vis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morphological aspects and coherently prioritizes a set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Planning codes and urban policy tool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control of typ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requirements. In this sense, typical urban design themes and problems require further attention in both theoretical debates as well as in plann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家具设计与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天娥 《山西建筑》2010,36(29):26-27
以城市家具在中国城市的设计和使用事实为依据,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城市家具设计潜在的功能特性,论述了城市家具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提出了城市家具目前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家具在中国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超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本世纪的中国城市建设中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出现。湖南长沙作为中国最具竞争潜力的城市之一,在湘江滨江地带建设股权超高层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本文通过对股权超高层的方案设计中城市共生的主题.选取超高层与城市空间形态、超高层与城市文脉、超高层城市地标性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当代城市的多元共生发展趋势,建筑应结合当地环境和文化特质形成多与城市共生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