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O2激光、Nd:YAG激光和准分子激光熔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O2、YAG和准分子激光器输出特性、吸收率、光强空间分布、熔覆特性和加工性能进行了比较.CO2和Nd: YAG激光空间分布的横截面图为高斯形,而准分子激光空间分布的横截面图为矩形.3种激光器的吸收率和加工精度依次是:准分子激光>Nd: YAG激光>CO2激光.3种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和光斑直径依次是:准分子激光相似文献   

2.
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具有稀释率小、熔覆层组织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及工作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从激光熔覆喷头、激光熔覆工艺、激光熔覆材料、激光熔覆技术的工业应用这4个方面,综述了激光熔覆的研究进展。其中,在激光熔覆喷头方面,介绍了激光光斑的种类及转换原理和熔覆材料的引入方式,总结了激光束与粉束的耦合模式和熔覆喷头的种类,包括旁轴送粉熔覆喷头、光外同轴送粉喷头、光内同轴送粉喷头以及特殊工况下的熔覆喷头。在激光熔覆工艺方面,阐述了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宏观形貌和组织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激光熔覆复合工艺的辅助加工方法,论述了超高速激光熔覆新工艺的原理及技术优势,并介绍了激光熔覆过程控制的研究进展。在激光熔覆材料方面,阐述了熔覆材料的种类及增强相的添加方式。在激光熔覆技术的工业应用方面,介绍了激光熔覆技术在矿山机械、模具再制造以及铁路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激光熔覆、氩弧焊熔覆和焊条电弧焊熔覆在试样热变形量、熔覆层几何特征、熔覆效率和设备投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这三种工艺各有优缺点,从而有不同的应用领域.本文还指出了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激光熔覆通过激光加热使熔覆材料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的高质量熔覆层,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 铝合金因其硬度低、耐磨性差导致其无法满足对表面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限制了其更广阔的发展。 激光熔覆对铝合金表面改性有着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已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目前,铝合金激光熔覆技术研究呈上升趋势,然而缺乏系统的综述介绍。 以熔覆层材料体系为核心,按照金属基合金、陶瓷增强复合材料和一些新兴材料进行分类,综述了铝合金激光熔覆的背景、工艺以及组织性能,并对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具有冷却速度快、工件畸变小、原料消耗少、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本文从背景、基本原理、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激光熔覆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在其研究现状中,主要从熔覆层材料、工艺种类、工艺参数等几方面综述了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对激光熔覆材料体系做了重点阐述,比较了三种自熔性合金粉末体系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激光熔覆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激光熔覆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和熔覆材料的选择,分析了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范围,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钛合金激光熔覆技术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概括了国内外在钛合金激光熔覆耐磨涂层、生物涂层、梯度涂层、复合涂层以及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钛合金激光熔覆技术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从中国知网检索的激光熔覆技术文献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熔覆方法及设备、熔覆材料、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熔覆过程数值模拟及激光熔覆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对激光熔覆研究进展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开发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熔覆设备,开发激光熔覆专用系列熔覆材料,开展激光熔覆组织生长、演化过程的模拟研究,拓宽激光熔覆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激光熔覆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基体热变形小、界面冶金结合、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铸铁表面改性和再制造.从熔覆材料体系、熔覆层质量与制备工艺和应用三方面对铸铁表面激光熔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铸铁表面激光熔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激光熔覆工艺方法及特点、材料体系、影响因素;并对熔覆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研发的一套微细组合电加工样机μEM-200CDS2,介绍了研发过程中探索出的最小脉宽可以达纳秒级的双功能微能脉冲电源以及样机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放电状态的双参数检测技术、工具电极在位多功能磨削技术、工作液稳定供给控制技术等。其中,双功能微能脉冲电源具备主动消电离环节,可以减少脉间的残余电荷放电,有利于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组合电加工样机床身设计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最后,结合小孔的加工试验研究了典型的组合电加工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中,可以并行完成工具电极在位修整与零件加工,有利于提高微小特征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加准分子激光晶化最优能量密度的工艺窗口以及提高晶化后多晶硅晶粒尺寸的均匀性,并最终改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LTPS TFT)的特性。方法采用PECVD技术在玻璃基板上沉积不同厚度及折射率的非晶硅薄膜(Amorphous Silicon Film)。利用高温退火炉脱氢后进行准分子激光退火(Excimer Laser Annealing,ELA),完成非晶硅到多晶硅的转变。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多晶硅晶粒尺寸以及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后续完成薄膜晶体管后利用I-V测试机台对器件特性进行测试。结果随着非晶硅薄膜厚度的增加,准分子激光晶化的最优能量密度(Optimal Energy Density,OED)以及工艺窗口(OED Margin)均增加,当膜层厚度大于等于47 nm时,OED Margin均为25 mJ/cm~2。当膜厚为47 nm时,多晶硅晶粒尺寸均匀性为0.64,也处于较优的水平。非晶硅薄膜折射率为4.5时,形成的多晶硅晶粒尺寸均匀性为0.45,远优于折射率为4.38时的多晶硅晶粒尺寸均匀性。折射率为4.5的非晶硅薄膜形成未掺杂的LTPS TFT(PMOS)迁移率为120.6 cm~2/(V?s),阈值电压为-1.4 V,关态电流为53 pA;折射率为4.38时的迁移率为112.4 cm~2/(V?s),阈值电压为-2.0 V,关态电流为71 pA。结论当非晶硅膜厚为47 nm时,准分子激光晶化的OED Margin以及晶化后的多晶硅晶粒尺寸均处于较优的水平。另外,提高非晶硅薄膜折射率同样有利于改善多晶硅晶粒尺寸均匀性以及薄膜晶体管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42CrMo基板上激光熔覆单道钴基合金涂层,采用正交试验,探究激光功率、送粉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等4个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几何形貌和稀释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熔覆高度和熔覆宽度影响较大,激光功率和光斑直径对稀释率影响最大.结合稀释率和熔覆高度与熔覆宽度比值综合评价,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  相似文献   

14.
激光熔覆Fe-C-Si-B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Fe-C-Si-B粉末在灰铸铁基体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激光熔覆试验,获得了预期的按介稳系结晶的组织,其细化程度高于C-Si-B激光合金化。形成的熔覆层金属对灰铸铁具有良好的润湿性。采用预置粉末法进行激光熔覆时在一定的工艺参数下会出现熔深的波动现象,多道搭接熔覆时裂纹产生的几率比单道熔覆高,Fe-C-Si-B粉末中添加少量CaF2可显著改善熔覆粉末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5.
激光熔覆耐磨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介绍了以镍基、钴基合金为主的激光熔覆耐磨涂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熔覆层开裂等问题。目前激光熔覆工艺研究较为活跃,而对其加热、凝固过程的相变动力学、热力学、扩散过程和界面行为以及熔覆层显微组织、相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弱;对熔覆层开裂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工艺参数和凝固组织特征上,要彻底解决熔覆层开裂问题,应从微观角度入手,分析熔覆层显微组织结构和相组成对熔覆层裂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渣熔铸生产复合双金属材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卧式电渣熔铸方法生产复合双金属材料,复合层厚度可以达到20~30mm。两种材料熔合处无裂纹、夹渣。电渣熔铸的复合层金属质量好,可满足不同工况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入手介绍了激光熔覆技术的材料体系、工艺、存在的问题,并对激光熔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激光熔覆金属表面改性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接上期继续综合评述了激光熔覆金属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抗氧化性,热障性能,抗气蚀与冲蚀磨损,以及激光熔覆应用,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激光熔覆金属表面改性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综合评述了激光熔覆金属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耐干滑动摩擦磨损、耐蚀性、耐冲蚀磨损、抗氧化、热障性能以及激光熔覆的应用,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