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冠  吴际  徐珞  金茂忠 《电子学报》2009,37(Z1):125
 由于分布式系统具有物理分布、并发访问、时序敏感、平台异构等特点,所以分布式测试系统必须适应上述特点.TTCN-3分布式测试执行平台能够满足分布式测试的要求,但TTCN-3测试系统静态绑定测试适配器的特点导致测试系统在单个测试执行节点上不具备同时和多种被测系统交互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测试适配器框架的概念.该框架支持TTCN-3标准接口规范,在具备基本测试适配功能的基础上,整合面向多种被测系统的测试适配器,并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根据测试脚本和被测系统的不同动态选择并调用适合的测试适配器,满足了TTCN-3分布式测试执行平台的需求,同时也增强了TTCN-3在分布式测试领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先提出了分布式网管的一般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具体的体系结构:基于CORBA的分布式网管系统和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网管系统,并分析和讨论了这两种体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角度,通过分析预警系统特点、要素、构成以及未来的作战体系结构,结合现有分布式架构的特点和方法,提出了利用分布式体系论证模型描述预警探测系统的方法,建立了分布式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信息获取模型、信息处理模型、信息传输分发模型、通信模型和管理模型等,该模型的建立对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分布式测试系统以及分布式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概念,讨论了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虚拟仪器的设计思路,从网络基础、通信结构、软件系统等方面探讨其实现方法,并预测分布式虚拟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非并行BIT的测试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条件测试解决了在LRU间增加非并行BIT不满足信息流模型测试的一般定义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信息流反馈的问题,提高了故障隔离率.提出了基于信息流模型的集中一分布式BIT体系结构,建立了基于该体系结构的系统级BIT测试模型.通过对BIT测试模型的改进,建立了边界扫描测试模型.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模型应用于.NET框架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静  刘全菊 《通信技术》2009,42(6):96-98
文章分析了传统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和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原理;通过比较和分析主流的分布式对象技术;综合阐述基础的三层C/S模式体系结构、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和流行的分布式.NET框架,从而深层次地探讨了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在.NET框架的传统分布式应用模型系统中的应用。综合前面分析、比较、研究,设计出改进的.NET框架分布式应用模型;表明了.NET框架在分布式体系系统中的位置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满足用户对系统访问量、访问速度、访问安全的要求的同时,系统必须实时准确地处理迅猛增长的海量数据,而传统的缓存技术无法满足海量数据处理和用户高并发访问的需求.分布式缓存技术是最好的高性能缓存解决方案.本文研究如何利用云计算下分布式缓存技术在海量数据处理平台中解决该问题,分析研究了分布式缓存的关键技术、分布式缓存的一致性和分布式内存数据管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设计了分布式缓存系统的部署和整体架构.并将该分布式缓存系统的设计模式应用在某团购网上,进行了POC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分布式缓存技术可以缓解服务器的压力,解决海量数据和超高并发数据访问所带来的问题,提升了系统的性能、访问速度、可靠性以及降低响应延迟.  相似文献   

8.
夏鹏 《电信科学》2004,20(10):64-65
1前言 下一代网的理念自1997年引入中国以来,在国内至今已经历NGN尝试阶段(1996~1998年)和软交换实验阶段(1999~2003年),正进入NGN规模部署阶段(2004~2009年)和稳定期阶段(2010年以后).随着NGN的发展,我们对下一代网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一代网从体系结构上必须是开放的分布式架构,从业务上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网络上必须能覆盖从核心到边缘、从有线到无线、从业务网到传送网,从应用环境上必须是多厂家环境,要实现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网络系统测试存在模型复杂、耗资巨大及兼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网络闭环仿真测试技术。首先分析了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网络实现方案,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RTDS功能模块、放大器模块和智能终端模块组成的闭环仿真测试功能模块,并在RTDS环境中建立了配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模型,最后通过闭环仿真测试对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故障逻辑处理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讨论了研究互连网测试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测试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进行研究.介绍了VPP联盟的虚拟仪器软件结构,并总结了当前测试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为适应网络化测试的需要,提出一种对网络化测试系统的解决方案--基于构件技术的分布式测试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网格计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归纳、总结了网格计算研究的目标、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研究进展。分析了网格计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网格计算研究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霍达  宋利 《电视技术》2016,40(4):12-17
为了实现能够快速高效的使用计算集群解决视频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elery的分布式视频处理框架,该框架借鉴了Hadoop的架构设计,提出了API服务器层,JobTracker和TaskTracker的三层架构,并对其进行了优化使之能够兼容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的横向扩展和新的计算应用的纵向扩展.详细描述了框架的架构设计和优化设计.实验数据证明分布式计算框架能够高效地利用多节点实现视频计算.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devices and deep learning, mobile smart applications using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have sprung up. It satisfies multiple needs of users, network operato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and rapidly becomes a main research focus. In recent years, deep learning has achieved tremendous success in image proces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anguag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fields. Despite the task performanc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resources required to run these model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poses a major challenge for deploying such applications on resource-restricted mobile devices. Mobile intelligence needs faster mobile processors, more storage space, smaller but more accurate models, and even the assistance of other network nodes. To help the readers establish a global concept of the entire research direction concisely, we classify the latest works in this field into two categories, which are local optimization on mobile devices and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posi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tasks. We also list a few typical scenarios to make reader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indispensability of mobile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s. Finally, we conjecture what the future may hold for deploying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research, which may help to stimulate new ideas.  相似文献   

14.
An N argument function f(x 1,...,x N ) is called t-private if a protocol for computing f exists so that no coalition of at most t parties can infer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the execution, other than the value of the function. The motivation of this work is to understand what levels of privacy are attainable. So far, only two levels of privacy are known for N argument functions which are defined over finite domains: functions that are N-private and functions that are (N – 1)/2-private but not N/2-private.In this work we show that the privacy hierarchy for N-argument functions which are defined over finite domains, has exactly (N + 1)/2 levels. We prove this by constructing, for any N/2 t N – 2, an N-argument function which is t-private but not (t + 1)-private.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US-Israel Bi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nt 88-00282.  相似文献   

15.
郭雷  郭宝龙 《电子学报》1994,22(7):89-93
推理活动是人类智能的表现,神经推理的基本依据是关联性质,其特点是分布式闭环弱推理,本文提出和描述了一类实现关联性推理的神经结构,并利用分类问题阐明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定向扩散算法周期性地扩散探测分组时,会给网络带来很大负载,严重影响了数据分组的传输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的受限扩散算法。通过分析邻居梯度,计算扩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选取最优的转发节点集进行扩散。仿真结果表明受限扩散算法在保证较低能量消耗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扩散持续的时间和数据分组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17.
超声成像后期数据处理复杂度高,时效性不足。介绍了一种基于TCP协议和LabVIEW技术的网络分布式计算系统实现方法,充分利用分布广泛的空闲网络计算机资源,在任何时刻,系统能够自适应地管理主从机网络连接、协调已连接的主从机间任务分配、获取从机返回计算结果。以达到更快速地完成超声成像的目的。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实现过程,并通过该方案实现了工件截面的快速成像。与FPGA等通过硬件进行并行计算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软件功能的增加达到快速计算的目的,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资源共享是分布式计算的核心问题,平衡负载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手段。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多局限于同构网络,伴随计算终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向异构网络的负载均衡需求也不断增加。该文基于经典的扩散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异构网络环境的新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并通过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了算法中各结点可收敛于平衡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收敛性能优于Rotaru 等人(2004)提出的GDA算法,并且对于网状网络、星型网络和花环网络等经典结构都有良好的收敛性,即便在随机生成的网络结构中,仍然保持了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9.
水声信道常表现为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低的声波传播速度和严重的多径效应等。这些特性使得认知水声通信中的频谱检测变得非常困难。除此之外,水声通信网络通常为自组织网络,缺少融合中心,而基于融合中心的频谱检测算法需要将各个认知用户的感知数据传送到融合中心,因此该方法在认知水声通信中是不可行的。与认知无线电类似,由于低的频谱使用率,认知水声通信中的频谱也是稀疏的。考虑到水声信道的特殊性,基于压缩感知理论,该文对认知无线电中的压缩频谱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两种不同情况下(已知水声信道状态信息和未知水声信道状态信息)的适用于认知水声通信的分布式稀疏频谱检测算法。通过近邻认知用户之间的合作,这两种算法利用空间分集增益和联合稀疏特性来提高算法的频谱检测性能。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局部优化,新算法使得认知用户与其近邻认知用户之间只需进行少量的数据交互。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文提出的算法在检测认知水声通信系统中频谱空洞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及目前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的主要应用实践,结合业务支撑系统的发展趋势对云计算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业务支撑系统实施分布式架构应用的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