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采用插层复合法制备有机改性凹凸棒土/聚氨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技术对凹凸棒土的有机改性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纳米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形态。结果表明,当改性凹凸棒土质量分数达到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5.91MPa,扯断伸长率为559.45%,300%定伸应力为31.69 MPa,硬度几乎保持不变,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同时其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改性凹凸棒土的加入量低于2%时,在聚氨酯基体中分散较为均匀,随着含量的增加出现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2.
纳米AT/NBR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凹凸棒土(AT)是一种天然纳米填料,对其性质和改性方法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应用性能和工业前景。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凹凸棒土/丁腈橡胶(AT/NBR)复合材料,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具体考察了增塑剂、硅烷偶联剂、不同凹凸棒土填充量、改性方法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Si-69改性的AT可以显著提高NBR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凹凸棒土/聚乳酸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凹凸棒土(AT)进行提纯和有机改性后,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OAT质量分数为1%、 3%、 5%的纳米凹凸棒土/聚乳酸复合材料(OAT/PLA-x)。采用红外、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SEM结果表明, 凹凸棒土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实现了均匀稳定分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综合热性能测试表明: OAT/PLA-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弹性模量分别比纯PLA增加98.6%和130.0%;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同时, 复合材料的溶液降解速率也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
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和SEM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表明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在聚碳酸亚丙酯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70nm。利用TG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纳米尺寸凹凸棒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的热稳定性,其中凹凸棒含量为0.5%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好,其5%、50%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3℃、291℃和289℃,相比PPC分别提高了63℃、53℃和52℃。  相似文献   

5.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纳米蒙脱土/聚合物(苯乙烯-共聚-二乙烯基苯) 复合材料。钠基蒙脱土(SMMT) 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离子交换后获得有机蒙脱土(OMMT) 。采用XRD 和FTIR 分析表征了有机蒙脱土的结构与性能。通过XRD、TEM、SEM、和FTIR 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热重分析仪( TG) 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蒙脱土含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钠基蒙脱土的层间距为1. 48 nm , 经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为2. 85 nm , 纳米蒙脱土/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层间距约为4 nm; 纯聚苯乙烯最大质量损失温度为399 ℃, 当蒙脱土含量为5 %、交联剂用量为10 %时, 纳米蒙脱土/聚合物最大质量损失温度提高到437 ℃。在实验条件下, 纳米蒙脱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纳米凹凸棒土作为纳米无机填料,用悬浮共聚法制备了多孔亲水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纳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考察了纳米凹凸棒土的用量与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及孔结构的关系。将其做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用于污水处理,对比普通活性污泥法,考察了该材料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效果。研究表明,当纳米凹凸棒土填充量为6 g/100 g时,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为76.8 kg/m3,吸水率14.92 g/g,孔隙率为96.5%。该载体对污水的CODCr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均比普通活性污泥反应器分别高出20%和11%,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固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PU)/凹凸棒土(AT)原位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凹凸棒土(AT)经过提纯,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氨酯(PU)/凹凸棒土(AT)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DMA等测试方法对PU/AT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较PU都有明显提高,拉伸强度也有较大提高.并分析了AT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付丽华  贾德民  刘卅 《功能材料》2005,36(10):1638-1644
首次将插层纳米复合技术与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相结合,通过同步插层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蒙脱土(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XRD、SEM、TGA等研究表明,在聚氨酯/有机蒙脱土(PU/OMMT)体系中蒙脱土以40~700 nm的团聚体不均匀地分散在聚氨酯基体中,且部分蒙脱土被插层,其层间距增加了0.95nm,体系为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PU/PMMA/OMMT体系中蒙脱土以20~80nm的粒子分布于聚合物基体中,且蒙脱土的插层效果显著,是PU/OMMT体系的2.5倍,形成了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同时,蒙脱土的加入使得聚氨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PU/PMMA-IPN)体系中PU相与PMMA相间相分离更明显,塑性相畴粒子尺寸显著增加,且各相中两组分相互作用加强,分布更均匀.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高于其他材料.同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聚氨酯、基于聚氨酯和PU/PMMA-IPN和PU/OMMT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结构,以及较常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更优异的性能,而展现出诱人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也因此成为探索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途径之一,受到新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蒙脱土的有机改性、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磺基水杨酸为掺杂剂,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凹凸棒土(PANI/ATP)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并通过SEM、XRD和FT-IR技术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苯胺(Ani)与凹凸棒土(ATP)质量比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单体在凹凸棒土的表面发生原位聚合,并以非晶态形式包覆在凹凸棒土的表面,形成有机包覆层。随着苯胺用量的增多,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逐渐增大,当Ani/ATP质量比超过20∶80时,电导率增加缓慢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凹凸棒土为支撑基体,通过真空浸渍法将相变材料有效地吸附固定于凹凸棒土的孔道结构中,制备出结构稳定、热性能稳定的新型正十八烷/凹凸棒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由凹凸棒土N2吸附试验和SEM图片可以发现凹凸棒土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从而能有效吸附正十八烷相变材料。对制备的新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进行DSC测试,并进一步对其进行20次DSC冷热循环测试,样品的相变温度及相变潜热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相变蓄热特性和热循环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改性凹凸棒石的掺入对不饱和聚酯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凹凸棒石进行有机改性,然后制备改性凹凸棒石-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并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改性效果进行表征,利用差热(DTA)、热重(TG)同步热分析仪研究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探究改性前后凹凸棒石的掺量对复合材料热起始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石-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优于凹凸棒石-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和纯不饱和聚酯,掺入改性凹凸棒石的最佳质量分数8.4%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凹凸棒黏土质量分数为1%、 3%和5%的纳米凹凸棒黏土(ATT)/聚乳酸(PLA)复合材料, 研究了ATT对PLA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TT与PLA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当ATT含量低于3%时, 可以均匀的分散在PLA基体中, 而达到5%时则会发生团聚。FTIR结果表明, ATT与PLA基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ATT可明显促进PLA的结晶, 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ATT纳米颗粒的添加引起了PLA冷结晶峰向低温方向移动, 使冷结晶温度从114.4 ℃降低至103 ℃左右。含ATT体系结晶速率比纯PLA快, 表明ATT的加入可以促进PLA的结晶, 说明ATT是PLA有效的成核剂之一。添加ATT可明显加快PLA的结晶速率并减小球晶尺寸。当添加3%ATT时, ATT/PLA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比纯PLA提高了11 ℃, 这主要是由于ATT/PLA网络密度的提高, 使ATT在PLA的降解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阻隔作用, 抑制了PLA的降解自加速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凹凸棒/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凹凸棒/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并分析了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选用含量相同的六种不同粘土(煅烧高岭土、蒙脱土、凹凸棒土、膨润土、海泡石和硅藻土),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丙烯酰胺/粘土)高吸水树脂,并比较了不同粘土对高吸水树脂结构、吸水倍率、吸盐水倍率以及保水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添加膨润土的高吸水树脂具有最高的吸水倍率(450 g/g)和吸盐水倍率(92 g/g);添加膨润土和煅烧高岭土均可提高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此外,煅烧高岭土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高吸水树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出了坡缕石/聚丙烯酸(钠)高吸水保水复合材料,并采用筛网法测试了产品的吸液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矿物含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中和度等聚合条件对复合材料吸蒸馏水倍率和0.9%NaCl溶液倍率的影响.制备出的坡缕石/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液倍率及良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多孔材料,首先,在封端剂六甲基二硅氧烷(MM)的存在下,通过硅酸钠与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含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官能基团的MTQ有机硅树脂;然后,以MTQ硅树脂为交联剂,丙烯酸异辛酯(EHA)为单体,利用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制备了MTQ硅树脂/聚丙烯酸异辛酯(PEHA)聚合物多孔材料;最后,对该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压缩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TQ硅树脂作为交联剂制备得到的MTQ硅树脂/PEHA聚合物多孔材料的泡孔孔径介于4~10μm范围内,毛孔孔径分布于0.3~2.0μm区间内;泡孔之间紧密相连,毛孔均匀分布且通道较窄。MTQ硅树脂含量对MTQ硅树脂/PEHA聚合物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较小,但可显著提高聚合物多孔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压缩强度;在氮气氛围下,聚合物多孔材料的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可达411.5℃。  相似文献   

18.
Novel hyperbranched polyimides/attapulgite (HBPI/AT) nano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HBPI derived from novel 2,4,6-tri[3-(4-aminophenoxy)phenyl]pyridine (TAPP) and 2,2-bis[4-(3,4-dicarboxyphenoxy)phenyl]propane dianhydride (BPADA). 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MDI) modified AT copolymerized with HBPI and the nanocomposites formed multilinked network. Chemical structure, morphology, thermal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and tensile testing e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dified AT was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in matrix and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of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resistance of HBPI/AT nanocompo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